真相的較量
周一早晨八點三十分,省紀委會議室裡已經坐滿了人。劉正平坐在首位,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位乾部。
“同誌們,”劉正平的聲音不高但極具穿透力,“上周我們通報了五起基層微腐敗案件,暴露出一些地方對村乾部、學校負責人等基層乾部的監督還存在盲區。”他停頓了一下,眼神變得銳利,“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把監督的觸角進一步向基層延伸,特彆是教育係統、醫療係統這些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
劉正平正要繼續講話,會議室的門被輕輕推開。秘書小張快步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封牛皮紙信封。
“劉書記,緊急信件。”小張俯身將信封遞了過去。
劉正平眉頭微蹙,接過信封。信封上用電腦打印的字跡寫著“省紀委劉正平書記親啟”,左下角蓋著省委辦公廳的收文章。他拆開信封,抽出裡麵的a4紙,同樣是打印的文字。
隨著閱讀的深入,劉正平的眉頭越皺越緊。讀完最後一個字,他深吸一口氣,將信紙輕輕放在桌上。
“小張,這信是怎麼送來的?”劉正平的聲音低沉。
“省委辦公廳轉來的,說是主要領導批示要您親自處理。”小張回答,聲音同樣壓得很低,但在安靜的會議室裡依然清晰可聞。
劉正平點點頭,目光重新落在信紙上。這是一封匿名舉報信,舉報西城縣西江鎮黨委書記林小華在擔任西江鎮中心小學校長期間,違規承包學校食堂,侵吞學生夥食款項,數額高達數十萬元。
林小華這個名字讓劉正平心頭一緊。就在上周五,他才在《安城日報》上看到關於林小華抗洪搶險的先進事跡報道。劉正平親自做出批示,要求全省乾部向林小華學習。而現在,這封舉報信無異於一記響亮的耳光。
“劉書記,有什麼緊急情況嗎?”右側的省紀委副書記吳明珍關切地問道。
劉正平將舉報信遞給吳明珍:“你先看看這個。”
吳明珍接過信件,快速瀏覽起來。她的表情從平靜轉為驚訝,最後眉頭緊鎖。“這……林小華不是您剛剛批示要全省學習的榜樣嗎?”
劉正平苦笑一聲,“這舉報信來得真是時候。”他轉向小張,“主要領導有什麼具體指示?”
小張清了清嗓子:“主要領導要省紀委直接到西江鎮中心小學調查。如果林小華確實違紀,就按組織紀律嚴肅處理;如果是誣告,一定要揪出背後的人,還林小華清白。”
劉正平點點頭,目光轉向吳明珍:“明珍同誌,我記得你老家是安城的,對西城縣比較熟悉吧?”
吳明珍立刻明白了劉正平的意思:“是的,我父親曾在西城縣工作過。”
“好,”劉正平做出決定,“這個案子就由你親自帶隊去查。不要驚動市縣兩級,直接到學校去,封存所有賬目,現場核查。”
“明白。”吳明珍乾脆利落地回答,“我帶幾個人,今天就出發。”
會議結束後,吳明珍立刻著手準備。她挑選了七名業務精湛的紀檢乾部,其中包括兩名財務審計專家。為了不引人注目,他們決定不開公務車,而是分乘三輛私家車前往西城縣。
上午十點,三輛不起眼的轎車悄然駛出省紀委大院。吳明珍坐在第一輛車的副駕駛位置,手裡拿著舉報信的複印件反複研讀。舉報信雖然匿名,但內容卻非常具體,列出了幾個具體日期和金額,聲稱是林小華貪汙的證據。
“吳書記,您覺得這舉報信可信嗎?”年輕乾部小李忍不住問道。
吳明珍沒有立即回答,她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沉思片刻才說:“做紀檢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不管舉報對象是誰,也不管他有什麼背景,我們隻認證據。”
五個半小時後,車隊抵達了西江鎮。吳明珍看了看手表,下午三點四十分,正是上課時間。她對身後的乾部們說:“按計劃行動,不要影響正常教學秩序。”
七名紀委乾部跟隨吳明珍走進校園。門衛剛要詢問,吳明珍已經亮出了工作證:“我們是省紀委工作人員,來學校進行例行檢查。”
校長辦公室在一棟三層小樓的二樓。當吳明珍推開門時,現任校長陳明遠正在批改文件。看到一群陌生人突然闖入,他驚訝地站了起來。
“你們是?”
吳明珍再次出示證件:“省紀委吳明珍。我們需要查閱學校財務賬目,特彆是食堂相關收支情況。”
趙校長臉色一變:“這個……是不是應該先通知縣教育局……”
“這是省紀委直接辦理的案件,”吳明珍語氣堅決,“請配合我們的工作,立即帶我們去財務室。”
趙校長滿臉吃驚,他勉強點頭:“好,好的,我這就帶你們去。”
財務室位於一樓走廊儘頭。吳明珍指揮兩名乾部守住門口,其他人開始有條不紊地封存賬本和電腦硬盤。財務室的兩名工作人員被請到隔壁會議室等候詢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所有賬本、憑證、票據,全部封存。”吳明珍對乾部們說,“特彆注意舉報信中提到的幾個日期和金額。”
財務室裡頓時忙碌起來。乾部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登記造冊,有的開始初步核查。吳明珍親自檢查食堂的收支明細,她一頁一頁仔細翻閱,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什麼。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學校已經放學,校園裡安靜下來,隻有財務室裡依然燈火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