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的傳承
四月的西江鎮,春風裹挾著泥土的芬芳輕輕拂過中心小學的操場。下午兩點整,禮堂裡已經坐滿了人。五十名身著整潔校服的學生整齊地坐在前排,後排則是學校的老師和部分家長,空氣中彌漫著期待與感激交織的氣氛。
“來了來了!”不知是誰小聲說了一句,所有人的目光都轉向禮堂門口。一個身材魁梧、麵容和善的中年男人大步走了進來,他穿著簡單的深藍色西裝,沒打領帶,顯得既正式又不失親切。他身後跟著幾位穿著印有“西江酒店”字樣工作服的年輕人。
孫少林走到主席台前,目光掃過台下那一張張稚嫩的臉龐,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揚。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地說:“同學們好!老師們好!”
“孫叔叔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清脆的童音在禮堂裡回蕩。
校長陳明遠快步上前與孫少林握手:“少林哥,歡迎您回到母校!孩子們都盼著見您呢。”
孫少林拍了拍陳明遠的肩膀:“陳校長,這裡是我的根,回家哪用得著歡迎?”他的眼角泛起細紋,眼神裡滿是真誠。
捐資助學儀式正式開始。孫少林站在話筒前,看著台下那些或期待或羞澀的麵孔,喉頭突然有些發緊。他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
“二十五年前,我也坐在你們現在坐的位置上。”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我家很窮,冬天沒有厚衣服穿,中午經常餓著肚子上課。”
台下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幾個家境特彆困難的學生眼睛亮亮的,似乎在這個成功人士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他邊說邊做了個切菜的手勢,動作乾淨利落,引得幾個孩子咯咯笑起來。
“後來我在鎮上飯店學習廚藝,一步步走到今天。”孫少林的眼神變得堅定,“所以我知道,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今天我回來,就是想告訴你們——每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掌聲雷動。孫少林示意工作人員分發助學物資,每套包括書包、文具和一張寫有“西江酒店助學基金”的卡片。
“我承諾,”他舉起一張支票模型,“從今天起,每學期為在座的五十位同學每人提供一千元資助,直到你們初中畢業。”
林小華副縣長隨後發表了講話。他身材高大,舉手投足間透著書卷氣。
“孫少林委員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更是有社會擔當的政協委員。”林小華推了推眼鏡,“除了捐資助學,他還堅持為環衛工人、執勤民警送免費早餐,通過社情民意信息為安城發展建言獻策。今天這個助學項目,是他回報家鄉的又一善舉。”
儀式結束後,在林小華和陳明遠的陪同下,孫少林參觀了學校的教學設施。走過明亮的教室、整齊的圖書室,孫少林頻頻點頭:“比我們那時候條件好多了。”
當他們來到食堂後廚時,一陣鍋鏟碰撞聲和歡笑聲傳來。推開門,隻見三個係著圍裙的小女生正圍在灶台前,一個紮著馬尾辮的年輕女老師在一旁指導。
“肉絲要再切細一些,這樣容易熟。”女老師拿起刀示範,“看,這樣——”
“劉老師,”一個圓臉女生突然發現了門口的參觀者,驚訝地叫道,“校長來了!”
女老師轉過身,看到來人後連忙擦了擦手迎上來:“陳校長,林縣長,您們好!”她的目光落在孫少林身上,眼睛一亮:“這位就是少林哥吧?久仰大名!”
陳明遠笑著介紹:“這是我校食堂的承包人劉曉梅,現在負責廚藝社團的教學工作。曉梅,少林哥可是專業大廚,你們可以多交流。”
孫少林饒有興趣地看著灶台上那盤剛出鍋的西紅柿炒雞蛋:“劉老師教得不錯啊,這菜色澤很好。”
劉曉梅有些不好意思:“哪裡,都是些基礎。自從陳雪兒到縣城開飯店後,學校就把廚藝社團交給我負責了。每周兩節課,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孫少林洗過手,從食材區取出一塊瘦肉和幾個青椒。他的動作突然變得異常專注,眼神銳利如鷹。
“做菜首先要選好料。”他一邊處理食材一邊講解,“瘦肉要選這種略帶紋理的,太嫩的反而沒嚼勁。青椒要選皮薄肉厚的,顏色越深越好。”
他拿起刀,刀光閃爍間,肉塊已經變成均勻的細絲。“切肉要順著紋理,”他放慢動作示範,“這樣炒出來才會嫩而不碎。青椒要這樣拿刀,切得均勻才能同時熟透。”
圍觀的師生越來越多,連林小華都湊近觀看。孫少林完全沉浸在烹飪的世界裡,他一邊操作一邊詳細解釋:“醃製肉絲有訣竅——分三次加少量水,讓肉充分吸水,再加料酒、生抽和一點點糖……”
油鍋燒熱,孫少林的動作突然加快。肉絲下鍋時發出“嗤啦”一聲響,他快速翻炒,手腕靈活地抖動炒勺。“炒肉絲火要大,動作要快,變色就出鍋,不然就老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