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青椒絲下鍋,孫少林顛勺的動作瀟灑流暢,青椒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均勻受熱。“青椒炒到八分熟就放鹽,最後把肉絲回鍋,快速拌勻……”
整個過程中,廚房裡隻有食材與鍋鏟碰撞的聲音和孫少林清晰的講解。最後,他將炒好的青椒肉絲裝盤,香氣頓時彌漫整個廚房。
“嘗嘗看。”孫少林擦了擦額頭的汗,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社團學員李雨晴鼓起勇氣第一個上前,夾了一筷子送入口中。她的眼睛瞬間睜大:“哇!肉好嫩,青椒脆脆的,比我媽媽做的還好吃!”
其他孩子也紛紛品嘗,發出陣陣讚歎。劉曉梅仔細品味後,敬佩地說:“少林哥,您的廚藝真是名不虛傳。這肉絲根根分明,青椒爽口脆嫩,火候掌握得太精準了。”
孫少林笑著搖搖頭:“熟能生巧罷了。其實烹飪最關鍵的不僅是技巧,更是用心。”他看向孩子們,“你們想學嗎?”
“想!”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眼中閃爍著渴望的光芒。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孫少林手把手教孩子們複刻這道青椒肉絲。他耐心地糾正每個人的刀工,講解火候的把握,甚至蹲下身來與最矮小的學生平視,確保他們能看清每一個動作。
“手腕要這樣轉動……”
“對,就是這樣切……”
“彆怕,離鍋近一點才能控製得好……”
夕陽西下,廚房裡依然熱火朝天。林小華看了看手表,輕聲對陳明遠說:“沒想到少林哥這麼投入,原定的參觀行程都耽誤了。”
陳明遠微笑:“這才是真正的教育。你看孩子們多認真。”
晚飯時間,食堂裡格外熱鬨。孫少林、林小華和陳明遠與學生們共進晚餐,桌上擺滿了孩子們在廚藝社團學做的菜肴——清炒時蔬、紅燒豆腐、西紅柿蛋湯,還有幾盤青椒肉絲。
孫少林夾了一筷子李雨晴做的青椒肉絲,細細品嘗後豎起大拇指:“進步很大!雖然肉絲切得還不夠勻,但味道已經很好了。”
席間,孫少林詢問了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學習狀況。當他聽說王磊的父親因工傷失去勞動能力,全家靠母親做清潔工維持生計時,他的眼神變得深沉。
“林縣長,”他轉向林小華,“我覺得我們的助學計劃可以再擴大一些。除了資金支持,這些孩子更需要技能和機會。”
林小華點頭讚同:“少林哥有什麼具體想法?”
孫少林的目光掃過食堂裡那些稚嫩而渴望的麵孔:“我想定期來學校教授廚藝課程,真正培養一些好苗子。畢業後就有了一技之長,就能改變家庭命運。”
陳明遠激動地說:“那太好了!我們學校全力配合!”
晚飯後,校園漸漸安靜下來。孫少林站在操場邊,望著滿天繁星,長舒一口氣。林小華走到他身旁,遞過一杯熱茶。
“累了吧?講了一下午課。”
孫少林接過茶杯,搖搖頭:“不累,反而很充實。看著那些孩子,就像看到當年的自己。”
林小華沉默片刻,突然問道:“為什麼對烹飪教育這麼執著?以你現在的身份,完全可以隻捐錢就走人。”
孫少林笑了:“林縣長,你知道饑餓的滋味嗎?不是一般的餓,是那種胃裡火燒火燎,腦子裡隻想著一口吃的的感覺。”他的聲音低沉下來,“我十歲那年,有連續三天隻靠喝水充饑。後來鄰居張奶奶給了我一碗豬油拌飯,那是我這輩子吃過最香的東西。”
他轉頭看向林小華:“食物不僅能填飽肚子,還能給人溫暖和希望。我想教給這些孩子的不僅是謀生技能,更是一種傳遞溫暖的能力。”
林小華深深點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沒錯。”孫少林的目光變得堅定,“我打算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全縣的貧困學校。資金我來想辦法,政策支持就靠林縣長了。”
月光下,兩個男人的手握在一起。遠處,學校的燈一盞盞熄滅,但希望的種子已經在五十個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