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聯運
七月末的天氣悶熱難耐,西城縣政府大樓的空調嗡嗡作響,卻驅散不了空氣中粘稠的熱氣。林小華站在辦公室窗前,鬆了鬆領帶,目光穿過玻璃窗落在遠處起伏的山巒上。夕陽的餘暉給雲層鑲上了一層金邊,卻照不進他微蹙的眉頭。
“篤篤篤”,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
“進來。”林小華轉過身,看見新選拔的秘書小孫站在門口,手裡拿著文件夾,雙手遞給了他。
“林縣長,您要的石城縣公交線路資料我都整理好了。”小孫快步走進來,將文件夾雙手遞上,“還有,車已經安排好了,隨時可以出發去石城縣。”
林小華接過文件,快速翻看了幾頁,點點頭:“好,你馬上去通知交通局李局長和陳副局長,下午四點鐘準時出發。”他抬手看了看腕表,時針已經指向三點四十,“你讓他們稍微快一點,兩個縣公交車聯運的事情真的拖不得了,不然市裡的領導要追究責任了。”
小孫點頭稱是,轉身出去安排。林小華坐回辦公椅,又把小孫拿來的文件翻看了好幾遍。西城縣與周邊縣區的公交聯運工作推進了大半年,唯獨與石城縣的線路遲遲未能達成一致。作為分管交通的常務副縣長,這事一直壓在他心頭。
下午四點整,一輛黑色公務車駛出縣政府大院。車內,林小華坐在副駕駛位置,後排是縣交通局局長李曉明和副局長陳明智。李曉明剛上任不久,也是個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戴著黑框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陳明智則是個五十歲左右的老交通,皮膚黝黑,手上布滿老繭。
“林縣長,這次去石城縣,您看我們主要談哪些重點?”李曉明向前探身問道。
林小華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景色。道路兩旁的稻田在夕陽下泛著金光,遠處村莊升起嫋嫋炊煙。過了片刻,他才開口:“李局長,你知道為什麼唯獨石城縣的公交聯運一直談不下來嗎?”
李曉明推了推眼鏡:“聽說是因為線路走向和站點設置存在分歧?”
“不隻是這樣。”林小華搖搖頭,“石城縣地形複雜,月河川道和西江河兩條線路都涉及到多個鄉鎮的利益分配。更重要的是,”他頓了頓,“石城縣的謝副縣長是個務實的人,不會輕易妥協。”
陳明智插話道:“謝副縣長我接觸過幾次,確實是個難啃的硬骨頭。不過林縣長親自出馬,應該沒問題。”
林小華笑了笑,沒有接話。車子在筆直的國道上行駛,窗外的陽光依舊那麼炎熱。
下午四點四十分,公務車駛入石城縣政府大院。林小華剛下車,就看見一個身材挺拔的中年男子站在政府大樓門前。那人約莫三十五六歲,穿著深藍色襯衫和黑色西褲,頭發梳得一絲不苟,在燈光下泛著些許銀光。
“林縣長,一路辛苦了。”那人迎上前來,伸出手,聲音沉穩有力。
林小華快步上前握住對方的手:“謝縣長,這麼熱的天氣您還在這裡等我,實在不好意思。”
謝明君微微一笑,眼角擠出幾道細紋:“為了兩縣百姓的便利,這點等待算什麼。”他側身做了個請的手勢,“會議室已經準備好了,我們直接開始?”
林小華點頭,向謝明君介紹了李曉明和陳明智。謝明君也介紹了石城縣交通局的劉明權局長和張曉鬆副局長。一行人穿過安靜的政府大樓走廊,腳步聲在空蕩的樓道裡回響。
會議室裡,投影儀已經準備就緒。謝明君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進入主題:“林縣長,請看屏幕。這是我們規劃的兩條聯運公交線路。”
屏幕上顯示出兩張地圖。謝明君用激光筆指向第一條線路:“這是月河川道線路,我們建議在石城縣河池鎮同心村與西城縣平河鎮界嶺村之間設立轉運點。”激光紅點在地圖上移動,“們實地考察過,界嶺村有個小廣場,非常適合作為兩縣公交的換乘站。”
林小華專注地看著地圖,不時點頭。謝明君又切換到第二張圖:“第二條是西江河線路,在石城縣西河鎮同西河村與貴縣洋河鎮洋河村交界處有座大橋,可以作為交彙點。”
“謝縣長的規劃很合理。”林小華露出笑容,“這和我們黃縣長的想法不謀而合。”
謝明君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哦?黃縣長也這麼認為?”
“是的。”林小華從公文包裡取出一份文件,“這是我們西城縣的初步方案,您看看。”
兩位副縣長俯身研究文件,交通局的乾部們也圍攏過來討論細節。會議室裡的氣氛逐漸熱烈起來,大家就站點設置、班次安排、票價製定等問題各抒己見。
時間在激烈的討論中流逝,當所有細節都敲定時,牆上的時鐘已經指向晚上七點。林小華再次看了一遍文件,滿意地說:“謝縣長,這次會談很成功,兩縣百姓期盼已久的公交聯運終於要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