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連載四百五十五)_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 > 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連載四百五十五)

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連載四百五十五)(1 / 1)

一枝一葉總關情

星期四下午五點半,林小華看了眼電腦右下角的時間,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在辦公桌前連續工作了六個小時。胃部傳來一陣絞痛般的抗議,他才想起中午為了趕那份產業發展規劃,隻匆匆灌下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

林小華拎起公文包往外走,他抬頭望了眼天空,西邊的雲彩被夕陽染成了橘紅色,像打翻的顏料盤。

縣政府旁邊五十米處有家“老陳家飯館”,門臉不大卻收拾得乾淨整潔。推開玻璃門時,掛在門框上的銅鈴發出清脆的“叮當”聲。老板娘正在櫃台後算賬,抬頭看見林小華,熟絡地招呼道:“林縣長來啦!還是老位置?”

林小華正要往靠窗的座位走去,餘光卻瞥見角落裡一個熟悉的身影——花白的平頭,深藍色的確良襯衫,略微佝僂卻依然挺拔的背脊。

“陳主席?”林小華驚訝地脫口而出。

老人抬起頭,濃密的花白眉毛下,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喲,小林。”陳洪正放下筷子,朝林小華招了招手,“來來來,一起吃點。”

林小華快步走過去,發現桌上隻有一碟清蒸鯽魚和一盤清炒空心菜,外加半碗米飯。“您一個人?”他拉開椅子坐下,公文包靠在桌腿旁。

“老了,吃不了多少。”陳洪正笑著拍了拍身邊的椅子,眼角擠出深深的魚尾紋,“看你這樣子,又加班沒吃午飯吧?”

被說中的林小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陳洪正已經轉頭對櫃台喊道:“老板娘,再加碗米飯,再來個西紅柿炒蛋,一盤回鍋肉!”不等林小華推辭,老人已經麻利地給他盛了碗紫菜蛋湯,“先喝口熱的,胃都餓壞了吧?”

熱湯順著食道滑入胃袋,林小華這才長舒一口氣。

“陳主席,您最近在……”林小華忍不住問道。

“哈,閒不住啊。”陳洪正攤開手掌,掌心有幾道新鮮的劃痕,“在老家院子裡種了點茄子辣椒,比健身房強。”"他說著給林小華倒了杯茶水,茶水濺出幾滴在斑駁的桌麵上,“你那份關於龍頭企業的報告我看了,思路很對。”

林小華夾菜的手頓了一下。那份報告他熬了三個通宵,卻被某些領導批為“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怎麼,受打擊了?”陳洪正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他夾了塊魚肚子上的嫩肉放到林小華碗裡,“十年前我當副縣長時,也提過類似方案。”他停了一會兒,“當時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人家企業來考察,車子陷在泥坑裡出不來,最後還是老鄉們用扁擔把設備抬進村的。”

林小華放下筷子,全神貫注地聽著。陳洪正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某種歲月沉澱下來的厚重:“那之後,我跑省裡十七次,終於爭取到高速公路過境項目。”他的目光變得深遠,仿佛穿越回了那些奔波的日子,“你知道火車站貨運站怎麼來的嗎?我帶著乾糧在鐵道部門口蹲了三天,最後人家領導被我煩得沒辦法,才答應來考察。”

窗外的天色漸暗,街道上的路燈次第亮起。老板娘過來打開了飯館的日光燈,昏黃的燈光下,陳洪正臉上的皺紋更深了,像田地裡犁出的溝壑。“現在條件好了,高速公路通了,火車站建了,但光有硬件不夠。”突然前傾身體,手肘撐在桌麵上,“你們簽的那些銷售協議,不能隻靠一紙文書。技術,關鍵是技術!”

陳洪正喝一口湯,“要請縣裡的技術骨乾下鄉培訓,”陳洪正的手指在桌上畫著圈,仿佛在勾勒某個藍圖,“一個鎮一個鎮地輪訓,把技術真正送到田間地頭。”他的聲音突然提高,引得鄰桌幾個正在喝酒的工人側目,又趕緊壓低,“小林啊,你年輕,有想法,一定要堅持下去。西城縣需要你們這樣的新鮮血液。”

飯館的掛鐘指向七點。林小華搶著付了賬,陳洪正也沒推辭“我就不送你了,”老人擺擺手,動作有些遲緩,“記住,做事要有韌性,像我們修高速公路那樣,一錘一錘地敲。”

走出飯館,夜風拂麵,帶著初秋的涼意。林小華摸出手機,通訊錄停在“蔣大軍”的名字上。他深吸一口氣,按下撥號鍵:“蔣局長,明天早上我想去您那一趟,談談技術培訓的事……”

第二天清晨七點,林小華已經站在農業局門口。晨霧中的辦公樓顯得格外肅穆,門口的玉蘭樹上掛著露珠。他比約定時間提前了半小時,卻看見三樓會議室亮著燈。

推門進去,蔣大軍局長正在翻閱一摞資料,見他進來立刻起身相迎。

“林縣長,這麼急?”蔣大軍的聲音沙啞,是長期在田間喊話留下的後遺症。他給林小華倒了杯濃茶,茶湯黑得像醬油。

林小華開門見山:“蔣局長,全縣農業技術人員情況如何?我想做個全麵了解。”

蔣大軍推過一份裝訂整齊的文件:“縣鎮兩級總共有59人,其中高級職稱8個,中初級51個。”他苦笑著搖頭,露出被煙熏黃的牙齒,“這幾個人要負責全縣技術培訓,根本跑不過來。老李一個人負責三個鎮的畜牧防疫,上個月累得住院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小華翻看著數據,眉頭越皺越緊。表格顯示,超過一半的技術人員年齡在45歲以上,年輕力量嚴重不足。“培訓工作呢?”

“每年兩輪,主要在縣城集中培訓。”蔣大軍歎了口氣,從抽屜裡拿出一個鐵皮盒子,裡麵是自家炒的南瓜子,“效果有限啊,村裡人來了聽理論,回去實操還是老一套。去年請省裡專家來講獼猴桃種植,結果老鄉們說‘專家說的好聽,但我們地裡的情況不一樣’。”

“得馬上改變方式。”林小華合上文件,指尖在封麵上輕點,“我建議組織技術骨乾下鄉,一個村一個村地手把手教。企業那邊我可以聯係幾家龍頭企業,請他們的技術員支持。”

蔣大軍眼睛一亮,臉上的疤痕都舒展開來:“這主意好!但人手……”

“可以分級培訓。”林小華拿起筆在紙上畫起來,“先培養各村的技術帶頭人,再由他們輻射帶動其他人。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一圈圈擴散。”

兩人越談越投機,窗外的陽光已經爬上了窗台。林小華婉拒了蔣大軍的午飯邀請:“我約你去西嶺鎮看看,聽說那裡的獼猴桃示範基地搞得不錯。”

西嶺鎮清河村離縣城約二十分鐘車程。林小華的車駛入村道時,兩旁獼猴桃架上已經掛滿了青綠的果實,像無數個小燈籠。遠處的果園裡,十幾個人圍成一圈,中間一個穿藍布衫的中年男子正站在梯子上示範剪枝。

林小華把車停在村委會門口,步行往果園走去。九月的陽光依然毒辣,他的襯衫後背很快濕了一片。走近了,聽見那人操著濃重的西江鎮口音:“這根徒長枝要斜著剪,留三個芽眼……對,就是這樣……”他的動作乾淨利落,剪刀“哢嚓”一聲,多餘的枝條應聲而落。

“劉技術員!”有人發現了林小華。藍布衫男子轉過身,黝黑的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眼角擠出深深的皺紋。他三兩步從梯子上跳下來,在褲腿上擦了擦手才伸過來。

“林縣長!我是縣農業局的劉萬才。”他的手心粗糙得像砂紙,卻溫暖有力,“沒想到您真的來了。”

握手的瞬間,林小華注意到他手掌上的老繭和幾道結疤的傷口,指甲縫裡還有洗不掉的綠色汁液。“劉技術員常駐這裡?”林小華指了指不遠處一棟貼著白色瓷磚的農舍。

“三個月零四天了。”劉萬才憨厚地笑了笑,露出略微發黃的牙齒,“吃住都在村裡。早上六點起來巡園,晚上給老鄉們上課。”他指了指農舍門口的黑板,上麵還寫著昨晚講課的內容:《秋季果樹病蟲害防治》。

果園裡飄來獼猴桃特有的清香,混合著泥土的芬芳。劉萬才帶著林小華參觀示範基地,詳細介紹著新品種的特點。他的西江鎮口音讓林小華覺得耳熟。

“您老家是……”

“西江鎮小店村。”劉萬才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幾根白發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我大哥是村支書劉萬順。”

林小華眼前一亮:“劉萬順!去年抗洪時他帶頭跳進水裡堵決口……”

“那是我哥。”劉萬才的眼中閃過自豪,隨即又黯淡下來,聲音低了下去,“後來落下了風濕病,陰雨天就疼得睡不著。上個月我去看他,他還在床上整理村民的醫保材料。”

果園深處,幾個年輕人正在學習嫁接技術。劉萬才走過去手把手指導,耐心得像教小學生寫字。林小華突然想起什麼:“劉技術員,您有高級職稱吧?全縣才8個。”

劉萬才正在幫一個姑娘固定嫁接膜,頭也不抬地說:“去年剛評上。其實沒啥,就是多下了幾年地。”他直起腰,抹了把額頭的汗水,“林縣長,我有個想法……能不能在示範基地搞個實操培訓中心?老鄉們學理論總記不住,看到實物就明白了。”

回縣城的路上,夕陽將遠處的山巒染成金色。林小華的手機響了,是陳洪正發來的短信:“聽說你今天去了農業局和西嶺鎮?動作很快嘛。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記得按時吃飯。”

林小華會心一笑,回複道:“您教導有方。下周我想請您一起去趟小店村,看看劉萬順支書。對了,您昨天吃的是什麼藥?”

車子駛過一片金色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低垂著頭,像在向大地致敬。林小華想起陳洪正粗糙的雙手,劉萬才樸實的笑容,還有素未謀麵的劉萬順跳入洪水的身影。這些人,這些默默耕耘的背影,才是西城縣真正的脊梁。

他踩下油門,向著下一站駛去。鄉村振興的路還很長,但有這些人在,希望就在。遠處,一輪滿月正悄悄爬上東山,灑下清冷的光輝。

喜歡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請大家收藏:()我們曾經翻過那座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 我,解夢師,不好惹! 玫瑰戟 火紅年代:從片警到刑偵之王 軍旅:我有一支動物百萬大軍 命運世界 八零:嬌嬌一撩,冷麵大佬破戒了 九獄鎮界塔:從與魔女同修開始 大明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