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與團結之間
三月的陽光透過縣民政局會議室寬大的落地窗灑進來,照在深褐色的會議桌上。林小華整理了一下麵前的文件夾,抬頭環視了一圈已經到齊的局黨委班子成員。他的手指在文件夾邊緣輕輕敲擊,發出細微的“嗒嗒”聲。
“各位同誌,會議開始之前,我先宣讀一份縣政府的人事任命決定文件。”林小華的聲音不高但很清晰,會議室裡立刻安靜下來。
他從文件夾中取出一份紅頭文件,清了清嗓子:“根據工作需要,經縣政府黨組會議研究決定,任命張建祥同誌為縣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免去其縣發展和改革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職務。”
念完文件,林小華的目光移向坐在右側首位的張建祥。林小華的這個姐夫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他站起身時,椅子發出輕微的摩擦聲。
“感謝組織的信任,感謝林縣長的關心。”張建祥的聲音有些發顫,他向在座的班子成員深深鞠了一躬,花白的頭發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我在縣發改局工作了近十年,這次工作調整對我來說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次機遇。我一定不負重托,帶領民政局全體同誌高質量完成好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各項任務,不辜負上級的殷切希望。”
林小華微微點頭,示意張建祥坐下。他注意到張建祥落座時雙手不自覺地握緊又鬆開——這是緊張的表現。作為常務副縣長,林小華很清楚這次人事調整背後的故事。縣政府黨組會討論過多次,原本打算安排張建祥去縣審計局或縣工商聯擔任負責人,是縣長黃毅特意讓林小華征求他本人意見後,才最終確定了縣民政局的崗位。
“下麵,請漢群同誌彙報一下全縣殯葬改革工作的進展情況。”林小華轉向常務副局長沈漢群。
沈漢群翻開筆記本,鏡片後的眼睛快速掃過準備好的材料:“隨著縣城人口增加,公益墓地需求日益突出。根據縣委決定,我們計劃在縣城周邊建設兩個公益墓地,目前黃龍山地塊已經完成平整,觀音廟地塊正在進行林木移植……”
林小華一邊聽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偶爾抬頭看一眼牆上掛著的全縣地圖。當沈漢群提到工程進度比預期慢了半個月時,他的眉頭不自覺地皺了起來。
“漢群同誌,”林小華打斷彙報,“工程滯後是什麼原因?有沒有具體解決方案?”他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幾分,會議室裡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沈漢群擦了擦額頭上並不存在的汗水:“主要是近期連續降雨影響了土方工程,我們已經協調施工方增加機械和人力,確保在清明節前完成一期建設。”
林小華盯著沈漢群看了幾秒,那目光讓在座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最終,他隻是簡短地說:“你要親自抓進度。”然後示意彙報繼續。
會議結束後,林小華在張建祥和沈漢群的陪同下前往兩個在建公墓實地考察。春日的陽光曬得人有些發暈,林小華解開西裝扣子,走在崎嶇的工地上。
“林縣長,小心腳下。”張建祥伸手虛扶了一下,林小華擺擺手表示不用。
黃龍山公墓依山而建,已經初具規模。當他們走到墓區較高處時,遠處傳來一陣哀樂聲。林小華眯起眼睛望去,看見一群身著孝衣的人正在悼念廳裡辦喪事。
“那是……”沈漢群剛要解釋,林小華已經邁步向那個方向走去。
走近後,林小華看清了液晶顯示屏上的名字——“王大林同誌永垂不朽”。他的腳步猛地頓住,臉色瞬間變得蒼白。
“王主任?怎麼會是他呢?”林小華喃喃自語,聲音幾乎微不可聞。他記得上次見到王大林是在縣醫院,那時老領導雖然消瘦但精神尚可,還開玩笑說要看著他提拔到其他縣區當縣區長。
一位戴孝的中年男子注意到他們,快步走了過來。林小華認出這是王大林的兒子王誌華。
“林縣長,您來了。”王誌華的眼睛紅腫,聲音嘶啞,“父親生前常說,您一定會來看他最後一麵。”
林小華感到喉嚨發緊:“誌華哥,王局長什麼時候……?上次見麵他不是說病情穩定了嗎?”
“父親在兩周前病情就突然惡化了,”王誌華低下頭,“醫生說多年的糖尿病引發了多器官衰竭已經沒有了治療價值。他最後回到老家,走得時候很平靜,沒受什麼苦。”
林小華深吸一口氣,拍了拍王誌華的肩膀:“帶我去看看王局長。”
在靈堂前,林小華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香煙嫋嫋上升,他看著黑白照片裡王大林慈祥的笑容,記憶如潮水般湧來。那是他剛調到教育局擔任副局長時,因為一份文件表達方式有誤被王大林叫到辦公室,本以為會挨批評,沒想到老局長隻是笑著說:“小華啊,做事認真是好事,但彆太較真,有些規矩是人定的,就能因人而變。”
林小華對著靈柩深深三鞠躬,腰彎得很低,停留的時間比常規禮節長了許多。當他直起身時,發現眼眶已經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