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麵前的紙張上,一行行文字逐漸的形成了一篇文章:
子曰:“君子不器。”此言何謂也?
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如舟之泛海,車之行陸,各有其宜,而不能互易其用。
君子則不然,其才德兼備,不局限於一藝一能,而能應世之變,通萬物之理。
故君子之為學,不專於一技之長,而在於達道之全體,此乃夫子所言“不器”之深意也。
看到這裡,王夫子撫著長須頷首,破題精準,接著向下看去。
夫君子者,德之成也,才之周也。
其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
君子之不器,非謂其無用也,乃謂其用之無窮也.....
君子體道以為用,不拘於形器之末。故能大之則兼濟天下,小之則獨善其身......
且夫君子之學,非徒為一身之謀,不在於一藝之精,不以一得之見為足,此其所以為不器也......
君子之不器,猶天之無不覆,地之無不載.....
是以君子之學,必求其大者、遠者,不以小成自足,不以近效自限......
故學者欲成君子,必先去其器之見,而後能通天下之理,成天下之事。
非特為一才一藝,而在於達道之全體,此乃夫子教人之要旨也。
幾百字的文章,方南洋洋灑灑一揮而就,直到最後一字落下,才放下毛筆,長籲了口氣。
一抬頭,看見王夫子站在身邊撫須頷首,方南趕忙雙手拿起文章“請夫子指正”
王夫子笑著在方南身旁坐下,拿起文章又細看了一遍,不住點頭“子謙這篇文章,見解獨到、條理清晰、且文筆通暢,毫無滯澀之感,可為甲上”
旁邊的學子聽了不免心中一驚,王夫子治學嚴謹,要求苛刻,能從他嘴裡說出一個甲上可是不容易啊。
甲班的學子都是準備參加會試的舉人,方南一個沒有任何功名的白丁突然插班進來,雖然是山長親自送進來的,但日常也不與之交集。
此時一眾學子聽了王夫子對方南的讚揚評語,一時心癢難耐,俱都好奇文章的內容。
此時半個時辰已到,王夫子拿著方南的文章回到了前麵。
“交卷”
學子們起身,把自己的文章放到了王夫子的桌子上。
王夫子拿起學子們的文章開始翻看,暗暗點頭,不愧是待考的舉人,一個個文章倒也行雲流水,字字珠璣。
“此次作文,爾等表現俱都上佳,可將這些文章拿去傳閱,取長補短”
每次寫完文章,夫子都會讓學子們傳閱彼此的文章相互學習。
等文章發放下來,眾學子都圍攏在一起,觀看方南的文章。
全篇看下來,一眾學子不禁點頭歎服,果然如王夫子所言,上乘的文章。
直到此時,甲班的學子們才真正接受方南為同窗。
也是方南運氣使然,如果今天王夫子出個其他書經上的題目,可能就危險了。
到下課的時候,方南明顯感覺學長們的目光裡不再是以前的拒人千裡,多了一份認可與接納。
到了膳堂,石頭在門口等候,方南過去問道“都買好了?”
“嗯,放在屋子裡”
“走,先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