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南領了“靖海水師統領”的重任,帶著石頭以及幾名精通海事、熟悉本地地形的原水師老兵,連續數日,沿著泉州曲折的海岸線進行勘探。
一行人登上海岸邊的高崖,遠眺海天相接之處,深入蜿蜒的港灣腹地,仔細觀察水流、風向、水深、底質,下到灘塗用長杆探測淤泥的深度和承載力。
“大人,您看前麵那片石湖澳起來如何?”老兵張舵指著前方一處被兩座山丘環抱、口小腹大的天然海灣。
海灣入口處有礁石群,形成天然屏障。“這裡避風條件極好,水深足夠停泊大船,灣內水域開闊,而且兩座山頭,居高臨下,視野極佳。”
方南仔細看去,海灣入口狹窄,僅容數船並行,兩側山崖陡峭,灣內水麵平靜,麵積廣闊,足以容納數十艘大型戰船,岸邊有一片相對平坦堅實的土地,上麵還殘留著一些廢棄的房舍和石砌的碼頭遺跡。
“這裡以前是做什麼的?”方南問道。
“回大人,”另一個老兵接口道,“這裡曾是一個官辦船塢,鼎盛時期也造過不少大船,後來海禁日嚴,加上倭患漸起,就漸漸廢棄了,那些石基,稍加修葺就能用。”
方南眼睛一亮,快步走到那些遺跡旁,巨大的條石砌成的船台基礎長滿海蠣和青苔,結構依然堅固,廢棄的工棚框架也依稀可見。
“好!”方南站起身“此地甚佳!天然良港,易守難攻,又有現成基礎!”
他立刻下達命令:“石頭!”
“在!”石頭抱拳應聲。
“你立刻持我手令,調撥兩營兵馬!一營負責清理此地廢墟,平整土地,加固修複原有船台、碼頭,另一營,立刻征調民夫石匠,在入口兩側山頭,構築炮台,要快,要堅固,炮台位置務必確保射界覆蓋整個灣口及附近海域!”
“得令!”石頭領命,立刻轉身去安排。
“張舵,”方南又看向老兵,“你對附近水文、礁石分布最熟,炮台的具體選址和朝向,就拜托你和幾位老兄弟了,炮位要能相互支援,形成交叉火力。”
“大人放心!”張舵挺直腰板“這地方,老漢閉著眼睛都能畫出來!”
接下來的日子裡,數千名軍士和民夫在初春的暖陽中奮力勞作。
叮叮當當的鑿石聲、號子聲、木材搬運的撞擊聲,日夜不息。
兩側山頭上,巨大的條石被一塊塊壘砌起來,深挖的炮位猙獰地對著蔚藍的大海。
船廠地址選定,構築炮台的同時,方南向東南沿海各州府發出急令,並張貼出醒目的告示:
靖海水師募匠令
倭寇肆虐,荼毒海疆!焚我屋舍,殺我父老,掠我妻女!是可忍孰不可忍!
今奉鎮國公令、天子劍諭,重建大楚水師,誓要犁庭掃穴,蕩平倭巢,永靖海波!
特此招募天下精通造船之良匠:船工、木匠、撚工、帆索匠、鐵錨匠、油漆匠…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應募!
待遇從優,工食銀倍於常例,技藝精湛者另有重賞!家眷由官府妥善安置!
功成之日,凡參與建造新式戰船之匠人,皆錄其功,上報朝廷,蔭及子孫!
報名地點:泉州府衙前、石湖澳船廠籌備處。
國之重器,待君鑄就!海疆安寧,賴君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