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萬一戰事不利,到時再彈劾鎮國公、方南勞師遠征、靡費國帑也不遲,怎麼算,都不吃虧。
“陛下,鎮國公老成謀國,方略詳儘可行,永絕倭患,正當其時,臣附議!”
“移民實邊,長治久安,乃萬世之策,臣附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滿朝文武,罕見地達成了一致。
建武帝看著群臣,意氣風發:“好!既無異議,著內閣即刻擬旨!”
“準鎮國公所奏《征討扶桑方略》,授其全權,統籌一切東征事宜,所需錢糧兵員,各部務必優先撥付,不得有誤!”
“準頒《移民東瀛令》,著戶部、工部、吏部及各行省布政使司,廣貼告示,詳述移民之利——授永業田,免賦十年,官府助建屋舍,給發安家銀、種子、農具!鼓勵我大楚子民拓土東瀛,共享王化,務必使東瀛新土,早日成為我大楚富庶樂土,欽此!”
聖旨被八百裡加急發往泉州。
《移民東瀛令》的告示被貼在大楚各地城門口、市集邊、衙門外,被識字的先生大聲誦讀,被口口相傳,飛入了千家萬戶。
“授田?免賦十年?官府還給錢給糧蓋房子?天底下竟有這等好事?”
“聽說是去打倭寇的老家!占了他們的地,分給咱們!”
“東瀛在哪?遠不遠?聽說在海那邊……”
“管他遠不遠!在家鄉,咱們佃戶累死累活,交完租子連肚子都填不飽!十年免稅啊!還有自己的田!這機會,一輩子能碰上幾回?”
“可是……背井離鄉,漂洋過海,聽說海上風浪大得很,還有倭寇……”
“倭寇?告示上說了,都被水師滅光了,現在是大軍過去占地方,跟著朝廷大軍走,怕啥?”
“爹,娘!咱家兄弟多,地少,年年不夠吃。讓我去吧!我去東瀛搏一把,搏到了,接你們過去享福!搏不到……也算給家裡省口糧!”
一個麵黃肌瘦的青年對著父母重重磕頭。
“當家的,去吧!家裡有我,十年免稅,咱們就能翻身了,總比一輩子窩在這窮山溝裡強!”
一個婦人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眼中閃爍著希望的光芒,對猶豫的丈夫勸道。
“聽說那邊地肥,插根筷子都能發芽,官府還給發媳婦?嘿嘿……”
也有光棍漢做著美夢。
“故土難離啊……祖宗墳塋都在這裡……漂洋過海,萬一有個閃失……”
更多的人則滿臉憂慮,躊躇不決。
希望與恐懼,憧憬與鄉愁,在無數個家庭中交織、碰撞。
各州府的報名點,很快便排起了長龍。
有拖家帶口的佃戶流民,有身強力壯渴望立業的青壯,有身懷手藝,想施展拳腳的匠人,甚至還有一些鬱鬱不得誌的小商人,看中了可能蘊含的商機。
登記造冊的官吏忙得不可開交,按下手印,領取一張蓋著官府大印的“移民憑引”。
無數人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未知的忐忑,告彆了故鄉的山水和親人,在官府的統一組織下,開始向泉州等幾個指定的港口集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泉州港,
新下水的五艘戰列艦,巍然矗立在深水區,黝黑的艦體反射著冷硬的光澤,三層炮甲板上密密麻麻的炮口散發著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港灣內,帆檣如林,遮蔽了海天。
三十艘護衛艦拱衛在主力艦周圍,數量龐大的運兵船經過加固改裝,船艙內塞滿了全副武裝的士卒。
補給船裡麵滿載著糧食、軍械、火藥、建材、農具種子…。
巨型棧橋上,人潮洶湧,秩序井然有序。
鎮國公方震山、方南、周勇、陳震等一眾高級將領,肅立在旗艦“定遠”號高聳的艦橋上。
“大帥,萬事俱備。”方南沉聲道。
“好!”鎮國公重重頷首“此去東瀛,為我大楚開疆拓土,為沿海死難百姓討還血債,將士們!——”
鎮國公的聲音通過銅喇叭,清晰地傳遍旗艦,並傳達到整個艦隊:
“倭寇凶殘,屠戮我同胞,辱我使節,其罪罄竹難書!今,王師出征,奉天伐罪!此戰,目標——滅其國!絕其祀!建不世之功業!本帥與諸君,同生共死!不破扶桑,誓不還朝!”
“不破扶桑,誓不還朝!”
“不破扶桑,誓不還朝!”
艦隊上下,數萬將士的怒吼聲彙聚成一股磅礴的聲浪,直衝雲霄,震得海鷗驚飛,浪濤似乎都為之一滯!
嗚——!
雄渾嘹亮的號角聲,如同出征的龍吟,驟然響徹海天!
巨大的船錨在絞盤的轟鳴聲中,緩緩從海底升起,帶起渾濁的泥沙。
巨帆如同雲朵般層層升起,兜滿了強勁的海風。
旗艦“定遠”號巨大的艦艏率先劈開蔚藍的海水,犁開一道雪白的航跡。
緊接著,“鎮海”、“平波”、“靖濤”、“伏波”……一艘艘戰列艦艦、護衛艦、運兵船、補給船……依次起錨,調整風帆,龐大的艦隊緩緩而動,逐漸加速,排成壯觀的戰鬥隊形,駛出港灣,駛向浩瀚無垠的東海深處!
喜歡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請大家收藏:()從烽燧堡小卒到權傾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