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作坊區域,方南依次視察了鋼鐵、紡織、玻璃、造紙幾個核心工坊。
在鋼鐵工坊,巨大的水力高爐不停地吐出熾熱的鐵水,經過炒鋼、灌鋼等法的錘煉,變成鋼錠。
鋼錠一部分用於製造農具、工具售賣,優質的供應給鍛造工坊製造槍炮。
紡織工坊內,數百台經過改進的織機隆隆作響,女工們手腳麻利地操作著,出產的棉布、麻布質地細密,花色新穎。
玻璃工坊裡,工匠們用長管吹挑著熾熱融化的玻璃液,塑造成各種精美的器皿、窗戶玻璃。
造紙工坊生產出的紙張潔白細膩,吸墨性極好,方南都難耐心癢的揮毫潑墨寫了一幅字。
每個工坊都是機器轟鳴,工人忙碌,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視察途中,已是午時,方南便與眾人就在工坊的食堂一同用了工作餐。
飯菜頗為豐盛,有葷有素,大白饅頭管夠,還有一碗肉湯。
視察完所有工坊,日頭已經西斜,方南心滿意足,與方嶽、二蛋騎馬返回。
三人路過一片占地廣闊的場院時,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熟悉的味道,那是混合著飼料、發酵草料和……豬糞的氣味。
方南勒住馬韁,笑道:“這就是咱們的養豬場了吧,走,進去看看,晚上府裡聚餐,正好抓兩頭豬回去,讓大家好好打打牙祭。”
方嶽笑道:“正是豬場,少爺的閹割育肥法,可是讓這裡的豬長得膘肥體壯。”
王二蛋也吸了吸鼻子,嘿嘿笑道:“聞著這味兒就親切,想想紅燒肉就流口水!”
豬場有圍牆,大門敞開著,三人下馬,將馬拴在門外的拴馬樁上,信步走了進去。
豬場內部規劃得井井有條,一條主路兩旁,是一排排整齊的豬舍。
每間豬舍都是磚石結構,地麵略微傾斜便於排水,還算乾淨。
每舍裡大約養著十頭左右的黑豬。
這些豬個個皮毛黑亮,身材滾圓,肚子幾乎要拖到地上,看起來憨態可掬,正懶洋洋地躺在乾草上哼哼,有些在食槽邊拱來拱去。
估摸著重量,普遍在一百二三十斤往上,有些大的,恐怕有一百五六十斤。
兩個負責養殖的獸醫聽聞少爺來了,急忙從一旁的料房跑出來,身上還沾著些草屑,上前行禮:“少爺,您怎麼來了!”
“來看看你們的心血。”方南笑著擺手,沿著豬舍間的通道慢慢走著,仔細察看豬的精神狀態、舍內衛生、飼料情況。
“現在總共多少頭存欄?”方南問道。
“回少爺,大小加起來,八百九十七頭!”一個獸醫連忙回答。
“發病率高嗎?”
“托少爺的福,按照您吩咐的,保持清潔,飼料煮熟,又定期撒石灰消毒,病死的極少,偶爾有幾頭拉稀的,用您教的方子熬點草藥灌下去,大多也能好。”
“飼料跟得上嗎?”
“跟得上跟得上,主要是麩皮、酒糟、豆渣、還有咱們村自己產的紅薯藤、野菜豬草、泔水什麼的,成本不高,長得卻快!”
方南一邊聽,一邊點頭,十分滿意。
方南走著走著停下腳步,看著這些肥豬,說道:“方嶽。”
“屬下在。”
“這豬場辦得好,要擴大規模,我的意思是再增建豬舍,目標是再養上一千頭。”
“不僅要讓咱們領主府、護衛隊、工坊工匠經常能吃上肉,還要以成本價供應給村裡百姓,讓咱們平溪村的村民,以後至少每日都能吃上一頓肉。”
“不能光養豬,豬肉吃多了也膩,還要多建幾個養牛、養羊的養殖場,還有雞、鴨、鵝也要大規模養起來,豐富口味。”
“多餘的肉蛋,還可以加工成臘肉、熏肉、鹹蛋、皮蛋,賣到京城和周邊州府,又是一項收入。”
方嶽和兩個獸醫聽得眼睛發亮,連連點頭稱是,少爺這是要讓平溪村成為肉蛋魚禽的豐產之地啊。
“好了,閒話不多說,先挑兩頭最肥的,宰了晚上犒勞大家!”方南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