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待與些許的焦灼中,兩天時間匆匆而過。
方南白日裡陪著妹妹玉兒在府中玩耍,還親自下廚製作各種新奇小吃,把小丫頭哄得眉開眼笑,整日像個小尾巴似的黏著哥哥。
晚間,方南會去父親方樂山的書房,父子二人一盞清茶,促膝長談。
方樂山有意考較兒子,探討些當下的政務、經濟民生之事。
方南有前世的見識,每每能提出些獨到的見解,能讓方樂山這位戶部侍郎都感到眼前一亮,撫須沉思。
終於到了鄉試放榜的日子。
這一日,天際剛剛泛起魚肚白,整個鎮國公府便已運轉起來。
一家之主鎮國公尚在歸途之中,府中一切在老太君的安排下井井有條。
一筐筐黃澄澄的銅錢被家丁們抬到大門口,整齊地碼放在兩側。
府門廊下,嶄新的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門窗上貼滿了精心剪裁的“喜鵲登梅”、“連中三元”等吉祥圖案的窗花。
祠堂裡,早已被打掃得一塵不染,香案上供奉的時鮮果品、三牲熟食陳列整齊,粗如兒臂的喜燭靜靜等待著被點燃的時刻。
整個府邸,從裡到外,彌漫著一派喜慶的氣氛。
老太君身著誥命夫人的正式禮服,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戴著翡翠抹額,端坐在前廳正中的紫檀木雕花大師椅上。
方王氏一身喜慶的絳紅色如意雲紋緞裙,戴著赤金頭麵,陪坐在婆婆下首。
方南穿著一身寶藍色雲紋團花杭緞新錦袍,腰束玉帶,身姿挺拔。
廳內廳外的管事、丫鬟、婆子們屏息凝神,連走路都墊著腳尖,個個豎著耳朵,留意著府門外的動靜。
府門外早已是人山人海,聞訊趕來的京城百姓圍得水泄不通。
喧囂聲浪一陣高過一陣,京城百姓誰不知道鎮國公府那位立下赫赫戰功的方小公爺參加了鄉試。
前些日子貢院鬨出那麼大動靜,鎖拿了一眾官員,據說就與這位方小公爺揭露科場弊案有關。
如今大夥都盼著方南能高中,沾沾喜氣,搶些豐厚喜錢,還能吃上一頓豐盛的流水席。
各種議論聲、猜測聲、期待聲交織在一起,氣氛簡直比過年逛廟會還要喧鬨幾分。
府裡派去看榜的機靈小廝,更是天還沒亮就跑到了貢院外那麵巨大的告示牆前,踮著腳尖,伸長脖子,眼巴巴地等待金榜貼出。
等待的時刻總是顯得格外漫長。
廳內老太君和方王氏覺得時間幾乎要凝固之時,一陣歡快、幾乎破了音的呐喊聲伴隨著淩亂飛快的腳步聲,由遠及近。
“來了!來了!報信的回來了!”門房激動地高聲傳話。
隻見一個機靈小廝,連滾帶爬地衝進府門,帽子跑歪了,鞋子差點掉了也全然不顧。
小廝以衝刺的速度穿過庭院,一口氣跑到前廳,在門檻處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就勢用手一撐,連滾帶爬地撲進廳內。
小廝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光,胸口劇烈起伏,喘得上氣不接下氣,用儘了全身的力氣嘶喊道:
“中了!中了!老太太,夫人,少爺中了!頭名!是頭名解元!少爺高中解元啦!!!”
“什麼?!頭名解元?!”老太君猛地從椅子上站起,手中的佛珠串啪嗒一聲落在椅子上。
方王氏用手帕捂住了嘴,才沒有驚呼出聲,看向兒子的眼中充滿了欣喜。
“你看真切了?確實是第一?榜單上寫的真是‘方南’?”老太君猶自不敢相信這天大的喜訊,連聲追問。
“千真萬確!老太太,小的看得真真兒的,那大紅榜紙上,方南兩個大大的金字,就排在榜首第一個,絕不會錯,小的拿腦袋擔保!”小廝賭咒發誓,激動得語無倫次,比劃著榜單的樣子。
前廳內外所有的管事、丫鬟、婆子們,臉上綻放出笑容,紛紛跪倒在地,整齊劃一地叩頭,齊聲賀喜:
“恭喜老太太!恭喜夫人!恭喜少爺高中解元!”
“好!好!好!”
老太君喜得眉開眼笑,連日來的期盼化作巨大的欣慰“賞!統統有賞!方伯,傳我的話,府裡所有下人,無論等級,一律賞三個月月錢,這看榜報信的小子,再加賞五兩銀子!”
“是!是!老奴代大家謝老太太、夫人、少爺厚賞!老奴這就去辦!”方伯笑得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如同盛開的菊花,連忙躬身應下。
“快!”老太君接著吩咐“門口的人都準備好,鑼鼓家夥和鞭炮都備齊,等報喜的官差一到,喜錢大把地撒出去,讓街坊鄰居們都沾沾咱家的喜氣!流水席也都準備好了!”
又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在一片喧囂的等待中,從長街的儘頭,傳來了“嘚嘚”馬蹄聲,一聲聲悠長響亮的報喜鑼聲和拉長了調子的唱名聲:
“捷報——京畿道鄉試頭名解元——鎮國公府方南老爺高中嘞——”
“捷報——恭賀方老爺金榜題名,京報連登黃甲——”
聲音由遠及近,越來越響亮,穿透了街上人群的嘈雜喧鬨,清晰地傳入府中每一個人的耳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來了!官差報喜來了!”府內一陣騷動。
老太君和方王氏再也坐不住,在丫鬟的攙扶下,快步走到前院等候。
方南整理了一下衣冠,緊隨祖母和母親身後,步履沉穩地走向前院。
三名報喜衙役,騎著披紅掛彩的高頭大馬,一路敲鑼高喊,直至國公府大門前翻身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