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回到領主府,剛進前廳,就見到艾道長正陪著老太君和方王氏說話。
看樣子是從道觀上香回來了,老太君和方王氏臉上都帶著心滿意足和虔誠的神色,顯然對道觀和這位玄明道長極為滿意。
見方南抱著小玉兒回來,小玉兒臉上紅撲撲的滿是汗跡和興奮,老太君笑道:“這是去哪裡野了?看這一頭汗。”
小玉兒立刻嘰嘰喳喳地講述看小豬、追雞鴨的趣事,逗得老太君和方王氏也笑了起來。
方嶽進來稟報:“老太君,夫人,少爺,午膳已經備好。”
艾道長聞言,起身稽首道:“既已叨擾多時,貧道便先行告退了。”
老太君連忙挽留:“道長何不一同用些齋飯?”
艾道長捋須微笑,眼神飄渺,語氣超然:“多謝老太君盛情,然貧道修行已深,漸入辟穀之境,平日隻以晨露山果、天地靈氣為食,早已不食人間煙火。”
“五穀雜糧,反礙清修,諸位還請慢用,貧道回觀中靜坐去了。”
這番說辭把老太君和方王氏唬得一愣一愣,越發堅信這位是真正不食人間煙火的得道高人,忙不迭地讓方南代她們送送道長。
方南將艾道長送至府門口,看著那故作高深的背影,終於再也忍不住,壓低聲音大笑起來:“艾道長啊艾道長,你這裝得可真像,佩服,實在佩服!”
艾道長迅速回頭瞥了一眼,見已遠離正廳,臉上那副超然表情瞬間垮掉,嘿嘿笑道:“少爺過獎,這不是您要求的效果嗎?再說了,屬下這老本行可是正兒八經的道士,保管把兩位老人家哄得高高興興。”
兩人相視一笑,送走艾道長,方南返回膳廳陪祖母和母親用飯。
飯桌上,老太君忍不住問起:“南兒,這位玄明道長真是位奇人,你是從何處尋訪到這般得道高人的?”
方南心裡暗笑,麵上一本正經地解釋道:“回祖母,孫兒也是機緣巧合,當初為了咱們這封地的風水氣運,特意派人四處尋訪高人。”
“曆經波折,才在一座雲霧繚繞的深山古觀裡,誠心懇請了許久,方才打動艾……玄明道長出山,來此結廬清修,鎮守村子的風水。”
這番半真半假的說辭,老太君和方王氏信以為真,連連點頭。
老太君特意吩咐道:“既是如此有道行的真人,南兒你定要好好對待,一應供奉用度不可短缺,務必恭敬有加,莫要怠慢了高人。”
“孫兒曉得,祖母放心。”方南連忙應下。
用了午飯,老太君和方王氏自去各自的院落午休。
小玉兒卻精力旺盛,毫無睡意,又纏著方南要出去玩耍。
方南便對石頭道:“石頭,你不用跟著了,去護衛隊的營房和各處值守點看看,了解一下平日訓練和巡邏的情況。”
“是,少爺!”石頭領命,轉身大步離去。
方南抱著小玉兒,隻帶著兩個小丫鬟和形影不離的小狼旺財,出了領主府大門。
小玉兒記得上午在中央廣場看到了雜耍賣藝和耍猴的,興致勃勃地要去再看。
到了廣場,卻發現那些賣藝的攤子都收了家夥事,藝人們正三五成群地圍坐在陰涼處,吃著自帶的乾糧午飯。
“呀,怎麼不耍了呀?”小玉兒頓時撅起了小嘴,感到十分失望和無聊。
就在這時,一陣陣整齊而稚嫩的朗朗讀書聲,從廣場不遠處的一座院落裡傳了出來,隨風飄入耳中。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小玉兒的好奇心立刻被這集體誦讀聲吸引了,側著耳朵聽了聽,拉著方南的手指向聲音來源的方向:“哥哥,那是哪裡,怎麼有好多小娃娃的聲音?”
方南笑道:“那是學堂,裡麵的小孩子們在讀書認字呢。”
“學堂?讀書?”
小玉兒眨著大眼睛,平時在國公府裡深居淺出,何曾見過幾十個孩子一起上課的景象?
小玉兒頓時來了興趣,“哥哥,帶玉兒去看看嘛。”
方南心想,讓妹妹見識一下也好,便抱著小玉兒向學堂走去。
學堂的管事認得方南,見少爺抱著一個錦衣華服、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前來,連忙迎了出來,躬身行禮:“少爺,您來了!這位是……”
“這是我妹妹,聽到讀書聲,好奇想來瞧瞧。”方南溫和地說道。
“哎呀,原來是大小姐,小的給大小姐請安!”管事連忙又向小玉兒行禮。
“不必多禮,我們就是隨便看看,不必驚動先生們。”方南擺擺手。
“是,是,少爺小姐請隨我來。”管事殷勤地在前麵引路,帶著向學舍走去。
學舍的窗戶都開著,可以看到裡麵坐著一個個年紀不一的孩子,從五六歲到十來歲都有,正跟著講台上的先生,搖頭晃腦、認真地誦讀著文章。
小玉兒扒著窗戶,睜大了眼睛好奇地看著裡麵。
看到一間學舍裡,坐著幾十個和她年紀相仿的小娃娃,一個個坐得筆直,跟著先生大聲讀書的樣子,小玉兒頓時被深深吸引住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玉兒平時在深宅大院裡,除了哥哥和父母祖母,接觸最多的就是丫鬟仆役,何曾見過這麼多同齡的小夥伴?
看著這麼多小夥伴在一起讀書、偶爾還會互相偷偷做個小動作的樣子,小玉兒的小臉上露出了羨慕和向往。
小玉兒扯了扯方南的衣角,仰起小臉,認真地說道:“哥哥,玉兒也要讀書!玉兒也要在這裡上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