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接下來我們要展示的,將徹底改變人類進入太空的方式。"馬斯克站在星艦發布會的巨型全息投影前,銀色的光效在他身後流淌成星河。台下的媒體記者們突然躁動起來,此起彼伏的快門聲像暴雨前的蟬鳴。
我攥著錄音筆的手心沁出汗,這是我第三次以科技專欄作家的身份參加spacex發布會。但今天的氛圍明顯不同——三天前,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張模糊的概念圖,配文隻有簡單的三個詞:全球基站網絡。
"早在十三世紀,蒙古帝國的驛站係統就向世界展示了連接的力量。"馬斯克突然舉起一根碳纖維材質的細長模型,在聚光燈下折射出冷冽的光,"他們用馬匹構建了橫跨歐亞大陸的信息通道,而我們,要用激光和碳納米管搭建通往太空的橋梁。"
現場一片嘩然。我注意到前排某軍工企業代表猛地坐直身體,西裝領口滲出深色汗漬。這個被稱作"太空電梯"的概念並非新鮮事物,但馬斯克提到的"全球基站網絡",顯然不是簡單的垂直運輸係統。
"想象一下,當每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激光發射基站,它們通過量子通信網絡實時校準,形成一張包裹地球的能量網。"馬斯克身後的全息投影切換成動態演示,無數紅色光點在地球表麵閃爍,最終彙聚成一條金色光柱直衝雲霄,"貨物不再需要笨重的火箭推進,我們隻需要把它放在電磁軌道上,然後......"他打了個響指,"嗖!就像成吉思汗的箭,直奔太空。"
我的筆尖在采訪本上飛速滑動,突然聽到後排傳來壓抑的驚呼。扭頭望去,幾個亞洲麵孔的工程師正在激烈爭論,其中一人的平板電腦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公式正在瘋狂滾動。
散場後,我在vip休息室堵住了馬斯克的首席技術官彼得。他摘下金絲眼鏡,揉著眉心苦笑:"這個構想早在五年前就開始論證,但能源傳輸的損耗問題一直卡在93。直到上個月,我們意外發現......"他突然住口,眼神警惕地掃過四周。
當晚,我在酒店房間整理錄音時,手機彈出條匿名消息:想知道太空電梯真正的靈感來源?去查"黃金家族基因庫"。我皺眉點開附帶的加密鏈接,跳出的竟是張泛黃的驛站路線圖,標注著"1240年蒙古帝國驛站係統"。
第二天,我飛抵烏蘭巴托。在成吉思汗大學圖書館的檔案室裡,管理員遞給我一本破舊的《蒙古秘史》複刻本。泛黃的羊皮紙上,"站赤"製度的記載讓我心跳加速——每隔三十公裡設立驛站,信使換馬不換人,確保信息以最快速度傳遞。這不正是馬斯克"全球基站網絡"的雛形?
深夜的青旅裡,我收到彼得的加密郵件。附件是段未公開的會議錄音,馬斯克的聲音混著電流聲傳來:"那些蒙古人比我們想象的更超前。他們用驛站構建物理網絡,而我們要構建的,是連接地球與太空的能量網絡......"
正當我準備深入調查時,手機突然黑屏。再開機,所有關於"太空電梯"的資料不翼而飛。窗外,一輛黑色suv緩緩駛過,車燈在牆上投下猙獰的陰影。
三天後,我在紐約見到了退休的nasa工程師霍華德。老人顫巍巍地從保險櫃取出個鐵皮盒,裡麵是份標注"絕密"的文件:1987年,美國曾秘密啟動"通天塔計劃",試圖建造太空電梯,但因技術瓶頸和高昂成本被迫終止。文件末尾的手寫批注讓我後背發涼:若借鑒蒙古驛站的分布式傳輸理念......
回到家,我盯著電腦屏幕上的新聞推送。spacex官網更新了招聘信息,"激光基站工程師"的崗位要求裡,赫然寫著"對古代通信係統有研究優先"。窗外夜色深沉,我忽然想起在烏蘭巴托看到的星空——八百年前,成吉思汗的士兵們也曾仰望同一片天空,謀劃著征服世界的版圖。而如今,人類的野心早已突破了陸地的邊界。
就在這時,手機震動起來。彼得發來條消息:彆再查了,有些秘密,和碳納米管一樣堅韌。我望著窗外閃爍的城市燈火,突然意識到,馬斯克口中的"用激光連接太空",或許從來不是單純的技術突破——而是一場跨越時空的致敬,一場現代科技與古代智慧的隱秘對話。
夜色漸深,我打開新文檔,在標題欄敲下:當蒙古驛站遇見太空電梯:一場跨越八百年的連接革命。鍵盤敲擊聲在寂靜的房間裡回蕩,像極了古代驛站傳遞信息的馬蹄聲。而此刻,在世界某個秘密實驗室裡,紅色的激光束正在黑暗中交織,編織著人類通往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喜歡天嬌:鐵木真崛起與大元帝國前傳請大家收藏:()天嬌:鐵木真崛起與大元帝國前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