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風冷笑一聲:“朝廷?朝廷連遼東都守不住,還指望他們護住這些百姓?”他望向船艙裡瑟縮的難民,聲音低沉,“這些錢,是用來養兵、造船、鑄炮的。建奴能搶,我們就能用。”
子夜時分,灤河口飄起青灰色海霧。第七艘福船的底艙裡,十六歲的繡娘春娥緊攥著半截紅頭繩。這是從小蓮屍體上取來的,當時那姑娘的牙齒還深深嵌在繩結裡。她忽然聽見頭頂甲板傳來閩南話:"拋纜!接應船來了!"
濟州島:中轉之地
五日後,船隊抵達濟州島。
這座曾被朝鮮管轄的島嶼,如今已是李家軍的海外據點。港口上,身穿紅色軍服的明軍士兵列隊迎接,而島上的漢人移民早已搭建好臨時營帳,準備接收難民。
“按原計劃,老弱婦孺暫留濟州,青壯分批送往台灣、安南、呂宋。”副將陳武報告道。
李長風點頭,目光掃過人群。他看到老鐵匠李福正帶著幾個年輕人檢查繳獲的建奴兵器,而那個曾咬舌自儘的少女小蓮的妹妹——春娥,正緊緊攥著姐姐留下的紅頭繩,眼神堅定。
“大人,台灣那邊來信了。”親兵遞上一封火漆密信。
李長風拆開,眉頭微皺。信是台灣總督府送來的,提到荷蘭人最近在澎湖增兵,似有反撲之意。
“傳令給李長林,讓他調十艘炮艦去台灣海峽。”李長風收起信,冷笑一聲,“荷蘭人若敢動,就讓他們嘗嘗我們的新式火炮。”
台灣:拓殖之地
十日後,第一批青壯難民抵達台灣熱蘭遮城。
這裡早已不是荷蘭人的天下。自三年前李長風和鄭芝龍率軍攻占後,台灣已成為漢人移民的樂土。閩南、粵東的百姓跨海而來,開墾荒地,建立村鎮,而李家軍則在此訓練新兵,鑄造火器。
“大人,按照您的命令,鐵匠全部編入軍器局。”一名軍官報告道。
李長林點頭。台灣有優質的硫磺和鐵礦,再加上從建奴手裡奪回的生鐵,足以打造更精良的火銃和火炮。
“讓他們儘快仿製出建奴的複合弓。”李長林說道,“我們的火銃雖利,但在山林作戰,弓箭仍有優勢。”
安南與呂宋:海外根基
又過半月,第二批難民抵達安南的峴港。
這裡曾是葡萄牙人和本地土司的勢力範圍,但如今,港口的炮台上飄揚著日月旗。李家軍在此建立商站,與當地土司合作,控製稻米和香料貿易。
而呂宋的馬尼拉,則更為關鍵。
西班牙人曾在此耀武揚威,但自從李長風的艦隊攻陷甲米地造船廠後,呂宋的漢人商賈終於挺直了腰杆。如今,馬尼拉的街頭,閩南話與西班牙語混雜,而港口的李家軍戰艦,則時刻警惕著任何可能的反撲。
“大人,西班牙總督派人送來求和書。”副將呈上一封鑲金邊的信函。
鄭滄浪掃了一眼,嗤笑道:“求和?他們當初屠殺漢人時,可沒想過求和。”他隨手將信丟進火盆,“告訴他們,要麼滾出呂宋,要麼死。”
財富與野心
當最後一船財寶運抵濟州島時,北方戰區總司令李忠站在軍庫前,看著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嘴角微揚。
“有了這些錢,我們可以再招募三萬新軍。”陳武興奮道。
“不止。”李忠淡淡道,“我要讓伯爺的旗幟,插遍四海。”
他轉身望向大海,目光深邃。
建奴以為搶了關內就能富足,卻不知真正的財富,是人心與海權。
而現在,這一切,都屬於李家軍。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