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猛將周遇吉_明風再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風再起 > 第301章 猛將周遇吉

第301章 猛將周遇吉(1 / 1)

崇禎十七年二月初八,太原城頭那麵象征著大明在晉中最後統治的旗幟頹然墜地,濺起的塵埃尚未落定,李自成的黑色大纛已在凜冽寒風中獵獵招展於汾水之畔。形勢如滾湯潑雪,晉南州縣望風歸降的捷報雪片般飛向闖王中軍,鐵蹄踏碎的不止是城垣,更是沿途官吏軍民最後一絲抵抗的意誌。然而,這股摧枯拉朽的洪流,在席卷過平陽、潞安,即將撲向晉北鎖鑰代州時,那股一往無前的氣勢,卻仿佛撞上了一堵無形的、由遼東風雪和百戰煞氣澆築的鐵壁。代州,這座扼守雁門、屏護京畿的重鎮,迎來了它命定的守禦者——山西總兵官,太子太保、左都督周遇吉。

周遇吉,字萃庵,其名便帶著一股淬火礪刃的剛硬。遼東錦州衛的風雪,打磨出他岩石般的筋骨。年少時,他便是衛所裡令人側目的異類,不喜詩書,獨愛弓馬,一張硬弓挽得如滿月,膽氣豪壯得敢單人獨騎深入老林,與熊羆猛虎搏命。這身淬煉於白山黑水間的悍勇,將他從最底層的軍卒中硬生生撞出一條血路。遼東的烽火,後金的鐵蹄,是磨刀石也是試金石。崇禎九年,當八旗勁旅突入京畿,京營諸將或避戰或逡巡之際,唯有周遇吉,這個剛調任不久的京營遊擊,如一頭闖入羊群的猛虎,數次率本部親兵逆流衝陣,血染征袍,硬生生在皇城根下撕開幾道口子,將虜騎的鋒芒死死抵住。憑此血戰之功,他連越兩級,直擢前鋒營副將。此後十餘年,從拳打胡可壽、腳踢張獻忠,到壽張全殲李青山,他的戰功簿上浸滿了流寇的汙血,官階也一路飆升,直至太子太保、左都督的武臣極位。黃崖關外那場與清軍的遭遇惡戰,血火交織中,他與馳援而來的寧遠侯李長風並肩浴血,惺惺相惜,結下了過命的袍澤之誼。

崇禎十五年冬,他帶著一身塞外的風霜和累累戰功,接任山西總兵。甫一入晉,目光如炬的周遇吉便洞穿了這片表裡山河的虛弱。衛所兵丁羸弱不堪,器械朽壞,士氣低迷如秋後寒蟬。他沒有絲毫猶豫,雷厲風行地汰撤老弱,嚴苛操練,傾儘府庫修繕甲胄刀槍。更關鍵的一步棋,他飛馬傳書遠在天津衛的寧遠侯李長風。憑借那份黃崖關血戰中鑄就的情誼和真金白銀,一批精良的李軍燧發火銃、拿破侖炮,連同操作熟練的炮手,悄然運抵代州。當嶄新的火器在演武場上發出震耳欲聾的怒吼,硝煙彌漫中,晉軍士卒眼中久違的光芒,如同死灰複燃。

崇禎十六年冬,陝西淪陷的噩耗伴著凜冽的西北風刮遍山西。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磨刀霍霍,劍指北京,山西已成必經之路。代州城,首當其衝。周遇吉星夜召集部將,堅毅的臉上沒有絲毫慌亂,隻有凝重如鐵的殺伐之氣。“代州在,山西門戶在!山西在,京師屏障在!”他斬釘截鐵,聲音如同重錘砸在每個人的心上。他與山西巡撫蔡懋德分頭行動,蔡懋德坐鎮太原調度糧秣,他則親率主力,星夜兼程進駐代州,加固城防,深挖壕塹,將這座古城打造成一隻渾身是刺的鐵刺蝟。同時,八百裡加急的求援文書,帶著周遇吉殷紅的指印,飛向死氣沉沉的北京城。

紫禁城裡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此刻早已是焦頭爛額。偌大的帝國,竟似再也抽不出一支像樣的勁旅。倉惶間,一個名叫熊通的副將,帶著兩千名形容疲憊、甲胄不全的京營老弱,被推上了馳援山西的道路。這支隊伍與其說是援兵,不如說是帝國衰朽軀乾上剝落的一塊腐肉。當熊通踏入代州城,看到城頭林立的嶄新火器,感受到那股迥異於京營萎靡的、如同繃緊弓弦般的肅殺之氣時,他眼底深處掠過的不是振奮,而是一絲難以察覺的陰鷙和算計。

凜冽的朔風如刀,卷過晉南灰敗的原野,裹挾著黃河冰淩碎裂的刺耳聲響。在臨汾平陽府治所)臨時搭建的中軍帳內,山西總兵周遇吉緊鎖的眉頭下,目光銳利如鷹隼,掃過眼前僅存堪用的將領名冊。當他的指尖落在“熊通”這個名字上時,帳內氣氛愈發凝重。

熊通,這位風塵仆仆趕來的偏將,身後僅跟著兩千餘名形容枯槁、衣甲殘破的士卒。他們大多是潰兵收攏而成,兵刃磨損,士氣低迷,許多人臉上還帶著倉皇奔逃後的驚悸。兩千人,在這即將席卷山西的闖王怒濤麵前,渺小得如同投入激流的一捧沙礫。

周遇吉的目光在熊通疲憊卻堅毅的臉上停留片刻,又掃過他身後那支沉默而蕭瑟的隊伍。他心中喟歎,朝廷的援兵杳無音信,山西腹地處處烽煙,兵力捉襟見肘到了極點。一絲苦澀掠過心頭,但作為主帥,他不能流露半分絕望。他用力拍了拍熊通的肩膀,那力道帶著沉重的托付,聲音低沉卻不容置疑:“熊將軍,辛苦了!兩千弟兄,兩千把刀!有,總比沒有好!”

他走到粗糙的輿圖前,手指重重敲在代表黃河的蜿蜒藍線上:“闖賊北進,必欲渡河!你部,即刻開赴黃河沿岸要點,協防河津、蒲州一線!無險可守,唯以血肉築堤!務必遲滯賊兵,為我代州布防爭取時日!哪怕多拖一日,也是為我大明社稷續命一日!”命令斬釘截鐵,每一個字都帶著山嶽般的重量。熊通單膝跪地,抱拳領命,眼中燃燒起異樣的火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將熊通這支微薄卻關鍵的力量安排妥當,周遇吉沒有絲毫喘息。他深知,黃河天險在人心浮動、兵力空虛之下,絕非不可逾越。真正的生死關隘,在於扼守京師西大門、雁門鎖鑰——代州!他必須搶在李自成兵鋒之前,在代州構築起一道堅固的阻擊防線,為搖搖欲墜的帝國中樞爭取最後一絲轉圜之機。沒有絲毫猶豫,他跨上戰馬,在親兵衛隊的簇擁下,迎著凜冽的北風,絕塵而去,直撲代州方向。馬蹄踏碎凍土,卷起一路煙塵,背影決絕而孤獨。

然而,周遇吉前腳剛離開晉南,崇禎十七年正月的寒風便裹挾著毀滅的氣息席卷而來。李自成挾裹著攻克潼關、橫掃陝西的滔天威勢,數十萬大順軍如決堤洪流,洶湧北進。兵鋒所指,沿途州縣無不望風披靡。

當那麵闖王大纛出現在平陽府城下,獵獵作響,仿佛死神的旌旗時,守將陳尚誌心中的最後一絲抵抗意誌瞬間土崩瓦解。他甚至沒有象征性地放一箭,便迫不及待地洞開城門,率領麾下將吏,幾乎是帶著諂媚的笑容,匍匐在李自成的馬前。那份投降的“誠意”如此赤裸而迅速,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隻求在新朝謀得一席之地。平陽,這座晉南重鎮,兵不血刃,便落入了大順軍囊中,成為李自成北進路上唾手可得的又一顆明珠。

消息傳到尚在平陽附近試圖組織防線的山西巡撫蔡懋德耳中,如同晴天霹靂。陳尚誌的投降,徹底粉碎了他試圖在晉南組織抵抗的最後希望。大勢已去!絕望如同冰冷的河水淹沒了這位封疆大吏。他隻能帶著少數親隨,在混亂與追兵中倉皇突圍,狼狽不堪地逃離了已成敵境的平陽府。

一路顛沛流離,驚魂未定地逃回尚未陷落的太原城,蔡懋德還未來得及撫平衣冠上的塵土,更未來得及整頓城防,一道來自京師的加急聖旨,便如同冰錐般刺穿了他僅存的尊嚴。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山西巡撫蔡懋德,撫馭無方,喪師失地,致使賊氛猖獗,晉南糜爛……著即革職,聽候勘問!欽此!”

宣旨太監那冰冷而毫無感情的聲音在巡撫衙門空曠的大堂中回蕩。象征著二品大員的緋袍、玉帶、烏紗帽被一一剝下。蔡懋德跪在冰冷的地磚上,瞬間從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變成了一個身負罪責、前途未卜的“普通老百姓”。巨大的屈辱和無力感幾乎將他擊垮,周圍的僚屬投來的目光複雜難辨,有同情,有惋惜,更多的或許是兔死狐悲的茫然。

然而,當那身象征著罪責的布衣加身,當巡撫的印信被無情收走,蔡懋德望向城外遠方那隱約可見的、代表著李自成大軍動向的漫天煙塵,一股更加熾熱的東西在他胸中燃燒起來。官印被奪,職責仍在!社稷傾危,匹夫有責!

他猛地抬起頭,渾濁的老眼中爆發出驚人的光芒。他沒有選擇黯然離去,等待那不知何時會降臨的“勘問”,而是對著身邊尚未離散的、忠於大明的將領和部分殘兵,發出了沙啞卻無比堅定的聲音:“諸君!蔡某雖已布衣,然此身尚在!太原乃三晉根本,京師屏障!國難當頭,豈容賊寇踐踏?願以殘軀,與諸君共守此城,與太原共存亡!”

沒有官銜,沒有印信,隻有一身布衣和一顆赤誠之心。曾經的山西巡撫蔡懋德,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毅然決然地扛起了領導太原軍民、誓死抵抗闖軍的千斤重擔。他蹣跚卻無比堅定地走向了城牆,走向了那座即將被血與火吞噬的孤城的最前線。布衣的身影,在殘陽如血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悲壯而高大。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惡徒 擺攤算命撿徒弟,集齊七個我躺贏 龍魂武帝 純陽秘聞錄 永生攻略 大國刑警1990 苟在宗門做吃播,一不小心成老祖 神仙道果,卡牌助我 枕邊規則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