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風陵渡血戰_明風再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風再起 > 第371章 風陵渡血戰

第371章 風陵渡血戰(2 / 2)

“大都督萬歲!”呼喊聲再次響起,比以往更加堅定。

張二狗緩緩站起身,向李長風敬了個軍禮,然後小心地抱起女孩的屍體,向臨時設立的墓地走去。

夜幕降臨,北風又起。黃河的咆哮聲中,似乎夾雜著無數冤魂的哭泣。

但在彼岸,更多的部隊正在渡河。無數的火把組成長龍,向著西方,向著那個必將到來的黎明前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大柱在營地巡視時,發現那個早上還猶豫的蒙古新兵正在細心擦拭機槍零件。年輕人的臉上多了一道傷疤,眼神卻更加堅毅。

“班長,我想通了。”新兵抬起頭,“不管蒙人漢人,重要的是讓這孩子般的悲劇不再重演。”他指著遠處正在下葬的女孩棺材。

王小虎則在給馬尼拉的家人寫信:“...今日苦戰,兒幸無恙。大都督說,此戰之後,將派艦隊,懲戒殘存的西班牙人。屆時,故鄉親人可永享太平矣...”

寒夜中,張二狗獨自站在新墳前。墓碑上簡單刻著“無名小英雄之墓”。

“我會記住的。”他輕聲說,不知是對女孩,還是對自己,“一定會建立一個讓孩子不再枉死的世界。”

黃河在黑暗中奔騰不息,如同這個古老民族不屈的魂魄,曆經磨難,終將奔向光明。

黃河解凍的轟鳴聲如同萬馬奔騰,巨大的冰塊相互撞擊,在渾濁的河水中沉浮。風陵渡一戰後,黃河航道被打通,但渡河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張二狗站在南岸高地上,望著滔滔黃河,肩膀上的傷還在隱隱作痛。軍醫說他運氣好,子彈穿肉而過,未傷筋骨,半月就能活動如常。但他心裡明白,那道看不見的傷,恐怕永遠無法痊愈。

“二狗哥,看那邊!”王小虎指著下遊方向。

隻見遠處河岸上,黑壓壓的人群正在向渡口聚集。起初士兵們還緊張地拿起武器,以為又是敵軍來襲。但很快發現,來的都是普通百姓——扶老攜幼,推車挑擔,如同趕集一般。

“他們來做什麼?”趙大柱皺眉,手下意識按在槍柄上。

很快,答案揭曉了。百姓們不是來看熱鬨的,而是來幫忙的。

“軍爺!俺們帶了麻繩和木板!”

“俺家有船!雖然破舊,但能載人!”

“剛蒸的饃饃,軍爺們先墊墊肚子!”

呼喊聲此起彼伏,百姓們自發地開始協助工兵搭建浮橋。年輕人跳進刺骨的河水中固定木樁,老人和婦女則在岸上編織繩纜,孩子們跑來跑去傳遞工具。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走到張二狗麵前,顫巍巍地奉上一籃熱騰騰的雜麵饃饃:“軍爺,收下吧。聽說你們打了勝仗,把那些天殺的清兵趕跑了...”

張二狗一時不知所措。在他的記憶裡,軍隊與百姓從來都是對立的一在遼東,清軍搶糧抓丁無惡不作;後來聽說闖軍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明軍也常常擾民。

“老伯,我們有軍糧,這些您留著自己吃吧。”他婉拒道。

老者卻執意要塞給他:“不一樣!這是俺們的心意!你不知道,前幾天清兵過河,把俺們村的糧食搶光了,還把老王家的閨女糟蹋了跳了河...”老人抹著眼淚,“你們是替天行道的王師啊!”

張二狗接過饃饃,感覺手心滾燙。他想起那個為他擋槍的女孩,眼眶發熱。

“全體注意!”忽然傳來上級的命令,“大都督有令:百姓所贈食物,必須按市價付錢!幫助搭建浮橋的百姓,登記造冊,日後補償!”

士兵們立即行動起來,有的掏出銅錢硬塞給百姓,有的拿出軍糧與百姓分享。幾個軍紀官來回巡視,嚴禁任何士兵白拿百姓東西。

王小虎的炮兵連正在艱難地拖拽大炮上船,一群百姓自發過來幫忙推車。一個中年漢子邊推邊問:“軍爺,你們這鐵疙瘩真厲害,幾炮就把清兵的工事轟平了!”

王小虎笑道:“老哥好眼力,這是新式山炮,能打五六裡遠呢!”

“太好了!轟死那些狗日的清兵!”漢子咬牙切齒,“俺弟弟被他們抓去沈陽做苦力,至今生死不明...”

類似的情景在整個渡口上演。趙大柱的機槍班在休息時,被一群孩子圍住,好奇地摸著重機槍。

“軍爺,這個能打多遠?”

“能打穿城牆嗎?”

“清兵怕不怕這個?”

趙大柱難得地露出笑容,耐心解答。一個七八歲的男孩忽然問:“軍爺,我長大了能當兵嗎?像你們一樣打清兵!”

“隻要你好好讀書識字,將來不僅能當兵,還能當軍官呢。”趙大柱摸摸孩子的頭,想起自己早夭的弟弟。

渡口邊,李長風在劉銘樞陪同下巡視渡河進度。看到軍民融洽的場景,他滿意地點頭。

“與一個月前我們渡江時相比,真是天壤之彆。”劉銘樞感慨道。

李長風目光深遠:“這就是民心所向。記得《荀子》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我們不是君,但道理相通。”

這時,一個老秀才模樣的長者被百姓簇擁著走來,向著李長風深深一揖:“大都督仁德之師,老朽代表風陵渡百姓,叩謝大軍救命之恩!”

李長風急忙扶起:“老人家言重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本就是我輩職責。”

老秀才激動道:“老朽活了七十有六,曆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弘光五朝,見過的軍隊數不勝數。從未有一支軍隊如大都督麾下這般紀律嚴明,待民如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轉過身,對圍觀的百姓高聲道:“鄉親們!老朽記得清清楚楚!崇禎十五年,闖軍過河,搶糧抓丁,燒殺擄掠!去年清兵過河,更是如同蝗蟲過境!唯有今日,我們見到了真正的王師!”

百姓們紛紛附和:

“是啊!那些軍爺還幫俺修了屋頂!”

“他們吃飯都給錢,一個子兒不少!”

“有個小軍爺還教俺娃認字呢!”

張二狗在不遠處聽著,心中澎湃。他想起自己小時候在遼東,最怕的就是過路的軍隊——不管是明軍、清軍還是闖軍,對百姓而言都是災禍。

一個老太太挎著一籃子雞蛋,硬要塞給士兵們:“拿著拿著!你們不吃飽,怎麼打韃子!”

士兵們推辭不過,隻好收下,但偷偷在老太太的籃子裡放了一小塊碎銀。

王小虎那邊,百姓們幫他把最後一批火炮運上渡船。一個老船工看著新式的浮橋設計,嘖嘖稱奇:“這橋搭得巧!比當年戚家軍的浮橋還結實!”

“老伯知道戚家軍?”王小虎好奇地問。

“怎麼不知道!”老船工自豪地說,“俺祖上還幫戚繼光將軍搭過浮橋呢!可惜啊,後來的軍隊,再沒有戚家軍那樣的紀律了...直到你們出現。”

趙大柱則被一群老人圍住,聽他們講述這些年的苦難。

“崇禎末年,官軍過河,把俺們村最後一點種子糧都搶走了...”

“闖軍來的時候,說是均田免糧,結果比官軍還凶...”

“最可惡的是清兵,根本不把漢人當人看...”

一個老人拉著趙大柱的手:“軍爺,你們一定要贏啊!咱們漢人的江山,不能再讓蠻夷糟蹋了!”

趙大柱鄭重承諾:“老人家放心,我們一定會贏!”

夕陽西下時,浮橋終於搭建完成。大軍開始有序渡河,百姓們站在兩岸揮手相送。許多人家自發點燃火把,為軍隊照明。

幾個孩子唱起了新學的歌謠,據說是從山東傳來的:

“李長風,本領強,新式火器打豺狼...

均田畝,免苛捐,老百姓呀把家安...”

歌聲在黃河上空飄蕩,與波濤聲相應和。

張二狗站在船頭,回望南岸。點點火把如同星河,照亮了整個河岸。他忽然明白,為什麼大都督堅持要軍隊紀律嚴明,為什麼不允許士兵拿百姓一針一線。

“得民心者得天下。”他喃喃自語,想起了那個逝去的小女孩。若她能看到今日場景,該有多好。

王小虎在另一條船上,正與幫忙的百姓告彆。一個年輕人塞給他一包東西:“軍爺,這是俺娘做的醬菜,帶著路上吃!”

“這怎麼好意思...”王小虎推辭著。

年輕人卻道:“軍爺不必客氣!俺們商量好了,等大軍西征,我們就組織運輸隊,給你們送糧草!”

趙大柱的船已經駛到河中,他望著兩岸如繁星般的火把,忽然對部下說:“記住今天。我們打仗,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這些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對岸,李長風在親兵護衛下最後一批渡河。劉銘樞低聲道:“大都督,探馬來報,多爾袞正在潼關加固工事,似乎想在那裡與我們決戰。”

李長風微微一笑:“他守不住潼關,就像他守不住民心。”轉身望向身後的萬家燈火,“有了這些支持,我們必將無敵於天下。”

黃河水浩浩東去,千百年來見證了多少王朝更迭,多少軍隊過往。但這一次,不同了。

一支軍隊的真正力量,不在於刀槍鋒利,而在於民心所向。李長風深深明白這個道理,而他的對手們,至今還在夢中。

渡船抵岸,李長風踏上北岸土地。前方,通往西安的道路已經打開,通往新時代的道路也已經打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這民心似水,終將滌蕩一切汙濁,還華夏一個朗朗乾坤。

喜歡明風再起請大家收藏:()明風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說好的反迷信呢?直播間全是警察 薑小姐,你隨手挑的司機老公漏富了 你說他偏執又陰鬱?完蛋,我更愛了 和竹馬分手後,被太子爺蓄意誘吻 被棄孕雌一胎六寶,眾獸夫求原諒 斷親後被趕出家門,我開始修仙 拿著男二的劇本說愛你 在七零,拿下探親兵哥哥 炮灰真千金走向修仙大道 帶著雙胎去離婚,七零丈夫他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