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事,也能增加報紙收入,那便是婚禮嫁娶!富豪士紳若是想讓兒女婚事喜氣熱鬨,便可在報紙上刊登出來,算是一種炫耀了!二百兩銀子可登半版廣告,若是印刷技術可及,采用紅色更為合適,以增添喜氣!”
喪事暫時就不用登了,讓讀者們看了會感到厭惡,給再多的錢也不允許,免得影響報紙的訂閱量和銷售量。
喜事就不同了,一年有五十次這種好事,那就是一萬兩銀子,莫說新婚,就是某死肥宅迎娶小妾,隻要舍得砸錢,報館也能予以恭祝。
對那些土豪來說,區區二百兩銀子,應當不在話下,隻要能弄得滿城皆知,就算上千兩銀子也會砸下去。
某太子本來想說一百兩,不過好事成雙,理應二百兩起步,要是真敢砸錢,五百兩包整版也不是不行,錢多人不怪嘛。
在創辦之初,報館就兩個任務,首先是通傳政令,其次是儘量盈利,兩個任務要同時完成,一個都不能落下。
“對了,若是某位士紳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文采,舍得花錢,亦可將其作品刊載出來,收費不低於半版五十兩!”
這比同等麵積的廣告要貴,因為編輯還要審核,工匠們還要碼字塊,一個字都不能排錯了。
相比之下,廣告內容也就幾十個字,文字通順就行,編輯起來容易得很。
比如那兩位敢先吃螃蟹的茶商,一個月三十天所刊載的廣告都是一個樣,一千二百兩銀子便到手了,真是讓駙馬爺喜歡到骨子裡了。
某太子就像看看有哪位文盲士紳敢於將自己的拙作抖出來秀秀,讓士子們對其進行一番口誅筆伐,那就太有意思了,掙錢之餘還能看熱鬨。
“第一期之後,報紙便能開始刊載磚家評論了,針對朝廷已經發布的政令,發表自己的看法,內容必須積極且順應,但不能一味的阿諛奉承,容易讓人反感。作者名字可以用筆名,如果本人願意,也可用真名。磚家評論的版塊內容無須由編輯來撰寫,隻需接受投稿便可,從投稿裡篩選出幾篇有見解的文章,本宮看過之後便可刊載,且會按字數支付相應的稿費,每百字價格二十錢,但須用百姓看得懂的白話文。”
凡是投稿的士子,多半都是為了賺個好名聲,那就不需要給他們開出過高的價碼了。
跟在家裡胡編亂造的吳偉業一個檔次就行了,太高的話,又會增加報紙的成本。
如果文章確有獨到之處,該士子又想賺錢,那就不用當磚家了,直接招進來做編輯好了。
報館的編輯月俸十兩銀子,每月可休息四天,前提是要把手頭的活乾完才行。
對於士紳們來說,這樣薪水微薄的工作,他們完全就看不上眼。
可窮書生有的是,每月能賺十兩銀子就足夠養家糊口的了。
像方以智這樣,親爹是巡撫的士子是極少數。
絕大多數都是要麼有錢無才,要麼有才缺錢的家夥。
這兩種人都盼望著出人頭地,最好可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不過今年的殿試估計就不行了,金榜題名的家夥也要被太子給懟滅火了。
都特麼發配去陝茜,大家表麵上令旨謝恩,暗地裡都在拚命活動,不想去西北那個窮地方。
如果家裡沒錢,殿試又折了,還想繼續留在京城的話,做編輯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活計。
這也是文人做的事情,還是給駙馬爺乾活,多少人想來應聘,都達不到錄取標準。
哪怕以後也考不上進士,隻要緊緊抱住駙馬爺的大馬腿就行了。
“臣定按照殿下吩咐逐一實行!”
鞏永固是按照每四版招一個編輯來組建自己的團隊的,但如果報紙要增加版麵的話,一個主編加四個編輯的配置就有些吃力了。
如果要增加到二十四版的話,那麼每個人的工作量就要多一半了,主編方以智更會忙到焦頭爛額,因為他從頭到尾,每版都要看一遍,甚至兩遍。
為了減少發生錯彆字的幾率,鞏永固在報館實施了交叉審閱的方式,兩位編輯在確定自己的版麵無暇之後,便可以互相審閱,以便二次校正內容。
“那便好,這第二期做地也不錯!”
某太子一邊跟自己的姑父閒聊,一邊瀏覽著明天出版的《京師日報》,不忘稱讚一句。
沒想到第一期的銷量會達到如此地步,雖然還是供不應求,可依然要按照原定計劃來執行。
既然是日報,那就是每天都要出版發行,不能因為一期銷量飛升,就專門隻印一期,那就成了街頭傳單了。
從理論上來推測的話,第一期隻能算作投石問路,讓京城的受眾知道有這麼個媒體能讓大家看著玩,而且價錢也不算太高。
第二期才是正事敲開了土著們的天靈蓋,開始培養他們連續閱讀的習慣,潛移默化地將其變成傳播政令的目標受眾。
《京師日報》就是某太子打擊流言,傳播政令的工具,那些花邊內容都是附帶吸引讀者的魚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隻是為了賺錢,完全就沒必要耗費這麼大的精力了,有那時間不如找幾個有錢的土豪洽談一下開礦辦廠的事情。
“殿下,首輔、次輔、尚書等在院外侯著!”
“宣!”
某太子的本意是讓他們也看看第二天出版的報紙,彆等到當天早晨再看,免得耽誤正事,或者外麵已經開鍋了,他們還蒙在鼓裡。
隻是事與願違,意思是好的,結果卻變成了這群家夥例行蹭飯,莫說是來的正好,就算是來早了,也會找理由賴著不走。
禦膳可比自家的東西好吃多了,哪怕是一碗牛肉拉麵,也是香氣撲鼻,回味無窮,而且是免費的,能吃到自己站不起來。
孫傳庭與洪承疇更加過分,以稟報軍務的名義,還把麾下的總兵們帶進來胡吃海塞,某太子看在他們勞苦功高的份上,姑且忍了。
對於《京師日報》,文臣武將們都很上心,隻要看過報紙,即便無法上朝開會,甚至得不到太子的召見,對於朝廷發生的諸多大事也能了如指掌。
文臣們對前幾版很感興趣,畢竟關乎到自己以及彆人的的仕途,還能幸災樂禍地見到某蛀蟲倒了大黴,被廠衛抓進去。
武將們則對後幾版非常在意,尤其是最後兩版的內容,《奇葩鏡花緣》可是讓他們好等,無奈一期就刊載兩版,要看就得耐心等著。
如果知道這是吳偉業所胡編的故事,估計他們都會派兵前去催搞了。
不過主編方以智那裡已經囤積了兩三天的內容,但願他不會遭到綁架……
昨天是由李覺斯、陳必謙、楊士聰等人來衝鋒陷陣,今天就輪到了張四知、陳演、魏照乘、姚明恭這四位前內閣成員,而且他們登上了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