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感謝大家長久以來的支持與厚愛,在這裡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
特彆感謝“華夏聯邦皇帝”同學的重金打賞,還要感謝月票投的最多的“書友”同學,“鬥氣風暴”同學投了兩張月票,“書友”與“徐輝平”同學也都投了一張月票,“新鮮出爐的qb”同學投了最多的推薦票!
除此之前,還要感謝小怪獸一拳打扁凹凸曼、輝煌憂傷念思情、書友、、、書友、蓋世嚶豪、aierxx24等同學的支持,如有遺漏,敬請海涵,多謝對本書的支持!
“留下鍛造手藝最為純熟的鐵匠與木匠各八人,繼續打造迫擊炮便可,其餘工匠都調去做新槍。”
八組工匠一天能製造十六門迫擊炮,一個月就算工作二十六天,也能實錘出來四百多門,這個數量已經足以供應各部隊的需求了。
“左膀右臂”率部南下一供帶走了四百多門,楊文嶽率部北上討伐王樸,也會攜帶相同的數量。
刨去這兩個下家,黃得功的勇衛營也會至少裝備一個團含備用炮為216門),經過實戰檢驗確係沒有問題,就可以擴展到一個炮兵旅。
東宮衛隊這邊的編製也如出一轍,一個炮兵旅齊射時也就三百多門迫擊炮而已,掩護三萬人馬當真不算多。
這些天趕工的存貨要麼被直接提走,要麼已經名花有主了,倉庫裡早已所剩無幾,由於迫擊炮結構簡單,便於製造,很快就能補充上來。
此時大規模減產並非因為某太子鄙夷這種簡陋的武器,恰恰相反,迫擊炮比榴彈炮與加農炮都容易製造。
就算對比同時期的紅夷大炮與佛郎機,都堪稱化繁為簡的上乘之作,隻要有鐵匠和木匠,就能製造這種武器。
除了炮筒之外,它也沒有什麼可以損失的零部件,必要的時候,連支架都可以省去,在地上挖個洞就能發射了。
采用定裝藥以及角度標尺之後,炮兵學起來也非常快,隻要不是傻子,不出三天便都能掌握其中的流程要領。
而且由於重量極輕,哪怕沒有騾馬,單兵便可背著它翻山越嶺,隻要人能過去的地方,迫擊炮就能過去。
一個炮兵能過去,一個炮兵團就能過去。
隻要一個炮兵團就位,對麵的敵人便會遭遇滅頂之災。
因為結構簡單,所以造價極低,某太子可以大手一揮,給各部明軍裝備數千門迫擊炮。
或許給洪承疇、孫傳庭、楊文嶽以及王在晉補充火炮與鳥銃很困難,需要長時間等待。
但迫擊炮是管夠的,炮彈也管飽,前期每部裝備一個團,之後均可擴編至一個旅。
幺雞很想知道多麼強悍的部隊可以扛得住一個炮兵旅的齊射,那可是三百個飛天炸藥包啊~!
隨著盔甲廠對藥包與發射藥重量配比的不斷調整,隆慶式迫擊炮最新的射程已經達到了五百米。
也就是說,即使麵對辮子騎兵的正麵衝鋒,明軍的炮兵至少可以裝填並發射兩次以上,一次戰役能夠投射出不下六百個炸藥包。
等到辮子騎兵衝殺到距離炮兵不足五十米的位置時,那就輪不到迫擊炮出彩了,這個間距是手榴彈的地盤了。
辮子騎兵衝地再近點,明軍炮兵都可以直接把手榴彈扔到它們嘴裡!
未來炮兵也是需要進行射擊與投彈培訓的,不能光會放炮,不然連自保的能力都沒有。
回頭讓駐守山海關的王廷臣派來一部人馬,接受相關培訓,之後便給該部裝備一個團的迫擊炮。
這就當時給王在晉上任的見麵禮好了,不知道老王頭見到太子送了他兩百多個“鐵桶”會作何感想……
“新式頭盔也可以量產了,先訂購六萬個,分成大、中、小三個型號,每個型號大致的生產數量,本宮會讓勇衛營將士進行頭部尺寸測量,彙總統計之後便可通知爾等!”
幺雞又叮囑兩人,要做好內襯,讓佩戴者可以自行調整高度,這樣便能適應眼睛的位置,便於觀察外界情況,不然即便頭盔大小合適,因為眼睛的關係,也得再行更換。
“殿下明察秋毫,臣敬佩直至!”
劉峰還從未見過一位對兵器軍械如此精通的皇室成員,隻能歸結於在仙界得到太祖高皇帝的真傳了,否則便解釋不通了。
他作為從業二十餘年的業內人士,都暗自讚歎太子事無巨細的通天才華,從設想到繪圖,再到打造成品,能將其中的問題與障礙,剝繭抽絲,逐一化解掉。
就拿所謂“迫擊炮”來說,盔甲廠的所有官吏與工匠想不到世上還有如此結構簡陋,威力卻不亞於佛郎機甚至紅夷大炮的火銃,太子用一個鐵桶便能辦到,真是技驚四座。
在改進之後,除了射速比佛郎機慢一些之外,在成本、重量、威力、製造速度等方麵,迫擊炮都遠超佛郎機,較於其他火銃,訓練迫擊炮炮手更為容易。
“那就這樣吧,爾等有什麼困難均可上報,本宮都會迅速予以解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工匠幫你們調,場地幫你們找,物料隨你們用,銀子也給你們準備好了,幺雞便隻能靜候佳音了,在規定時間之內再搞砸了,那就隻能讓你倆背鍋了。
盔甲廠位於內城的東南角,緊鄰泡子河,距離皇城較遠是因為鍛造武器與鎧甲時的敲打聲會影響到周遭。
該廠的位置也不錯,沒必要再行遷移,如果產能提升需要新廠房,完全可以將周邊的地方都買下來。
眼下最為棘手的問題是這裡的交通不便,隻有幾條小路通往盔甲廠,哪怕是某太子從宮裡出來,也要經過揚州胡同才能抵達目的地。
這時候的東長安街非常短,到崇文門裡街就到頭了,崇文門裡街就是崇文門以北的那條街,不懂的話,把長安街與崇文門的延長線一交叉,你就知道東長安街有多短了。
某太子打算將東長安街與盔甲廠之間的障礙物都清除掉,涉及到瑉宅,一律進行遷移,按照同等麵積進行補償,並另付三成地價的現銀,應該可以讓該地的土著們滿意了。
以前是沒錢,現在有錢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那就都不是問題了。
估計那位至高無上的甩鍋爹從沒體驗過兜裡有這麼多銀子的舒爽感覺……
由於太子下令各種商賈補繳過往五十年的稅款,在組團請願的茶商家眷都被抓進東廠之後,餘下的商賈差點連屎尿屁一起給嚇出來。
選擇投誠的十五家茶商總供繳納了一百三十多萬兩銀子作為自己的投名狀,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今後京城及周邊的茶葉買賣都由他們說了算了。
另外三大行業——糧、鹽、鐵,經營此道的商賈也不敢繼續與某太子死磕了,因為出不去城,人能出去,銀子也出不去。
在城門前,專門設有卡子攔截過往的路人,搜查組由東廠、內廠、錦衣衛、勇衛營這四家組成,女的行李由太監搜,男的自然歸牲口們檢查。
馬車是搜查的重點,隻要搜出五百兩以上的銀子,沒有官方出具的手續,那就要去廠衛那裡解釋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