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帶兵打仗的將帥最怕這種上司,明明啥也不懂,啥也不會,還偏偏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天賦異丙,還擅長拍腦袋做決定,到頭來就是在瞎指揮,把自己的軍隊坑到萬劫不複。
事先也不知道如何籌劃,連糧餉都湊不齊,留著一大半的給養缺口,就讓將領孤軍冒進,以“朕覺得”“朕以為”為前提條件,完全不考慮雙方的力量對比與總體局勢。
朕說打,你們就得打,還必須得打贏,打不贏的話,朕就要治你們的罪……
每每想到渣明將帥頭頂有這麼一位超凡脫俗的皇帝,幺雞都替他們感到惋惜。
就算換成趙雲、嶽飛、陳慶之,就給你兩三成給養,每次作戰都要麵對五倍,乃至十倍於己方的敵軍,還必須得克敵製勝,估計得把這仨名將給活活愁死。
隻要有一兩次沒有擊敗頑敵,某皇帝就要下旨治罪,這力度比夏桀、商紂、隋煬帝狠多了。
嶽飛應該慶幸自己所效力的皇帝是趙構,換成甩鍋爹,估計活不到莫須有的時候,就被下獄處決了……
像如今在東宮衛隊效力的祖寬,剿寇作戰也算相當賣力了,就因為給楊嗣昌背鍋,便被甩鍋爹給下獄,最終“啪啪”了,跟他一起掛掉的還有山棟巡撫顏繼祖。
有人還認為甩鍋爹是一代明君,隻不過趕上的時候不好而已,加上有不少坑君的大臣,才導致最後的敗亡。
幺雞就想問問,曆史上的哪個明君被自己的老丈人耍得團團轉?
是不是這麼一問,就直接把天給聊死了?
被老丈人與勳貴們當猴耍,尷尬不?
智商不足還想當明君,貌似有點難!
“殿下英明,如今南方各地之流寇已然幾近肅清,僅剩革左五營在大彆山區肆虐,洪少保若能將其剿滅,則朝廷便可集結兵力,全力應對東虜,由此而逆轉態勢抑或僅在此二年之際。”
禮部尚書馮銓對軍事隻能算是門外漢,但非常精通拍馬屁,前番同僚們已經將基本情況說地差不多了,他洞悉內容之後,便可自行加工一番,弄出一些讓太子心悅誠服的詞藻。
“大宗伯禮部尚書彆稱)所言正是,殿下力主先內而後外,穩固南方,逐步北進,正適合當下我大明之狀況。須儘快剪滅流寇,再從長計議東虜,方可遏製頹勢,決計不容蹉過。”
吏部尚書堵胤錫跟王家彥的感覺差不太多,對於太子在人事任命方麵的橫加乾涉很是不滿。但對於政務方麵的事情,他又不得不佩服太子的眼光與能力。
能從朝廷裡清理出如此多的蛀蟲,這便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事情,朝廷裡雖然還有人在背後計較得失,但絕大多數官吏都對太子的種種雷霆之舉表示了支持。
這與太子軟硬兼施的手段密不可分,從勳貴、官員、商賈到普通百姓,都能從太子的新政中得到好處,讓堵胤錫不得不暗自讚歎。
太子在邊務方麵也沒有急於求成的打算,隻是任命王在晉為遼西總督,暫時並沒有命兵部擇時出兵收複遼東這種不切實際的大動作。
朝廷當下還以整飭與編練部曲為主,力爭在年底之前,再訓練出十萬精銳,待到明年開春之後方可嶄露鋒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幺雞也承認馮銓這記馬屁拍得很是到位,順便闡述了自己的戰略:“兩位愛卿說的不錯,本宮的戰略便是先內後外,先剿滅流寇,再抵禦東虜,攘外必先安內,此為上策也。”
不把“大粽子”等人給燉了,彆說去打辮子,連渣明都得被他們在三年之內給折騰廢廢了。
他們不死,渣明就永遠沒有中興的希望,隻要今年之內,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這三個貨能死掉一個的話,那全國的形勢必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現在看上去是一片大好,但也隻是表麵而已,實際上早已暗流湧動了,“大粽子”打算在端午節反水,下半年湖廣一帶便會戰火連天呢。
如果明年的情況還跟今年上半天相類似的話,那就說明兩大都帥在湖廣地區連戰連捷,流寇主力被重創,已經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了。
某太子對這次剿寇寄予厚望,否則也不會讓“左膀右臂”調集十餘萬大軍前去進剿了,必須下定畢其功於一役的決心。
今年再無法取得剿寇的階段性勝利的話,等明年天災繼續,各地的災情便會持續加重,他們拉起隊伍的幾率就大大提高了。
屆時朝廷再想調派官軍進剿,又得回到幾年之前被動挨打的局麵,所以今年是最好的機會,一旦把握不住,那就距離全盤失敗為期不遠了。
湖廣巡撫方孔炤,也就是方以智的親爹,曾在事發之前屢次上奏朝廷,必須先發製人進剿假意歸附的流寇,結果被甩鍋爹無視了。
等到張獻忠等人起事,那就徹底彈壓不住了,不光城池儘失,還損失了一群藩王,其萬貫家財也被流寇充作軍餉了,這才是支撐他們長期作戰的根本所在。
“攘外必先安內!殿下妙語連珠,隻須六字便儘顯當下戰略,實乃雄才大略也,臣敬佩直至!”
太子這句話便凝聚了整個朝廷的作戰理念,讓吳甡聞言不得不歎為觀止。
曆朝曆代,也未有十歲皇子便能應對諸多大事之記載,他此生便有幸耳聞目睹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