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二十年收複遼東?
太子所述的遠景計劃讓王在晉都暗自吃驚。
不過稍加思索也就釋然了,如今朝廷頹靡,戰事堪憂,加之太倉吃緊,天災頻發,若要有所改觀,也須從長計議才是。
太子欲用四個五年階段來扭轉態勢,倒是沒有一蹴而就的急切心理,非尋常孩童心緒可比,抑或當真受過太祖高皇帝之點撥。
隻是時限有些讓王在晉憂慮,隻怕自己已然活不到那個時候,無法見證王師擊敗東虜,服克遼東各地了。
若想將此策略持之以恒地實施,最大的問題便是餉銀,為了袁、孫二人的防禦計劃,朝廷每年撥發逾五百萬兩的餉銀。
然而遼東戰事未有改觀不說,還每每損兵折將,令東虜步步緊逼,致使朝野震驚不說,頻繁更迭將帥,使得朝令夕改,既定戰略無法貫徹。
王在晉在路上算過,保持遼西諸部之戰力,加之完善山海關,至少需要每年四百萬兩的軍費,再低隻恐不能顧及全域之安危。
“愛卿熟悉邊務,更親赴此地任職,定有遠見卓識,本宮願洗耳恭聽!”
不怕老王頭開口,就怕他不說,隻要雙方能夠互通有無,最終還是可以商量出來一個折中方案的。
“老朽頭腦愚鈍,應變不及,恐耽誤殿下大事。今滿腹空空如也,僅有三策可獻。其一,整頓兵馬。其二,修繕關隘。其三,編練新軍。”
王在晉此行的最終目的並非當官心切,而是要核實心中所提及的內容,尤其是皇帝駕鶴仙遊,這可是天大的事情。
其次便是查看朝野境況如何,若是還算安穩,那赴任遼東之事便可以商量,否則拂袖而去也說不定。
念在皇帝已然如此這般,年幼的太子又擺出一副虛心受教的模樣,加之皇後言辭懇切,王在晉心中積攢起來多年怒火也消退了大半。
最重要的是與其爭鋒相對多年的主要對手與朝堂敵人均已消亡,所要討回的公道隻能兌換為一紙委任狀而已。
“愛卿不必妄自菲薄,如今朝野之中,能夠鎮守遼西要害之人,僅有愛卿一人爾。本宮深知愛卿才學過人,履曆甚佳,乃是我大明的定海神針。故而遣人前去有請,若下人有無理之處,還望愛卿多多包涵。”
老王頭說的三條都言簡意賅,但也說明人家並沒有閒著,心裡還是惦念著朝廷裡的大事小情。
入仕數十年,老王頭幾乎將各部的工作都乾了一遍,還熟悉遼東軍務,對於如何防禦辮子,可以說是了如指掌。
不管是何許人也,都愛聽奉承話,老王頭桀驁不馴,一臉嚴肅,可對於某太子的誇獎並沒有表現出厭惡之色。
這就說明人家對其自身的定位很是明晰,在能力、資曆、威望等方麵,較於其他朝臣,也是首屈一指的。
“老朽何德何能,可受殿下如此抬愛。錦衣衛前去並未為難老朽及家眷,路上也還算順利。今番僅述愚見而已,還望殿下莫要嫌棄。”
太子以禮相待,又不吝溢美之詞,讓王在晉很是受用,作為前輩與長輩,哪怕不再入朝為官,也應該有資格享受這種待遇。
但對於赴任便是另外一件事了,皆因遼西乃是朝廷的重中之重,絕非三言兩語便可徹底解決的。
“本宮覺得愛卿可以,之前本宮在閒暇之餘寫了一本關於遼西地區的防禦策略,隻怕僅有愛卿一人可以看懂,其中若有瑕疵,愛卿莫要嘲笑!”
幺雞將自己編輯的合訂本拿出來,還讓楊進朝將一張涵蓋薊鎮與遼西的大地圖攤開在桌子上,結合起來很為直觀一些。
老王頭不以為然地接過來,隨即便大模大樣地翻看起來,不過剛看到開頭部分,就被新穎的排版方式與簡潔明了的說明圖深深地吸引住了。
某太子對目前遼西地區的軍力情況非常清楚,各部就是一盤散沙,都在混吃等死而已,所以連在畿輔地區打算推廣的主動防禦戰術都做不到。
由於幾乎徹底喪失了野戰能力,出城十裡就可能被辮子全殲,所以隻能采用被動防禦戰術,就是將遼西明軍主力龜縮在三處戰略節點——寧遠、錦州、山海關。
憑借這三處地方以及周邊的山頭陣地,來抵抗辮子大軍的南侵,也隻有這樣才能保存明軍在遼西地區僅存的有生力量,為日後反攻作為鋪墊。
之所以用寧遠與錦州作為戰略支點,就是因為明軍在關外僅存這兩處據點了,其餘的據點都被辮子步步蠶食掉了。
至於那些星羅棋布的小堡,平時用來作為農場的鎮子,住人還行。在戰時,麵對辮子大軍,完全沒有任何防禦能力可言。
真正可以利用上的就是寧遠與山海關之間的廣寧前屯衛、廣寧中前所、廣寧中後所、寧遠中有所這四處規模較大的據點。
而處於寧遠與錦州的寧遠中左所塔山堡)與廣寧中屯所鬆山堡)則在更往北的位置,距離山海關過於遙遠,一旦被圍,所謂支援成功就是在做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某太子主動放棄那些鞭長莫及的地方,就是要重點建設距離山海關最近的廣寧中前所,作為山海關之前的一道屏障來使用。
此地距離海岸非常近,進行擴建加固之後就會變成一座要塞,而且可以隨時得到山海關方向與來自水師的有力支援。
一旦辮子想要奪取此地,就會遭到明軍來自東與南這兩個方向的夾攻,而且想要圍城打援是非常困難的。
隻要辮子打不下來廣寧中前所,那麼山海關就是完全沒有危險的,這裡就是通往山海關的鑰匙,沒有“鑰匙”就想要叩關,其結果隻能是在關前遭到重創。
以後明軍在關外的據點,要全部在海岸線附近的高地上修建,不但無需擔心辮子挖溝引海水來攻,還可以隨時得到水師的援助。
想要大軍圍困,進而逼迫守軍投降是不可能實現的,城內守軍雖然戰鬥力很低,但隻要能夠從海上獲得源源不斷的補給,就不會輕易開城投降。
這樣依然可以從縱向方麵,繼續維係深入遼東腹地的宗旨,還能擺脫遭到圍城打援戰術的威脅。
其缺點就是總體造價就有點偏貴了,一座城至少要耗資五十萬兩,在寧遠與山海關之間擴建一城與新建三城,就得花費兩百萬兩銀子。
如果不能影響士兵月俸的話,就隻能平攤到每年的軍費開支裡,至少需要四年才能徹底完工。
但能夠順利完成的話,有了這四個據點作為依托,從山海關至寧遠的南部防線就會比較穩固了,唯一的危險就是來自錦州方向。
對於這個地方,某太子已經不抱多大的幻想了,因為錦州城過於深入內陸,用搶灘登陸的方式前去支援,都會遭到辮子的猛烈阻擊,有些得不償失。
在三年之內問題不會太大,祖大壽能多拖些時日最好不過,實在不行就收兵撤退,放棄此城及周邊的小據點。
為了固守此城,讓辮子聚殲渣明的兩三萬兵馬,著實太吃虧,調派大量援軍過去參戰更劃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