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在晉看過太子對遼西,特彆是山海關的防禦構想之後,基本表示認同,其大半主張借與自己觀點相近,可謂是不謀而合,倒是與孫承宗所倡導的連環築城之策大有不同。
但是老王頭仍舊沒有放棄在任時的計劃,試探地問道:“老朽不知殿下對在關外八裡鋪修築一條新長城,橫亙於關前,形成前後兩條防線有何聖斷?”
換作旁人如此無禮的接連發問那是絕對不行的,但是對於本家大爺,某太子還是能夠特殊對待的,而且人家也有這個資格。
更何況不以德服人的話,保不齊老王頭跟袁都督一樣,跑到遼東去瞎折騰,最後損失的還是明軍有生力量。
對於這個問題,幺雞是不大同意的,而且有充足的理由反對,微微一笑反問道:“不知愛卿可否認為若能修成此道防線,山海關可否算是固若金湯?”
本宮不怕關防不堅固,就怕太堅固,原因很簡單……
王在晉雙眸矍鑠,神情肅然,略微想了想,便肯定道:“自然如此!”
太子難不成從中看出了破綻?
此策王在晉可是前思後想了十餘年,自認為極其妥當,算是一條以逸待勞的妙計了。
幺雞也沒有猛烈批駁,而是合歡客氣地指出:“此策之紕漏正因如此,若在山海關與八裡鋪建成前後兩條防線,關防猶如天塹,東虜插翅皆難以逾越。若是如此,即使寧遠與錦州而成皆失,然東虜必定不會強攻堅不可摧的山海關,而選擇繼續繞路入關劫掠。新修八裡鋪防線不能殲敵,徒耗錢糧,又有何用?本宮加固山海關,就是要將關防做成一個巨大的陷阱,變成一座讓東虜喪師上萬的血肉磨坊!”
對於山海關的加固要求,首先就是不能嚇退辮子,皇太雞都不回來打,你這防線直接就成了擺設。
你修了八裡鋪防線之後,無疑就是告訴對方,你突破了八裡鋪,前麵還有山海關,累折你褲衩帶你都衝不過去。
皇太雞又不是甩鍋爹,不可能用上萬人馬突破八裡鋪之後,再填進去更多的狗命去攻打山海關。
沒打下山海關,從薊鎮開來渣明數萬援軍就已經趕到關下了,皇太雞即便能僥幸取勝,也會徹底喪失繼續進攻的能力。
可以說,為了連克兩道防線,而放棄十年之內進攻畿輔,乃至逐鹿中原的機會,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應當如何抉擇。
為了保存野戰主力,皇太雞連寧錦二城都不願強攻,怎麼可能跑到八裡鋪防線前麵,主動找揍呢?
“殿下所言……極是!”
王在晉很不情願地承認太子說的確有一番道理,皇太雞繼位之後,所倡導的戰術與其奴爹大為迥異,就是在避免發動攻城戰的前提下,專挑大明的軟肋下手。
若是真花費三四百萬兩銀子修建八裡鋪防線,而東虜卻揮師十餘萬繞路入關,自己必定成為又一個被迫回援的袁崇煥,那將是何等之窘迫?
老王頭最大的擔心並不是雙保險的防線被東虜攻破,而是修好的八裡鋪防線之後,東虜不來強攻,屆時自己該當如何?
倘若東虜繞路而行,那朝廷耗費巨資修建起來的防線就毫無用處可言,對朝野來說,沒有起到殲敵作用的防線,不論是一條還是兩條實際上並沒什麼多大區彆。
支應如此款項,最後徒勞無功,畿輔仍舊被兵,誰來負責?
最終矛頭都會指向自己,這是王在晉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幺雞看出老王頭的略顯躊躇的神色,便解釋道:“不算火器在內,加固山海關耗費五十萬兩銀子,擴建廣寧中前所亦耗費等同。前者由遼餉裡出,後者另由兵部出,不會列入遼餉。加固山海關必須在是年年底前完成,擴建廣寧中前所從明年春季開始。如有必要,在第三年可在關後河流以西再建一條防線,將關隘包裹其中,使之變為一座巨型要塞。”
在關前修防線容易嚇跑辮子,如果真要修的話,那就隻能在關後修建,還可以控製水源,碼頭也能再次擴建,變成一座海軍基地,明軍戰艦從這裡出發,就能支援沿岸的諸多城池。
對於山海關,某太子認為隻要加固完畢,辮子就隻能望關興歎了,前有斜坡、壕溝、地雷陣,後有馬麵、碉樓、雙層城牆。
2.0版關防在橫向及縱向射擊方麵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一層城牆的垛口被摧毀之後,守軍仍舊可以保持極其強大的火力輸出。
皇太雞不折損五萬人馬,就不可能奪取山海關,用一座雄關來換對方三分之一的機動兵力,對某太子來說,絕對是不虧的買賣。
因為有了迫擊炮助陣,加上可以從海陸雙向對關隘進行夾攻,辮子守住山海關的概率幾乎為零,明軍服克此地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也就是說,皇太雞還沒等把戰果捂熱呼,就會被“隔壁老王”搶回去,這就等於最後啥也沒得到,自己白白損失了五萬人馬。
但這是某太子的樂觀估計,如果真能給辮子造成五萬殺傷的話,即使皇太雞還想繼續作戰,麾下的諸多旗主也不會同意,那可是他們自己的奴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般說來,隻要能在關下擊殺兩千辮子,加上受傷的士卒會不下萬人規模,皇太雞就會產生退兵的念頭了。
冒著損失三四個旗兵力的風險去搶關奪隘,那真是腦子進皮皮蝦了!
從四百萬兩遼餉裡拿出五十萬兩去加固山海關,王在晉還是願意的,而且擴建廣寧中前所無須遼餉承擔,他就沒有異議了,但對於僅用一道關隘來抵擋氣勢洶洶的東虜大軍,還是心存疑慮:“殿下英明,隻是僅加固關防,可否抵擋東虜之強攻?”
東虜已然今非昔比,在得到孔有德所部的步卒與炮手之後,在火銃方麵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不論是攻城還是野戰,其火力都已完全壓製住了明軍。
據悉東虜光是列裝的紅夷大炮便已過百門,加之其他類型的火銃不下千門之多,當真不容小覷,調集過來用以攻打山海關,決計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