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雞很是神秘地笑了笑,楊進朝與喜兒是知道實情的,的確是沒花錢,一兩銀子都沒付出。
“……”
王在晉就直接懵圈了,太子適才說花費百萬銀兩,這又改口,難不成在刻意誆騙自己?
“此事朝野均未得知,愛卿可否保密?”
告訴少數幾個人就行了,現階段還沒必要廣而告之。
“自然!”
既然要聽到了彆人不曾知曉的秘密,王在晉也就隻好答應太子的要求了。
“想必愛卿知曉我大明糖價如何,但愛卿或許不知道倭國糖價,所以……嘿嘿!”
就算有個中間商在賺差價,老子也照樣不花現銀就能借到兵。
“原來如此~!”
王在晉雖然年事已高,但也沒到腦癱的地步,太子即便沒直言相告,稍微一想便能猜透其中的奧妙所在。
“正是!”
老王頭已經知道怎麼回事了,幺雞也就不會否認了。
倭國這時候可是沒有大麵積種植甘蔗的,國內所須的糖類全部需要進口。
等到鄭老屁乾掉了爪子深得太長的荷蘭人,大明就可以成為倭國糖類的獨家供貨商了。
王在晉沒想到區區糖務,每年便能涉及百萬兩銀子之巨。
難怪太子不想讓朝野知道,想必太子從中也能賺取不菲的利潤。
老王頭是不相信太子會口出妄言的,因為戶部與兵部的賬目是可以查閱的。
更簡單的話,直接向兩部尚書詢問一二便可真相大白,所以向倭國運糖應該是確定的事情。
為了便於出口,某太子打算在京城或者天金建立一家巨型糖廠,專門用來煉製白砂糖。
幺雞還沒傻到讓鄭老屁從兩廣往天金運甘蔗,隻要在當地先行加工成粗糖,再通過海運,送到京金,過濾成白糖就可以出口倭國了。
如果在兩廣地區就一步到位的話,偷奸耍滑的鄭老屁難免會架空某太子,單獨與德川二貨大將軍交易,這就很不好了。
與倭國不同,華夏的糖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著作《禮記》與《楚辭》中,均有飴糖的記載。
南方製造的飴糖以稻米為原料,北方的飴糖則用黍米為原料,口感上相差不大,後來又發明了用高粱與地瓜做的飴糖。
隨著蔗糖興起,逐步取代了飴糖的主角地位,品種更加優良的在漢武帝時期被從中南半島引入。
這也使得甘蔗在漢末至三國時期成為了三方屯田的主要作物之一,後來糕點業的祖師爺也變成了諸葛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葡萄牙在喪失香料貿易之後,憑借歪打正著的蔗糖生意日進鬥金,在其南美的殖瑉地巴西大範圍種植甘蔗,在十七世紀初,其出口的蔗糖占據歐洲市場份額的一半以上。
這也引來了其宿敵——西班牙與荷蘭的注意,尤其是以海上貿易立國的後者,現在對倭國的蔗糖出口量已達到兩千噸。
某太子認為此舉很不友好,所以在每斤的到岸價比對方低五十錢的基礎上,正在想方設法攛掇鄭老屁,伺機將荷蘭人的戰艦與商船都送入西太平洋的海底……
指望跟西方列強公平競爭,你問問今年在呂宋島被西班牙軍隊屠戮的華裔商人,他們自始至終得到過公平的待遇麼?
砸我生意者,雖遠必殺!
這是某太子的經商格言!
對於某太子來說,沒有競爭對手的生意才是好生意!
如果可以,最好讓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去死!
因為死掉的競爭對手,才是好的競爭對手!
不管是誰,隻要乾擾到某太子與德川二貨大將軍的生意,就必須除之後快。
即便是縱橫大洋的荷蘭人也不行,看起來很有必要對腓力國王進行扶持,使其陸軍收複尼德蘭行省。
有了可以實施曲射攻擊的沒良心炮,荷蘭人引以為傲的棱堡的防禦力便會大為降低,西班牙軍隊順勢扭轉戰局也說不定。
隻要腓力四世不是西班牙的晉惠帝,他就應該同意與明帝國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計劃,因為這位國王並不希望繼續看到一連串的敗仗。
放眼全球,不論是軍事上還是財政上,能夠挽救二哈聯盟的隻有某太子,放棄這次合作機會就等於與勝利揮手告彆。
幺雞可以肯定對於三十年戰爭,腓力四世想要得到的結果絕對不是戰敗議和。
丟了尼德蘭,導致財政崩潰不說,在戰場上除了連吃敗仗,又什麼都沒得到。
在實力雄厚的法國親自出兵之後,西班牙與爛泥帝國的結局就已經注定了。
歐陸戰爭打到這個地步,二哈聯盟已經幾乎耗儘了財力,而法國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
沒有強力外援的幫忙,二哈聯盟反敗為勝的可能性早已變得微乎其微了。
法國可以再打三十年,而其對手卻連十年都支撐不下去了。
這就是當下國力之間的差距,不管願不願意都得承認。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