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能奇從未見過哪座城池擁有如此凶猛的火力,簡直可以用鋪天蓋地來描繪,沒等義軍有所準備,便有數十枚銃彈在周遭驟然爆炸,僅僅一枚碩大的火球在頃刻之間便能吞噬附近十數人的性命。
參戰的義軍從上到下根本就不清楚對方能有何種火器可達到天崩地裂的地步,幾乎在一盞茶的功夫便將義軍士卒輕易滌蕩掉了兩三成以上,很多存活下來的人也是傷痕累累。
莫說張能奇帶領三千輔兵前來攻城,就算將投入之兵力增加一倍,而且都換成跟隨父帥征戰多年的精兵,也抵擋不住此等駭人至極的火器殺傷。
在麾下士卒多半傷亡之時,張能奇雖身披厚甲,左臂仍舊被鐵珠所傷,兀自穿透劄甲與表皮,射進肉裡,令他感到鑽心之痛,豆大的汗珠不斷的順臉往下淌。
眼見自己帶來的這點人都快死光了,連像潮水般退卻都沒辦法實現了,張能奇這才下令撤退,跑出半裡地之後,仍舊十分憤恨地看著巍峨的襄陽城。
“賊兵退了!”
“我軍勝了!”
“萬歲!萬歲!萬歲……”
守將楊世恩見狀也旋即如釋重負,長舒了一口氣,本來打開城門來個“請賊入甕”便是兵行險招的計策。
若非丁亮所轄的迫擊炮營的相助,城南的守軍真就要與這三五千來犯之敵進行一番殊死較量,才能戰而勝之。
但也正緣於此,賊軍才放棄了用木排與小舟橫渡護城河,孤注一擲地選擇從橋上攻入襄陽城內。
隻要在橋頭發生短暫的擁堵,城內的諸多迫擊炮便能給予這股毫無察覺的賊兵以滅頂之災般的雷霆打擊。
雖有尚未燃儘的火光與頭頂的月光相助,遠處,特彆是一百步開外的視線仍舊不大好,可楊世恩仍舊能夠看到橫七豎八躺倒在地的賊兵。
之所以能夠判斷這麼準確,是因為適才賊軍在官軍的炮火打擊下倉促撤退,根本就無暇帶走大量傷員,而眼下護城河外有不少正在蠕動的“巨型蛆蟲”。
這些受傷的賊兵已經淪為了棄子,若是爬不回本陣的話,待到他們的主人二次前來攻城,定會被城頭火力活活轟城碎肉……
“停止施射!不準浪費箭簇與彈藥!”
楊世恩覺得沒必要在這些傷兵身上浪費軍械物資,便下令守軍把手了,就這麼靜靜的看好戲好了。
賊軍若是能夠派人前來運走他們,楊世恩也不會落井下石,要是任由其自生自滅,那守軍也就隻得作壁上觀了。
既然打贏了,守軍士卒得令便息事寧人了,讓這群雑碎活活疼死也是件美事,否則襄陽城內的百姓,不論男女老少都得遭殃。
如今襄陽城兵精糧足,加之城高池深,由副將楊世恩統領近萬人馬據守,從城外倒是實難攻破此等重鎮。
襄陽知府王承曾得到了洪少保的提點,組織了由大量青壯編成的團練,規模不下三千,作為緊要關頭時的預備隊。
百姓與商戶聽聞“八大王”要率領三萬賊兵前來殺戮劫掠,自然也積極響應官府的號召,捐錢捐糧,群策群力,可謂是眾誌成城,同仇敵愾。
如今張逆的裡應外合之計被官軍識破,不但生擒了假扮唐通屬下的王尚禮,以及所率的千餘馬卒,還相繼射殺了攻入城內的數百賊兵。
隨後又力挫數千賊兵的偷襲,傷斃高達七八成,經此一戰,守軍不但軍心穩固,而且士氣大振,令楊世恩與王承曾均感大為欣慰。
“協戎!屬下有個不情之請!我營迫擊炮所發射的藥包已然用儘,還望協戎能夠補充些許夥藥、麻布、木板以及飲用之水!最好每炮兩百斤火藥,否則賊兵一旦卷土重來,我營便無所作為了!”
丁亮為了給洪少保與楊國柱長臉,做到一鳴驚人,適才可是使出了看家本領,將整個炮營攜帶的所有炸藥包都發射出去了。
現在沒了炮彈,又沒法迅速得到補充的話,這些迫擊炮這就是個擺設了,屬於純粹意義上的大鐵桶。
“好好!千總勿憂,本將定然悉數應允!來人,立即將五百桶火藥、一百匹麻布、兩百塊門板送至炮營,再打一百桶井水來!”
火藥的事情好說,是役取得大勝,丁亮的炮營可是頭號功臣,楊世恩見到了迫擊炮的強大威力,自然會放到優先的位置予以補充物資。
哪怕城頭的大銃都卻藥,沒辦法開火射擊,也要讓丁亮的炮營繼續大發神威,他這一門鐵桶炮的威力與射速可是能抵過四五門以上的大銃。
木板眼下來不及獲取,先用百姓捐贈的門板湊數,隻要能用便可,鋸了之後可以適合各種部件。
城內所有水井均由士卒嚴加看管,全天候都有人把守,就是害怕混入城內的賊軍細作往井裡投毒。
“卑職多謝協戎鼎力支持!卑職這便去準備了,想必那張逆不會就此收手,天亮之後還會有一場惡戰!”
要了這麼多東西,大概對方也能猜出藥包所用的材料了,不過丁亮也不好多說,這都是最高機密,炮營士卒嚴禁對外泄露此等內容,違令者會被就地正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按照太子殿下所言,炮營屬於技術兵種,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普通士卒的月俸跟馬卒一樣,都是每月三兩銀子,而且現在沒有任何克扣,包括米俸在內,都是足額發放。
這就讓普通士卒非常感激了,待遇跟以前有天壤之彆,此番又是守城,無需遭遇敵軍馬卒的突襲,故而能夠從容不迫地使出在京城那邊學到的一身本領。
“是啊!千總有事儘管開口,某能辦到,自當悉數供應所需!”
楊世恩也認為襄陽城猶如一隻肥羊,隻是折損了數千人,惡狼般的張逆多半還會前來一試,再無法破城才會敗走他處,遂要早做準備。
“太守,此番丁亮所部出力甚大,麾下銃炮殺傷賊兵不下千人,在下打算戰後向洪少保及朝廷為其請功,不知太守以為如何?”
楊世恩找來了知府王承曾,向其說明適才戰鬥的情況,主要是丁亮所部作為客兵,卻“反客為主”,成了固守襄陽的頭號精銳,楊世恩也沒有貪圖戰功,將一半戰果記在該部名下。
“如此甚好,大敵當前,上奏之事便按協戎所言。本官先取三千兩銀子,當作擊退賊兵之獎賞,立即下撥。再殺兩頭,不四頭豬,城頭將士享用一半,丁亮的炮營將士可得另一半!”
作為本地的父母官,王承曾也不是光知道撈錢的廢柴,這時候不犒軍那就等著被張逆的賊兵破城,將自己點天燈吧。
有了銀子和豬肉,自然可以保證守軍的體力和士氣,用幾頭豬和幾千兩銀子便支撐到洪少保的大軍回援,當然是極其劃算的事情。
由於擔心吃了敗仗的張逆氣急敗壞,立刻下令大舉攻城,王承曾便馬上派人將事情安排妥當,尤其是犒軍之事絕對要立即辦好。
大鍋燉煮當然比不了酒樓的小灶那麼入味徹底,可對普通士卒來說,能吃到三兩豬肉,特彆是肥的流油的那種,就是天大的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