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也想到了這個問題,隻不過還沒有說出來,也沒什麼好辦法。
“莫不如將附近百姓抓來湊數!”
潘獨鱉認為此舉隻是權宜之計,也不殺他們,隻是抓來應付換俘之事,對他們並無危險可言,而且萬一在城外被炮火所傷便不好了。
“哈哈哈哈……如此甚好!便依左軍師所言!”
張獻忠不會介意抓人湊數的辦法,隻要能換回自己的精兵就行了,用什麼來兌換倒是其次。
在城內,襄陽知府王承曾總算見到了自己的下屬——穀城縣令阮之鈿,急忙詢問起這些天來發生的事情。
“說來慚愧,總兵陳洪範不戰而逃,下官和林侍禦、張僉事隻得與其副將馬廷寶、徐起祚一並禦敵,然而賊軍勢大,我等寡不敵眾,而後馬廷寶、徐起祚相繼投敵,我等便淪為……唉!”
阮之鈿本想舍生取義,可是賊軍根本就不給他這個機會,捆得跟個粽子似的,等到進山之後才被解開。
由於自己的家眷也被賊軍押解隨行,阮之鈿見到全家如此悲慘,不忍拋棄他們單獨自儘,便隻得灰頭土臉的跟著賊軍翻山越嶺了。
曾經與阮之鈿同為監下囚的巡按禦史林銘球見狀,便好言勸慰道:“明府縣令)不必自責,我等已然竭儘全力,留得有用之身,便是要告知太守來龍去脈,之後便可為朝廷儘忠了!”
林銘球讓人拿來一張地圖,將自己所能記住的賊軍進兵路線都畫了出來,阮之鈿也努力回憶這段經曆,做了一些的補充,算是將賊軍這些天的做所作為都呈現在了眾人麵前。
襄陽知府王承曾看著地圖上的路徑,皺著眉頭地評述:“原來如此,張逆倒是狡猾非常,若非有爾等在賊軍之中臥薪嘗膽,我等守軍還蒙在鼓裡,如此一來,速將此圖派水師戰艦送給洪少保,定可對其有所幫助!三位一路辛苦,無須妄自菲薄,隻是形勢所迫。在下不才,定會向洪少保說明實情,向朝廷為三位解釋原委。”
王承曾是不會片麵的相信三個人的一麵之詞的,但有一個佐證,那便是總兵唐通,唐通所部可是剛剛在山裡全軍覆沒,而薑名武是在半路上遇到唐通的。
根據地圖上林銘球標注的賊軍進兵路線,以及三個人的口述,與唐通之前的遭遇有驚人的重合,這說明唐通所言多半是真的,他們三人的陳述也有很大的可取之處。
如若洪少保揮軍回援,將在穀城那邊的所見所聞填補進來的話,那便可以將整件事的發展脈路充實起來,可以直接證實五個人的證詞了。
張逆就在城外,五個人也沒必要聯手作假,尤其是通過換俘得來的三位文官,其家眷能夠在穀城全城百姓皆被賊軍屠戮的情況下得以保全確係疑點。
可賊軍一時半會還攻不進襄陽城,隻是派遣三位文官細作入城的話,並不能起到任何軍事作用。
尤其是熊文燦被洪承疇梟首之後,襄陽知府王承曾可是在本地最高的長官,直接聽命於湖廣巡撫方孔炤。
張獻忠若是覺得自己派來的三個細作能夠在言語上影響到王承曾,隻有兩種可能,要麼他是一廂情願,要麼王承曾是個沒有主見的廢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承曾能力不敢說有多強,可是之前還與上司方孔炤一道上書朝廷,要對張獻忠所部采取雷霆手段,可見王承曾也認為張獻忠是詐降,不可不防。
對於被賊軍俘虜過的官員所提供的言辭,即使他們都是自己的下屬,王承曾也是不敢輕易完全相信的,他們的陳述內容多半隻能作為自己的參考依據。
隻能在了解了大致情況之後,再派人先將他們安置在城內的一處宅院裡,好生看管起來,等到洪少保或者方孔炤到來,再行處置。
對待這些人,王承曾可不想對待薑名武與唐通,因為這兩位總兵雖然叩城之時也很狼狽,可好歹沒有被賊軍俘虜,至少王承曾是沒看到那般情景。
雖然開始王承曾與楊世恩對二人對很是懷疑,但很快隨著王尚禮帶著他的冒牌官軍人馬自投羅網,便直接證明了二人的身份。
可以說是王尚禮用己部的千餘馬卒洗清了薑名武與唐通身上的汙點,沒有王尚禮所部,王承曾與楊世恩是無法放心大膽啟用這兩位總兵來守城的。
通過對薑名武所部人馬的暗中觀察,楊世恩發現其士卒雖然疲憊不堪,恨不得進城之後便倒頭大睡。
可是裝備的各種軍械,包括火銃、弓箭、長刀俱在,士卒身上也沒有拚殺過的傷痕,全然不像是戰敗被俘之後的模樣。
既然印信、軍械加之賊軍這三樣都能證明其身份,王承曾與楊世恩便不會對兩位總兵繼續加以懷疑了。
而且通過審訊王尚禮,他們也提前獲悉了賊軍將會采取裡應外合的辦法來偷襲襄陽,之後守軍便將計就計,一舉聚殲了劉進忠所部人馬。
換回來的官員倒是可以為王承曾與楊世恩答疑解惑了,可是二人還有一個疑問。
既然張逆翻山越嶺前來偷襲襄陽,可如今襄陽城固若金湯,他派人渡江,這是虛晃一槍,還是真有此打算呢?
渡江去進攻樊城,能否攻克倒是其次,這數萬賊兵沒有足夠的船隻,僅憑數十艘小舟,加之官軍水師毫發無損,可以隨時出動攔截,賊軍又如何能夠順利渡江?
若按穀城官員所言,張獻忠進兵路線如此詭異,能瞞過才學過人的洪少保,怎能在襄陽城下初受挫敗,便變得愚鈍不堪了?
這是匪夷所思的!
王承曾與楊世恩是想不出其中的奧妙所在的。
但不管怎樣,襄陽城是必須得守住的,城外的張逆所部能拖多久便拖多久。
洪少保最好能趕在張逆意識到此城無法攻破,轉進他地之前便將此股賊軍聚殲在襄陽城外。
否則張逆這數萬人馬去往何地,都將會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晚除不如早除,王承曾與楊世恩都在望眼欲穿地盼著洪少保的大軍儘快回師……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