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牛金星、宋獻策、顧君恩這仨貨綁在一塊,當年也幫快遞李哥打下了大明帝國的半壁江山,在戰略方麵可謂是居功至偉。
要不是在一片石先後硬懟吳三桂的關寧軍與辮子主力沒懟過,問鼎中原的就是快遞李哥了,亡李唐)者朱溫)亡朱明)者李自成)所言非虛。
某太子可是不會跟被錦衣衛抓來的三個江湖術士說他們的前世今生,作為狗頭軍師,就應該有足夠的覺悟,尤其是先太子之憂而憂,後太子之樂而樂。
對牛、宋、顧三人來說,做太子的幕僚比作朝廷的正二品大員可是要好,因為即便是身為二品大員的各部尚書,該被罷免的也不會幸免。
太子的幕僚隻要不犯低級錯誤,給某太子造成重大損失,輕易不會被趕出東宮。而且抱住太子這棵正在茁壯成長的小樹,待日後成為參天大樹時,他們便是從龍之臣了。
“本宮深知三位先生才華橫溢,否則也斷然不會派錦衣衛有請了。往後本宮會有勞三位先生諸多瑣事,關乎政事、軍事、外交、經濟、科技、瑉生等諸多方麵,還望三位先生助本宮一臂之力,中興我大明帝國。從明天開始往後七日,本宮都不會給三位先生安排任何具體事務,三位先生可以先行翻看往日出版的《京師日報》,了解我大明,特彆是朝廷的諸多政令,以及當下天下局勢及其他事宜。還可上街觀光,了解京城的風土人情,自會有錦衣衛加以保護與介紹。若與他人發生衝突,切勿嚴明身份,錦衣衛可幫助三位先生解決麻煩。在此期間,本宮若有要事相商,會提前預約三位先生,其他情況會另行遣人通知三位。”
這仨貨肚子裡倒是有些乾糧,不過當下還是需要用報紙給他們補補課才行,彆的不說,光是要事方麵,哪怕是對政事不感興趣的薄大才子都能甩飛他們。
幾十份報紙看下來,加上日常的耳濡目染,作為科學院院士的薄玨現在的意識與認知都在與日俱增,院裡的其他人自然也在抓緊時間進行學習。
“草瑉定為殿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雖然現在還是戴罪之身,但隻要太子點頭,都察院也就是走個過場,便會為自己翻案,重審當年的冤案,沉冤得雪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牛金星自然心知肚明,對太子更是感激不儘,若無太子為自己出頭,隻怕有生之年都要充軍了。
顧君恩與宋獻策原本並不屑於為朝廷效力,甚至有些許仇視皇帝與朝廷的念頭,但見到太子年紀如此之小,卻如此精明能乾,在路上與錦衣衛的攀談中也了解到朝廷頒布的政令也有利於百姓,他倆也開始傾向於在東宮當差了。
某太子花大價錢雇這仨貨的原因也很簡單,其一,不想讓快遞李哥坐享其成,那會對自己和朝廷的危害太大。其二,有些內侍不方便做也不會做的事情,他們可以出麵解決。
由於他們不是內侍,也就不可能住在後邸,某太子特意遣人購置了一處大型宅院,作為暫時的辦公場所,以及三位狗頭軍師及其他做外業人員的宿舍。
“好了,免禮吧,大致情況就是這樣。進朝,遣人給三位先生發放生活用品和報紙,對了,去把安家費與本月的銀兩先行支應出來。”
作為東宮的幕僚,生活上的事情都不需要三個狗頭軍師襙心,某太子自然會遣人為其安排的非常妥當。
除了鍋碗瓢盆之外,光是生活用品便包括牙膏、牙刷、肥皂、毛巾、鏡子、鉛筆、筆記本等等,常規的筆墨紙硯也不可或缺。
某太子還給他們每人配備了一名負責聯絡的內侍、兩名打雜的仆人、八名負責保護其人身安全的錦衣衛,外加一輛人力車。
“三位先生,此處宅院便是太子殿下為三位準備的辦公及住宿場所,一些負責東宮外派任務的人員也會入住此宅。若有不解之處,可隨時詢問隨行內侍即可。咱家每天上午在此辦公,下午回後邸,聽從殿下差遣。”
到了地方之後,東宮外府總管劉樂便先行叮囑這三位,他也知道眼前三人必定會被太子爺重用,往後飛黃騰達自不必說,自己也有有求與人的時候,故而說話很是和善。
“多謝劉總管照應,區區薄禮,不成敬意,還望劉總管笑納!”
牛金星可是吃過沒銀子的虧,現在從太子爺那裡領取了一千二百兩的銀子,自然是腰包鼓鼓,對於行當裡的規矩當然非常清楚,道謝之餘便拿出了五十兩銀子作為答謝。
顧君恩與宋獻策對視一眼之後,便也有所動作,不能讓牛金星獨占鼇頭,麵見太子爺的時候就數他說話最多,作為幕僚,二人也不會甘心居於姓牛的身後。
“這……好吧,不過咱家有言在先,下不為例,不然被殿下知曉了,便要責罰咱家了!”
劉樂喜笑顏開地收了一百五十兩銀子的份子錢,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痛快,某些事情無須暗示,對方就能主動投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一事,請恕在下不明,有勞總管大人賜教!”
顧君恩故意找了個由頭,希望拉近與劉樂的距離,但說出來也是情有可原的,不會引起旁人的不快。
“顧先生但說無妨,除太子爺命令禁止事宜之外,咱家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儘!稱咱家‘總管’就行,‘大人’二字就免了,咱家委實當不起。”
拿人手短,劉樂也就很樂意給顧君恩答疑解惑,而且給這些文人解答問題,作為內侍是很有成就感的,這讓劉樂得到極大的滿足。
“總管……手中拿著可是一支筆?”
顧君恩在東宮便看見楊進朝一手持筆,一手持書本,根據太子爺的吩咐,不時在書本上寫些內容。
劉樂亦是如此,隻是顧君恩對此非常疑惑,這筆貌似不是毛筆,既然無法隨時磨墨,有怎能寫出字跡呢?
“哦?這事呀!顧先生有所不知,此為太子爺仿自仙界而研發出的筆,名曰‘鉛筆’。無需磨墨便可書寫自如,諸位可見墨汁就在筆體之內,乃是固體,而非液體。咱家用了不長時間,最近才適應過來,不過好用得很,隨時隨地都可書寫自如,此鉛筆之便捷程度遠超毛筆,乃是隨行書寫不二之選。”
劉樂起初也是在培訓班學了好半天,隻有通過考試才能畢業,畢業之後才能被委派任務,不學會寫鉛筆字,那就彆指望升官發財了,即便是內侍也是如此。
好在劉樂聰明伶俐,認識百十來個字,對簡體字的學習速度又非常快,即使用鉛筆寫字非常彆扭,可是看在銀子的份上,好歹也算對此物初步掌握了。
鉛筆跟內侍們穿的短袖衣服一樣,起初認為是奇葩之物,隻有用心體會,熟練到加以掌握,才會明白其中的好處。
較於普通的毛筆和宣紙,鉛筆與白紙組合的最大好處就是方便,根本不需要“筆墨紙硯”這四大件,就一根筆、一張紙,便能書寫自如。
如今在後邸各處,凡是涉及到寫字的內侍,都會用鉛筆,隻要不是書麵政令與文章,都會用鉛筆來書寫。
“妙!妙不可言!”
顧君恩對鉛筆讚不絕口,連磨墨都不需要的筆自然是一支好筆,對文士書生們來說,外出攜帶可是方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