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也不想見到父皇,請父皇移駕南都吧。免得兒臣再說些大實話,把父皇‘高興’壞了,還是保重龍體要緊啊~!”
某太子的心胸就很寬廣,完全不生氣,尤其是在自己擅長的狂噴領域,做到了領先五百年的地步,甩崇禎兩條街有餘。
“來人!將這個逆子拖下去!朕今天便廢黜其太子之位,將其打入冷宮,終身不得出宮!”
逆子的話又再次刺激到了崇禎,可見這個逆子已經根本不把他這位父皇放在眼裡了,嘲諷起來都是有恃無恐的。
“爾等都欲與此逆子為伍,要抗令不尊?”
見到大部分內侍都對自己的話無動於衷,崇禎便把怒氣撒在了內侍們的身上,他今天算是見識到了。
“父皇已儘失人心,兒臣隻能代文臣武將懇請父皇移駕南都了,父皇若是不願移駕,隻怕父皇在京城就隻能當個名義上的皇帝了!”
見到內侍們多半都在冷眼旁觀這位張牙舞爪的昏君的表演,某太子就算放心了,沒了一小撮內侍的助紂為虐,他就可以主動規勸這位“千古一帝”了。
“隻要朕還是皇帝,這天下就還是朕的!你這逆子想奪也奪不去!朕勤政許久,節儉自律,絕非非亡國之君。而你這逆子與狼狽為奸之人,皆為亡國之臣!朕今天總算看清了爾等之醜惡嘴臉,也算是沒有白上朝會!”
對於逆子打算“送客”的一席話,崇禎就當沒聽見。他是絕對不會主動離開京城的,那就意味著喪失掉了統治帝國的最高權力。
“大明帝國姓朱不假,但父皇卻想錯了,治理天下絕非勤政與節儉便能得償所願。父皇素來一意孤行,想要隻手遮天,對忠言卻充耳不聞,乃是利令智昏之舉,長此以往,大明必然滅亡。自古以來,朝廷為天,百姓為地,國君與忠臣良將供治天下,此為王道也,方可實現中興大明!”
某太子的手段比這位二貨皇帝高明的多,不但給予了文臣極大的權力,主要難題還都由某太子解決,他們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除了廉潔奉公這項要求需要廠衛與三法司檢查之外,各個衙門的事務都由其主官所了算,某太子是很少插手的。
如果出現類似於新組建的醫部的情況,某太子才會拿出一些指導建議,方便官員們迅速得益,以便讓衙門可以運轉起來。
軍事方麵,朝廷隻負責提供糧餉與武器裝備,諸部日常訓練與戰時接敵皆由總兵官來負責,隻有東宮衛隊是屬於某太子的私人衛隊,可以例外。
不論文臣武將,都樂意接受這種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管理模式,太子爺的方法是讓他們感到舒服和滿意的,而某皇帝的那套就有些被眾人所排斥和抵觸了。
對於太子爺對某皇帝的評價,群臣皆認為是比較中肯的,他們作為臣子,不方便開口提及崇禎的過失,這下太子倒是幫了他們的大忙了。
“國君與忠臣良將供治天下”,不僅僅是王道,更是群臣們一直以來的美好願望,太子爺能這麼多,非常符合大家的預期。
隻要得以實施,大明國祚延續三百年就完全不成問題了,就怕有人出於自身考慮,會刻意加以阻攔……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你這逆子還敢顛倒黑白,混淆視聽,必被千夫所指,成為滑天下之大稽也!”
崇禎認為自己瑕不掩瑜,即便是有一些過錯,也是情有可原的,完全不是逆子所說的那般不堪入目,更沒有到威脅江山社稷的地步。
“父皇,兒臣不想聯合群臣彈劾父皇。但請父皇明白,這皇位還是您的,但父皇已經不能像以前一樣獨斷專行,恣意妄為了!父皇若還想依然如故,就請移駕南都吧!”
甩鍋爹現在就剩下“死鴨子嘴硬”的工夫了,都快混到孤家寡人的地步了,距離那棵歪脖樹已經為期不遠了,可這會兒還渾然不覺呢。
“京城是天子腳下,逆子居然還敢口出狂言,驅趕朕離開!莫說京城,連天下都是朕的!朕想在何處,便可在何處,任何人等不得對朕無禮!”
崇禎也想好了,不論逆子如何羞辱自己,自己就是原地不動,諒他也不敢把自己這九五至尊如何。
“父皇,您這言行猶如市井無賴,就差滿地撒潑打滾了!”
參考甩鍋爹的年紀,貌似正是耍硫氓的好時候啊,難怪如此任性,可以理解,但無法接受,抱歉。
“……你這逆子眼裡無君無父,口出狂言,屢次犯上,乃是不忠不孝,此為罪大惡極也!”
崇禎被氣得不行了,胸口不住地起伏,但他知道這場博弈關乎自己的命運和大明的未來,自己作為一國之君,萬不能輸給這個逆子。
“父皇橫征暴斂,荼毒百姓,薄情寡恩,濫殺忠良,可謂不仁不義之典範!比其父皇之‘功德’,兒臣這根本就算不上甚子事情!”
納尼???
你還敢懟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