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外人的反應,米澤藩的人馬並不介意,因為早就習以為常了。
強者的成功方式是強強聯合,弱者的生存之道是忍辱負重。
上杉家能多派兵馬登陸遼東半島,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成功。
接下來,他們隻要奮勇殺敵就行了,殺得越多,所得到了賞銀也就越多。
通常來說,來自北方的兵馬都具有吃苦耐勞,奮勇作戰的傳統。
從足輕到武士都憋了一口氣,那就是一支戰鬥力很可怕的部隊了……
上杉家的部隊編有約四百武士,一百長槍足輕,三百鐵炮足輕,以及若乾仆役。
即使落魄至極,這支部隊仍舊保持了原來的作風與傳統。
打出數麵“毘”同皮音)字戰旗,這是戰果名將上杉謙信當年叱吒戰場所用的戰旗款式。
不同於其他大名的部隊,上杉家的鐵炮足輕衝到山腳下並未開火。
隻是在列隊靜候……
對方衝到五十步,方才舉起鐵炮。
然後等敵軍騎兵衝到快三十步的距離,足輕們才點燃了火繩。
等鐵炮射出彈丸之際,打頭陣的清軍騎兵已經快要衝到長槍足輕可以刺殺的距離了。
但是……
那種場麵並未發生,反而是看似毫無畏懼的清軍騎兵被撂倒了近百人之多。
尤其是前麵一整排騎兵,仿佛一頭撞上了一麵彈幕,頓時被射得人仰馬翻。
上杉家的鐵炮足輕部隊並未采用傳統的三段擊的開火方式,而是選擇近距離齊射。
兩百多人在十幾步距離齊射,這命中率與殺傷力絕對是非同凡響的,需要的勇氣和魄力自然也是很大的。
儘管前期不少足輕被對方射來的弓箭撂倒在地,但為了換取更大的戰果,這種犧牲也是非常值得的。
上杉家很窮,無法給士兵更換全新的大鎧,便隻能繼續穿舊鎧甲,然後打造盾牌的同時每人發了一塊木板,用來保護軀乾部位……
木板也可以防箭,這是肯定的,就是賣相差了一些,所以被同行們恥笑也是肯定的。
正因為有木板的保護,真正被清軍射殺的足輕是有限的,大部分足輕都存活下來了。
隸屬於續順公沈誌祥的人馬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騎兵們隻知道馬上就要砍瓜切菜了。
然後隻是聽到一陣槍響,本陣前方就倒下了近百名兄弟,後麵的騎兵反應不及,直接被屍體給絆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眨眼之間便折損了差不多半個牛錄的騎兵,看得附近壓陣衝鋒的沈誌祥都驚呆了。
在如此近的距離開火射擊,難道對麵的狗蠻子都不要命了麼?
沈誌祥也不是白給的貨色,他當然知道距離越近,鳥銃的殺傷力就越大,打得自然也就越準。
但哪怕是關寧軍,麵對大清鐵騎的高速衝鋒,都不敢在二三十步的距離才開火,通常都是在上百步時亂放一通,便鳥獸四散了。
沈誌祥想不明白,這些狗蠻子到底吃了甚子玩意,怎麼個個都不怕死呢?
對方的鳥銃手要都敢這麼玩的話,他這四個牛錄的人馬,還不夠對方吃一頓的呢!
不過聽到從對麵傳來的呼喝與命令,沈誌祥完全不知道這到底是哪裡的蠻語,完全聽不懂。
對方勇氣可嘉,鬥誌不弱,加上不知所雲的蠻語,沈誌祥覺得自己是不是碰上了蠻明戰力首屈一指的白杆軍了。
但是秦良玉那老太婆所指揮的白杆軍也不會裝備如此多的鳥銃吧?
難道土兵也學會了使用鳥銃?
不應該啊???
若不是遭遇了白杆軍的阻擊,沈誌祥真是覺得自己在大白天都見鬼了。
再看那數麵大旗上的字,上麵一個田,下麵一個比,加起來念字麼?
沈誌祥就知道左邊一個日,右邊一個月,念“明”。
至於旗幟上那個字到底念什麼,他琢磨了片刻工夫也沒弄明白……
但戰場上己部的損失可是實打實的啊!
除了眼前,兩邊也沒好到哪去。
沒等接敵,就已經打沒了差不多兩個牛錄,等於折損近半數人馬。
自打投靠皇太雞以來,沈誌祥就從來沒打過這麼慘烈的戰鬥。
除了鳥銃之外,那種外形巨大的弓箭,沈誌祥也從未見過。
八旗兵向來擅用弓箭,可是役對方的本事也不差。
尤其是在近距離施射,與八旗兵的能耐不相上下。
隻是和八旗兵不同,這些狗蠻子弓箭手都是在十步之內才放箭。
射得又無比精準,使得清軍騎兵紛紛應聲落馬,掉在地上就會折斷四肢。
光憑粗略觀察,沈誌祥便知道對方用的都是可以破甲的重箭。
而且射的不是軀乾,要麼射馬麵,要麼直接就命中騎兵麵門。
但擁有如此多的上乘弓箭手,絕非蠻明尋常的部曲,必然是支精銳。
隻是這仗打得真是稀裡糊塗,讓沈誌祥極其納悶,又鬱悶無比。
不知道對方是哪支部曲,也不熟悉對方的戰法。
連講話都聽不懂,不說是山東來的狗蠻子麼?
這說的也不是山東話啊???
續順公手下的騎兵也都感到無比的奇怪。
眼前這些就是被八旗老爺們打得哭爹喊娘的山東蠻子兵???
怎麼一個個都跟吃錯藥一樣勇猛過人呢?
喊上一句“大清兵到”!
明顯不好使了,沒人傻到那個地步。
說不定對方趁機把箭射進自己嘴裡,這下就能口吐蓮花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