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某太子來說算是一個特大喜訊了,要不然之前的工夫就白費了。
“回殿下,經過統計,今日是第一天,已有五位貴人發病,病情倒是尚輕,業已通知吳院長前來查看情況。”
“好!務必派人時刻監控,晝夜輪換,不能疏漏,一有情況,隨時彙報!”
按照這個進度推算下去的話,最早後天,辮子的大營就會熱鬨起來了。
自己是不是先要召集軍機處的狗腿子們喝一頓慶祝呢???
想到這裡,某太子不禁除了屋子,背著手在院子裡踱步。
抬頭看了看天空,感覺今天的天空是格外的藍啊~!
這主要歸功於後邸的老娘們們及時發病……
看來凡事都具有兩麵性,不能一概而論。
“報~!殿下,宣大總督楊文嶽派飛騎前來!”
“哦?速宣其進來!”
這八成意味著勤王之師來了,但願這時候還沒被皇太雞給聚殲掉,不然也就隻能為他們收屍了。
“小卒叩見……”
“免了!速將你所知曉的軍情說與本宮!”
此人應該是由廠衛核實過身份了,不然不會貿然放進來,否則便是行刺了。
“殿下,此為信物!”
楊進朝打開一張小紙條,裡麵是寫好的密碼,應該是楊文嶽按照密碼本進行書寫的,其實就是一段漢語拚音。
某太子大致瀏覽了一番,字麵意思就是楊文嶽所率的勤王之師已經進駐延慶衛,隻是礙於之前有數萬東虜鐵路所阻,無法及時救駕。
宣大地區總供就那麼點兵馬,楊文嶽都帶來也不夠皇太雞吃一頓的,哪怕皇太雞隻派出四旗的八旗兵,都能把這支勤王之師給滅了。
某太子可不想楊文嶽重蹈盧象升的覆轍,眼下皇太雞被京城守軍打得心有餘悸,多半是不敢再派兵攻城了。
“回太子爺,我家總督楊文嶽進駐延慶衛後,又欲南下馳援京師,而後遭遇韃子數千馬卒進攻,傷亡上千官兵,後不得不撤至延慶衛暫時休整,擔心京師有恙,遂派出數十飛騎前來送信。”
“進朝,已抵達京城的飛騎有多少?”
“回殿下,僅此一人!”
“……能勇闖東虜防線,將如此緊要軍情上報,便是大功一件。來人,速帶這名勇士下去歇息,好生款待。”
“殿下,總督還在等待小的回去……”
“本宮都不急,你急甚子?眼下京城未破,前兩天王師守軍在城內聚殲數萬東虜,你家總督聽了也不會相信。一路勞累,先吃喝一頓,然後洗個澡,睡一覺,待恢複體力,明日淩晨出發,再行回去稟報亦不遲!”
“還不謝恩?”
“小的叩謝太子爺!”
“進朝,賞其百兩銀子!回去跟你家總督說,隻要把本宮的口信帶到,須升你做把總!”
“啊?甚子口信??”
“剛說完!你這腦子……嗬嗬!”
“笨啊!太子爺適才說了王師守軍已在城內聚殲數萬東虜!”
“哦~!”
楊進朝隻能將這個憨貨先帶出去,免得惹惱了太子爺。
不過聚殲數萬東虜這種事,莫說是這憨貨不信,換成楊文嶽來了,也肯定不會信。
這貨擁有足夠的運氣,所以某太子就打算讓這貨繼續送信,希望他的運氣還沒用完。
讓他這麼做也是給額足夠多的好處,百兩銀子加升至千總,算是對得起他的忠肝義膽了。
臨近子夜,這名小卒早已吃飽喝足,錦衣衛指揮使王世德為其更換了坐騎,可是比之前的那匹馬要好太多了。
給戰馬帶了一天的草料,人備了三天的乾糧和水,路上順利的話,這樣就足可以抵達延慶衛了。
反之,便告訴他應該如何應對,走那條路更為妥當,屆時去找錦衣衛散布在京城以南地區的接頭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延慶衛在京城的西北,為何去往南邊?
因為皇太雞為了防止勤王之師抵近京城,肯定會封鎖除了東邊以外的主要陸路通道。
從外城東南角的左安門出來,先策馬直奔大興,再去往通州,最後可走榆河抵達延慶衛。
這條算是比較安全的線路了,前提是抵達大興之前不會被辮子的同行給抓住。
人多目標大,錦衣衛便沒有派太多的人加以保護,隻有一個帶隊的和三個手下。
這次還是這個憨貨和另外兩個後來抵達京城的同伴一起上路,每人身上都攜帶了某太子親筆寫給楊文嶽的回複。
沒有密碼本是根本看不懂,更無法破譯的。
這個憨貨即使被抓住,吐出自己知道的內容,也是辮子已經知道的事情。
皇太雞雖然下令包衣阿哈們挖設環城壕溝,無奈京城周長太大,加之又新建了新城。
使得清軍即便調派數萬包衣,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規模的工程。
尤其是在城南一帶,基本上這簡易壕溝起不到阻攔飛騎的作用。
皇太雞在遭遇新敗之後,也就沒啥興致讓包衣們繼續挖溝玩了。
現在清軍的作戰重心從攻城轉移到了打援,特彆是在楊文嶽所部主動進兵未果之後。
多爾袞有心率軍圍攻楊文嶽所部盤踞的延慶衛,然而又擔心攻城時再次吃虧上當。
明軍在裝備了大量火油之後,清軍一次攻城便可能損失數千人之多。
這個程度的傷亡,是多爾袞承受不了的,隻能投鼠忌器,寄希望於對方再次出兵。
多爾袞也就根本沒采取圍城之策,隻是讓阿濟格帶著鑲白旗的兩個甲喇,配合四旗檬古騎兵,在延慶衛以南約三十裡處駐紮。
弟弟多鐸則帶著另外三個甲喇與外藩三旗在宛平,監視京城以南的明軍動向。
多爾袞本人帶著所有正白旗的兵馬以及另外四個檬古騎兵部曲,作為後備力量,隨時馳援兩個兄弟所部。
如此安排是較為妥當的,將攻城戰變為陣地戰,更能發揮大清王師的鐵騎突擊優勢,避免攻城損失人馬。
對於那些進進出出的明軍飛騎,清軍沒有興師動眾地攔截,能攔則攔,攔不住也不用憂心忡忡。
事已至此,想要反敗為勝,便必須在野戰中聚殲蠻明的勤王之師,方可繼續圍困蠻明都城。
勤王之師真的望而卻步,不敢進兵,清軍反而還不好翻盤了。
不過第二天中午,這些飛騎在當地錦衣衛的指引下,沿著榆河北上,繞過天壽山,抵達了延慶衛。
“王師大敗東虜?此話當真?”
楊文嶽急得嘴角已經起了泡,看過太子爺親擬的紙條之後,又要親耳聽到飛騎承認才能相信大半內容。
“回督爺,小的親眼所見,漕河以西,堆放著大量東虜屍體,遍地都是,全部披甲,決計錯不了。小的還親眼見到了太子爺,太子爺賞了小的百兩銀子,還說……”
“速說!勿要吞吞吐吐!”
“還說讓小的見到督爺,請督爺升小的做把總!”
“……哼哼!”
最後這條倒是很像太子爺不拘一格的做派,簡單考慮一番之後,楊文嶽心神稍定,覺得還得仔細想想來龍去脈,切不能被騙到誤了勤王大事。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