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倭聯軍完全不怕清軍前來劫營,鄭芝豹所率的超過二百艘戰艦就停泊在海岸線上。
距離海邊二裡地之內,完全沒有任何死角,全部都會被上千門艦炮的炮火所覆蓋!
岸邊的聯營前均已挖設大量的陷馬坑,海邊都是沙土,挖坑極為便捷。
倭軍挖了不下五百萬個陷馬坑,就等著對方送貨上門了!
縱使清軍出動四五萬騎兵前來偷襲,也不會取得多大戰果,反而會損失慘重。
雙方就這麼乾耗了一個月,仿佛倭軍就是來錦州海邊度假的……
堀田正盛手下擁有高達十五個軍的兵力,每個軍一萬人左右。
名義上是十三萬,實際上有兩萬多人並不在名單上。
屬於未經德川大將軍允許,就偷著來大明打工的。
三個月就能賺在本土一年的錢,任誰都會心思活泛起來。
這些窮得快要乞食的足輕與無主的武士,都是打算趁此機會,吃到撐死為止的!
他們及其希望與清軍交戰,因為不打仗就沒戰果,沒戰果就兌換不到銅錢!
兜裡沒錢的話,距離餓死就為期不遠了!
然而他們的主帥堀田正盛,一點主動進攻的意願都沒有,仿佛就是帶著大家來看熱鬨的!
主帥在等待甚子,誰也不知道,倭軍將領也不敢多問。
直到天氣越來越熱,諸將實在是忍不住了,堀田正盛才告訴眾人。
這是明國太子告訴他的策略,就是要用炎熱的天氣來降低清軍的戰鬥力。
倭軍與明軍均裝備了大量的板甲,而清軍則以棉甲為主。
在冬季,棉甲的保暖性自然好過板甲,但到了夏天,其保暖性就成了極大的劣勢。
長時間穿著,對披甲兵無疑是一種煎熬,會讓體內的水分迅速流失,從而消耗體力。
板甲被陽光一照也燙手,但聯軍早已有了準備。
其一,板甲可以快速穿上,二十秒之內即可穿好,二線部隊並不需要時刻穿著。
其二,所有板甲裡都有內襯與外皮,並不會讓皮膚接觸到被曬得滾燙的鐵板。
其三,每個發了一把扇子和兩個竹筒,竹筒裡麵就是海水,甲衣熱了就往上澆水即可。
堀田正盛的策略就是跟清軍耗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屆時海邊也會暴曬不已。
這就是聯軍進攻的最佳時機,時間便是西曆六月初開始!
為了報複上次大規模中毒的事情,清軍控製了小淩河的上遊,往河裡下毒。
聯軍在發現大量死魚之後,便不再取水,轉而用船從遠處運水,這招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聯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之前,某太子遣人送來了一個裝備新式銅炮的炮兵連,外加五百枚“飛毛腿”對地導彈,以及三十萬顆手榴彈。
炮兵連來戰場的目的就是為了聯軍開路,跟京城保衛戰一樣,務必端掉可能威脅己方進攻的清軍重炮陣地。
一個連所轄三個排,總計十二門新式銅炮,看著不多,但由於射速極高,單位時間內的投射速度不亞於六十門紅衣大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投入炮兵規模較少的原因是某太子也擔心戰事不利,導致炮兵連被對方俘獲。
此番隻是送了十二門銅炮的話,往後對王師的威脅也不會很大。
如果遇到銅炮無法直射的目標,便可以使用“飛毛腿”導彈進行打擊,這種武器是大清那邊絕對沒有的。
即使進行仿製,沒有陀螺儀的話,精度注定不會很高。
多爾袞主動讓出海邊十裡,等著宿敵主動上門。
上次不明對方底細,導致吃了大虧,此番就不能重蹈覆轍了。
進攻的第一天,聯軍向內陸推進了五裡地,完全在可視的範圍之內,然後就紮營不走了。
沒有敵人前來搔擾,無比順利地推進,讓全軍上下都感到極其的舒坦!
隻是缺錢且想賺錢的人不這麼認為,倘若不是軍令已下,他們早就撲上去廝殺一番了。
主帥都不著急賺錢,他們也就隻能繼續等待時機。
倭軍正麵寬達三裡地,兩翼由王廷臣與曹變蛟的騎兵負責掩護。
推進時旌旗招展,人頭攢動,鳥銃密密麻麻,戰車櫛比鱗次,場麵甚是壯觀。
由於前方發現了小股清軍偵騎,第二天推進了三裡地,堀田正盛又決定不走了。
因為天氣炎熱,紮營也很簡單,完全無需防寒取暖,隻是做好周遭的警戒即可。
多鐸與豪格均提議帶隊前去劫營,但被主帥多爾袞直接否決了。
多爾袞通過不斷傳來的報告,已經大致弄清楚了相關情況。
敵軍中路步兵與車兵為倭軍,掩護兩翼位置的為明軍騎兵。
自己麾下雖有六萬精騎,卻不能輕易投入戰場。
前番較量,多爾袞便接到碩托的報告,說是敵軍鳥銃手居然能夠忍到二十步之內方才開火。
在如此之近的距離開火,便意味著大清王師的精騎根本沒有躲避的可能,瞬間便會被打翻在地,而且還會絆倒身後的同伴。
多爾袞命令步兵在前,騎兵在後,炮手利用土丘等有利地形,部署各型火炮,待敵軍進入射程,可先行發炮。
轟殺其步兵大隊,造成混亂後,再行出動騎兵進行衝擊。
若敵軍騎兵大隊主動攻來,則己方步兵當須死死抵擋,力保炮位不失。
第三天,西曆六月三日,雙方正式開打!
清軍先發製人,借助地形,利用紅衣大炮射程遠的優勢,開始施射。
隻不過放了一輪,便暴露了己方位置,遭到了明軍導彈的瘋狂攻擊!
由於紅衣大炮的射擊間隔期高達一刻鐘左右,明軍導彈部隊有很充裕的部署與發射的時間。
這是三順王的人馬第二次這種虧,而且一次就吃下了一百枚“飛毛腿”導彈!
直接損失了不下十四五門紅衣大炮,其他各型火炮被炸壞了數十門之多。
多爾袞見狀,迫不得已,隻能讓炮隊的殘部儘快轉移位置,以免再遭打擊,進而損失所有重炮。
既然遠射不成,多爾袞便將心思放在了近戰上,尤其是所部上有千門鐵桶炮!
用蠻子的武器來消滅蠻子及倭寇,貌似非常合情合理!
多爾袞的計劃便是讓鐵桶炮部隊進行快速施射,然後便派數萬騎兵從兩翼衝殺過去。
堀田正盛並不急於推進,下令全軍停止前進,就這麼與清軍主力進行對峙。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天氣更是在晌午之後達到了最高點。
大量清軍士兵由於長時間身著棉甲,又不敢擅自脫下,即便原地不動,也紛紛開始汗流浹背,有些人更是直接中暑倒地。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