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漢至大明,總計一千八百餘年。
一年撈一萬兩銀子,那也有一千八百萬兩之巨。
賬雖然不能這麼算,但孔家現在若是一窮二白的話,隻能說明一個問題。
那就是並非世世代代清廉無比,而是在近些年出了一個超級敗家子!
對於我大衍聖公,某太子隻知道這貨絕對怕死!
這就足夠了,知道其他的貌似也沒多大用……
讓自打開朝以來,就習慣吃白食的孔家拿出五百萬兩銀子很多?
沒讓你全家先下去看看就不錯了!
有某太子在,孔家還想所有朝代都降一遍?
完成投降界的大滿貫???
世上哪有這等好事?
明亡,孔家就必須陪葬!
要讓我大衍聖公明白一點。
大明好,孔家才能好!
大明亡,孔家必須死!
強行綁定,福禍相依,某太子不需要跟我大衍聖公講道理!
不然聖人的後代一代代卻成了貳臣,曆朝曆代都有,這臉往哪擱啊?
再說某太子已經讓周遇吉手下留情了,沒把我大衍聖公請到京城來常住就不錯了!
隻要你搬不走曲阜,那就好辦了!
當你缺錢你會想起誰?
你猜???
鑒於孔家之前的所作所為,某太子連借款的待遇都沒留給我大衍聖公。
彆說本金,就是利息都沒有!
此次五百萬兩為24k純捐資,不添加一點雜質!
想做鐵公雞,一毛不拔?
你就真是鐵做的,某太子也能把這隻雞給融化掉,冷卻之後賣廢鐵!
孔家不是有聖地聖林麼?
地推平!
樹砍光!
一律種莊稼!
一分錢不交,就是這等下場!
直至種出來的糧食折銀達到五百萬兩為止!
對於我大衍聖公,不需要仁慈和憐憫,武力威脅就是最溫柔的洽談方式!
周遇吉帶著一萬精銳,數十門火炮去的曲阜。
沒這些,還想敲開孔家的門?
朝廷又快撐不住了,那某太子就要讓我大衍聖公表示一下了。
不然就會讓他明白,人一旦窮瘋了,那可真是什麼事都乾得出來!
某太子雲——提款不算搶!
有了這筆錢,才能給立下汗馬功勞的明倭聯軍將士們兌現戰果。
在西岸錦州地區所取得的戰果是斃敵不到六千八百人,東岸半島地區的戰果是斃敵五百,另有碩托所部約一千五百人歸降。
按照斃一傷三折二的標準,西岸可兌現戰果為一萬三千六百人,折銀三百餘萬兩,東岸為近百萬兩。
兩項相加,等於五百萬兩銀子沒捂熱呼,就灑出去了一大半。
崇禎十三年,某太子發動的春夏攻勢,無疑又取得了一次大捷。
儘管戰果遠不如去年發生的京城保衛戰那般輝煌,可還可以在《京師日報》上大吹特吹一番!
去年大打出手,乾掉五萬多辮子。
今年小打小鬨,也有一萬多戰果入賬。
仿佛明清之間的戰略態勢,完全被調過來了,局勢已經向有利於大明的一邊傾斜了。
戰果發布在《京師日報》的當天,京城裡自然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街上人頭攢動,百姓們爭先恐後地歡慶這一大捷。
這下百姓們徹底拜服了,太子爺果然是仙法護體,自打從仙界歸來,真是讓大明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曠世大捷!
像王陽明、戚繼光、李如鬆等人,加起來也不及太子爺的才華與能力。
這些人倒算是一代名將,可比較戰損,毫無疑問,太子爺穩坐頭把交椅。
太子爺的打法,花錢是多,但沒花多少老百姓的錢啊!
至少能夠年入百十來兩銀子的商賈,可不算窮苦百姓。
這麼一想,那就完全行得通了,隻要不多花百姓的錢,不給百姓們加稅,太子爺想咋打都可以!
起碼比前朝那些一打仗就加稅的皇帝要好得多,故而百姓們兜裡的銀子沒被搶走,就更願意拿出來消費慶賀了。
自打辮子退兵之後,京城又恢複了之前的生機與活力,且日漸繁盛起來。
某太子在中城和老城的外城興建了大量的工廠,吸納了周遭的數萬青壯前來打工。
一兩個青壯的背後便是一戶人家,住在城裡看病與購物無疑比鄉下便捷得多。
很多農戶人家都看中了這一點,把手裡僅有的土地租出去,來城裡居住務工。
這樣一年下來,完全可以賺兩份錢,雖然不是翻倍,可也能比以前多一些。
東宮衛隊的士兵家眷首當其衝,這樣便可免去官兵在放假之後往來奔波之苦。
雖然有些生硬,但習慣之後,大家也就覺得非常方便了,進城就等於回家了。
家人在城內居住也比鄉下更為安全,起碼不怕辮子再來劫掠殺戮了。
而且也並非全家都被一鍋端,隻要直係親屬進城定居就行了。
此舉直接為京城增添了不下五十萬人口,裡麵有至少八到十萬可以成為工人。
城內各處的工地與工廠都需要這些人,連針線活熟練的健婦都可以找到一份做羽絨服等輕工產品的工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比起風吹日曬的鋤地,這些酬勞不低且都是免稅的活計自然受到了農戶們的歡迎。
城裡的物價雖說比鄉下貴,可銀子卻很好賺,隻要不直接買房子,一年下來可是能攢下不少錢。
這些鄉下人大量湧入京城,由於起初不守規矩,讓不少官員感到厭惡,紛紛上奏太子,要求限製其進城務工。
某太子對此作了非常簡單明了的解釋,都玩過積木沒?
底盤麵積越大,往上碼積木就越容易!
這些農戶便是底盤,他們收入不多,識字不多,見識也不多,但終於的是數量足夠多。
正是有了這些人,京城的諸多體力工作,才能有人乾。
這叫工作因人而異,當須分工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