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高投入,低產出,遠遠滿足不了皇太雞的胃口。
多爾袞回去是無法交差的,故而某太子猜測,其必定想要伺機而動。
倘若多爾袞實在故弄玄虛,玩調虎離山,用一支偏師將明軍主力吸引到南方。
然而自己率領主力再率主力快速渡河,通過鹿兒嶺,攻取遵化,或許更為合理一些。
想到這裡,某太子修正了自己之前的命令。
將閻應元所部五千人,以及三萬團練駐防鹿兒嶺。
這些人沒多大戰鬥力,跟在後麵也是累贅,駐防此地還能當個眼線來用。
鹿兒嶺北側,靠近長城防線,還部署有四千明軍騎兵,以及上萬倭軍。
這些部隊雖然比不了某太子所率的主力,但也能起到遲滯辮子推進的作用。
正是有了這些部隊的幫助,某太子才能帶著主力人馬安心南下。
走了大概兩天時間,哨騎報告說辮子主力停下了,某太子一看地圖。
不出所料,多爾袞在灤河拐彎處,也就是後世遷西的位置停下了。
你不走,我不走!
你一走,我就跟!
咱就是屬狗皮膏藥的!
你想打,老子非陪到底!
這裡地勢平坦,比鹿兒嶺附近要好得多,倒是利於辮子騎兵往來衝殺。
“傳本宮諭令,全軍就地紮營,小心戒備!”
隔河遙相呼應了這麼長時間,不打一場,怎麼對得起這三九天啊???
大清王師不就擅長冬季作戰麼?
越冷的天氣,戰鬥力就越高。
某太子不擅長這個,手下也不太擅長。
但三九天的北直隸北部可是不會下雨,這樣攜帶的大量火器就不會因此而失去作用了。
“報~!王爺,蠻明主力原地業已紮營!”
“好!”
多爾袞想了想,便下令明早全軍向東開拔,並不過河。
這讓代善、阿濟格、多鐸等人大為不解,多爾袞也是陡然心生一計。
按照常理,若己方拔營向東,則那魔童便會亦步亦趨地找做不誤。
多爾袞命自家兄弟三人,各帶五個甲喇的騎兵,待入夜之後,先行向北,再悄悄過河。
等三天之後,這三路人馬迂回到明軍後方,多爾袞便下令主力渡河,迎戰明軍。
待蠻明主力被吸引過來之後,其背後的三路人馬便可以並殺出,令那魔童首尾不能兼顧。
飛騎來報說鹿兒嶺仍有大量蠻明駐軍,說明魔童對於那裡並不放心。
更印證了魔童早已分兵,帶出來南下的頂多是七八成而已。
既然如此,多爾袞便要將魔童與鹿兒嶺守軍的距離拉得更大一些,令其難以迅速馳援戰場。
“二哥千萬小心,當須隨機應變,莫要戀戰!”
“好!十四弟多多保重!”
代善覺得這個主意很好,己部又沒擔任強攻的任務,便欣然領命而去了。
阿濟格與多鐸也得依計照辦,看這樣子,不打敗那魔童是無法攻城略地了。
刨去被三人帶走的兩萬多人馬,多爾袞手裡還有約九萬士卒,以及五萬包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若戰事順利,則可大獲全勝,否則便要讓包衣悉數上陣,哪怕用以遲滯蠻子推進也好。
多爾袞推測那魔童親率的部曲規模至多不過十五萬,用九萬衝擊正麵應該足夠了。
關鍵就看三位兄弟所部能否在其後陣翻江倒海了,用兵得當的話,獲勝則不在話下。
此番多爾袞不單要調虎離山,還要將這頭斑斕猛虎給置於死地!
三天之後,飛騎來報,明軍真的跟著大清王師拔營了。
這不禁讓多爾袞心花怒放,自己等的便是那魔童上鉤了。
隻要明軍跟過來,便算是整個計劃成功了第一步。
“傳本王命令,各部迅速渡河,殺向對岸蠻明人馬!步兵在前,炮兵在後,騎兵負責兩翼安危。渡河之後,三順王所部為前鋒,漢軍為中軍,兩紅旗為左翼,檬古兩旗為右翼,本王親率兩白旗為後軍督陣,諸將不得有誤!”
“嗻!”
多爾袞覺得此地地勢平坦,視野開闊,非常適合決戰之用,鑒於狗太子已然上鉤了,那就擇日不如撞日了。
魔童不是要打野戰麼?
那本王讓你連給所部紮營的時間和機會都沒有!
“報~!啟稟殿下,東虜大軍正在強渡灤河,上千馬卒也已過河!”
“嗯!傳本宮諭令,全軍列陣迎敵!”
“報~!我軍北側、西側、南側均發現大量東虜馬卒,每側數量不下八千!”
“李成棟、猛如虎、高傑、虎大威!”
“末將在!”
“你四將率己部守北側!”
“遵命!”
“王允成、王之綸、馬文豸、劉肇基!”
“末將在!”
“你四將率己部守南側!”
“遵命!”
“靳國臣、金國奇、劉邦域、柏永鎮!”
“末將在!”
“你四將率己部守西側!”
“遵命!”
“鄭芝龍!”
“末將在!”
“本宮命你率己部守後軍,莫要讓東虜馬卒突入中軍!”
“遵命!”
“請蒂雷納將軍率己部與德意誌部隊作為前鋒,無須進攻,隻須固守!”
“是!”
“東宮衛隊騎兵旅負責中軍兩翼,東宮衛隊其餘步兵旅作為中軍,立刻執行命令!”
現在就是到了讓漢斯們賺一堆銀幣的時間,就看辮子們是否真的會主動上門送人頭了。
三千法軍,一萬多德軍,還裝備了數百門迫擊炮和六百五十輛坦克!
要是鄭芝龍的人馬也算一軍的話,是役就是正二八經的五軍之戰了!
少了倭軍有點可惜,不過人家都在喜峰口刷了一次辮子了,不差這次缺席了。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