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年大家都不熟悉各地地盤的情況,還要建造木屋,比較耗費時間。
鮑承先根本指望能夠收獲甚子,隻希望包衣及其家眷不被餓死。
負責巡邏的八旗老爺可是吃好喝好,肯定跟養大爺一樣悠閒。
包衣則隻能靠天吃飯,天天祈求不刮狂風,不下暴雨……
從蠻明的報紙上得知,今年關內北方的情況依然無比糟糕。
關外的大清國境內也遭遇了旱災,但情況沒有關內那般嚴重。
荒地基本上都是沿河開墾出來的,實在難以供水的地方乾脆暫時就放棄掉了。
這邊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哪裡有河就在哪開荒。
在嚴重缺水的地方開荒,那就跟自尋死路沒多大區彆……
這種天氣也無需防備洪水來襲,因為來了洪水,就等於降雨充沛,再也不用擔心旱災了。
河裡的水被大量用於灌溉荒地,不給弄斷流就不錯了,不大可能在夏秋季節變成洪水。
每隊裡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牲畜,用來開墾荒地,光靠人力就肯定要錯過春耕了。
到了既定區域,隊裡為所有包衣開荒,餘下播種、施肥、除草等工作,就要靠個人完成了。
這些均是鮑承先想出來的法子,而且派專人來監督,避免中飽私囊的情況出現。
下麵的人也沒幾個敢糊弄鮑承先的,能當開荒總督的肯定不是傻子!
你糊弄鮑承先,難道鮑承先還會去糊弄皇太雞?
指望皇太雞是傻子,那還能不如直接找塊大石頭,一頭撞死算了!
一旦被抓到證據,核實無誤,可是連包衣都做不成了,各旗旗主也不會容忍這種欺下瞞上的狗奴才!
都這麼乾的話,那還開個屁的荒啊?
用二百三十七萬畝荒地來糊弄自己?
扒掉你的皮都算輕饒了!
刨去零頭不算,鮑承先認為至少可以有兩百萬畝可以收獲糧食。
不論收到甚子作物,隻要每畝地的產量不低於五十斤,一律按成功開荒計算。
這個目標產量在關內,譬如江南,幾乎就是個笑話。
但在這裡,特事特辦,沒那麼嚴格,大麵說的過去就行,行話就是——有毛不算禿!
由於開荒積極,耕作合理,報告屬實,監督嚴謹,外加土地本身很是肥沃。
故而在九月份收獲的時候,鮮有畝產低於一百斤的,有的畝產更是高達三四百斤。
經過多方彙總,開墾出來的二百三十七萬畝土地總計收獲兩百零四萬石糧食!
儘管畝產還是不到一石,可得到奏報的皇太雞已經龍顏大悅了!
雖說皇太雞很是眼饞這些糧食,可君無戲言,不能再將這些糧食強行征用。
鮑承先不敢擅自將糧食作為貢品,隻是如實稟報,最終還要聖裁解決。
範文程見狀便出了個主意,那便是用鹽、茶、布、鐵等那邊稀缺的物件來換糧食。
價格自然由朝廷來定,這便有了轉圜的餘地……
要是沒有朝廷的幫助,包衣們連把菜刀都不會有!
再說播種的種子可是朝廷借給包衣們的,等收獲了糧食,還要還給朝廷的。
就這樣,鮑承先規定每人可自留四石糧食,種類不限,餘下均需換購物件及償還種子。
自留的部分足以讓每個包衣熬過一年時間了,這也彰顯了皇恩浩蕩。
對包衣們來說,辛苦大半年,總算是落下點實惠,自己和家人不用擔心被餓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換購畢竟不是征糧,至少能落下點物件甚至銀子,比起在遼南的日子,真是好太多了。
用這個辦法,刨去路上消耗的部分,朝廷獲得了近七十萬石糧食。
不禁使皇太雞心花怒放,這些糧食至少能養活十餘萬步兵!
在高興之餘,下令第二批二十萬包衣,連同家眷,在明年開春之前,便要抵達指定的開荒地點,決計不能錯過春耕。
照此計算,兩批三十萬人可開墾至少七百萬畝荒地。
按總產量七成計算,明年秋季,朝廷可得至少三百五十萬石糧食!
刨去各種消耗,送到戶部的至少也有近三百萬石之多!
按照五石糧食養活一個步兵計算,大清豈不是可以坐擁六十萬步兵?
照此以來,加上騎兵,大清王師總兵力超過七十萬,還須懼怕那魔童的火器部曲麼?
那魔童在刻意避戰,以便重整旗鼓,伺機侵占大清國土!
皇太雞在嘗到開荒的甜頭之後,也學會了戒急用忍。
先將旗人適齡且健康的男丁全部脫產,使得十旗兵馬人員充足達到八成以上,餘下用檬古騎兵補足。
檬古八旗與外藩三旗依舊保持前者三萬六千人,後者一萬八千人的規模,總兵力五萬四千人。
漢軍直接擴編至十旗,每旗七千五百人,總兵力七萬五千。
四順王外加續順公沈誌祥,每人所部均達到一萬五千實際編製數額,總兵力七萬五千人。
這樣在完成擴編之後,大清王師的可投入南下作戰的兵力可達到近二十八萬!
這些人不是累贅,範文程建議仿效戰國時期商鞅的耕戰之策。
即在平時,這些漢兵可用於遼南地區春耕之用,待戰時再行集中出征。
皇太雞欣然應允,讓旗兵完全脫產是可以的,但白養活十幾萬漢兵,大清可受不了。
大力征兆包衣充為漢兵,讓豪格等旗人高層非常不滿,擔心威脅大清根本。
但皇太雞依舊力排眾議,執意如此,真正原因是未來與蠻明火器部曲決一死戰,需要大量漢兵衝擊敵軍防線,用以消耗其彈藥。
漢兵多,以衝陣,則旗兵可少死,這是最為淺顯易懂的道理。
不但如此,隻要能通過不斷叩關的方式從關內獲得大量青壯,且北方開荒進展順利,朝廷每年都能收獲不下兩百萬石糧食,皇太雞有意將漢兵擴充至三十萬!
蠻明的國土雖大,但天災頻繁,且流寇肆虐。
大清雖不如蠻明一般大,可勝在荒地均可變為良田。
倘若大清國擁有千萬畝良田,便可供養得起百萬甲士,完全能夠壓倒蠻明的火器優勢!
照此推斷,大清不但有良田,還控製著草原,實力遠勝與趙宋對峙的遼金時期!
隻不過眼下大清國還沒那麼多人口,更沒那麼多青壯……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