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元宵節,西曆一六四三年三月五日,全軍將士每人就著開水吃下一碗炸元宵,正式開拔。
本來某太子還想等到春分,但是估計祖大壽是等不了了,再等下去,不是餓死在城內,就是吃飽在沈陽了……
在此之前,天津水師已經先行出發,在錦州外海遊弋,同時響炮二十聲,發射信號彈,提醒祖大壽。
偵騎探得的情報是辮子仍舊派重兵圍困錦州城,說明祖大壽仍未投降。
除騎兵之外,步兵、炮兵、坦克兵連同全部裝備,悉數搭乘各種艦船,沿運河先抵通州,後至天津,經衛河出海。
一周之內抵達山海關,十天內抵達既定戰場,這已經是運輸步兵和裝甲部隊最為快捷的途徑了。
再往前半個月,遼東灣北部的海冰未化,想從海陸運輸兵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皇太雞是死是活,到了戰場上就知道了。
目前收到的情報,安插在沈陽城內的特工仍舊報告辮子大王還且活著呢……
這是第一次北伐,後麵還有二三四五六等多次。
也不隻能指望在錦州外圍就把所有辮子兵給團滅掉,或者逼得人家抹脖子。
解圍之後,給城內的祖大壽所部運輸必要的給養,大軍便會撤退。
深入內陸作戰,甚至平推到沈陽城下,那是明後年的事情。
對付辮子,必須有條不紊,按步驟行事,絕對不能一蹴而就。
此番給錦州解圍,算上水師陸戰旅,合計出兵近四十四萬。
若是將艦船上的水手都算上的話,總兵力將達到約五十萬!
與成祖小大爺北伐時的出兵規模近似,不過今時不同往昔,王師的攻防實力都遠勝於之前。
各部彙總起來的約三萬三千騎兵,通過團練已經在各條河流搭建起來的浮橋,直奔山海關。
遼西總督王在晉出兵三萬,全部為騎兵,兩部合起來的兵力超過六萬,極大的增強了王師野戰突擊與反突擊的能力。
山海關剩餘的兵力都會原地固守,狀態良好的馬匹皆已被當作可以野戰的機動兵力,馳援王師主力。
所有騎兵先行在山海關待命,等見到出現在海麵的大明艦隊之後,由艦隊提供火力掩護,沿岸邊北上直抵。
為避免登陸部隊還得過河,此番登陸地點還是小淩河北岸。
但是有個問題,若是小淩河水淺,艦船無法逆流而上。
反之,則騎兵無法與王師主力彙合,隻能留在南岸,或由艦船慢慢轉移。
某太子管不了那麼多,先到地方再說,不然祖大壽這個魚餌就會失去作用了。
大明與辮子都在利用錦州城做魚餌,吸引對方上鉤。
這下好了,看誰先把誰給釣進自己嘴裡……
關於京城內的辮子細作會將明軍大規模出兵的情報送出關外的事情,某太子全然不在乎。
這次就是光明正大跟皇太雞決一死戰,你有本事就趕在明軍登陸之前,把錦州城打下來。
挖那麼多壕溝,不就是為了圍城打援麼?
現在援軍來啦~!
這次行動的戰略意義非同凡響,大明水師及鄭氏集團都是全力以赴,還征調了大量的瑉船,大到商船,小到漁船,隻要願意來賺錢,通通歡迎。
除漁船之外的艦船總數便超過了七千艘,向北行進時,場麵浩浩蕩蕩,蔚為壯觀,綿延上百裡之遙,遠超曹丞相時期的水軍。
水陸並進的策略讓對麵的辮子毫無辦法,明知道山海關的人馬是馳援錦州的,奈何海麵上的艦船多如過江之鯽,完全無法力敵。
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量明軍騎兵從山海關出來,跟著艦隊一路北上,抵達小淩河南岸。
就算明軍騎兵抵達目的地,在岸邊紮營,辮子仍舊無法動手。
清軍炮隊再厲害,麵對上千艘戰艦,其火力也不值一提。
雙方若是發生大規模對射,大清炮隊很快就會連人帶炮都被轟上天!
“報~!殿下,東虜在距岸邊十裡處外設壕溝,寬一丈,深一丈,向北五裡又發現一條!”
“哼哼!好!再探!”
挖壕溝阻止大明王師推進,皇太雞又不是頭一次這麼乾,早在某太子的意料之中。
你有鐵鍬!
咱有推土機!
沒錯!
你以為某太子這兩天在京城,光聽意呆利歌劇《小拜年》來的麼?
蒸汽坦克車頭裝上推土鏟,這不就是裝甲推土機麼?
不管你事先挖了多少條壕溝,我都給你推平了!
某太子這次帶來上百輛專業推土機,哪怕隻有十輛可以出動,其作業能力也超過上千苦力。
新出廠的坦克車頭都可以安裝推土鏟,隨時可以改裝成推土機。
一邊推土,一邊推進,何其妙哉啊~!
三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四十餘萬明軍相繼抵達小淩河北岸。
在艦船卸載了步兵與裝甲兵之後,南岸的騎兵也正在被轉移到北岸。
某太子的計劃就是在三月末,平推到錦州城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天晴了,雨停了,皇太雞覺得自己又行了,那就過來乾一下子!
王師西邊是小淩河,北邊是壕溝,辮子大軍隻能從東北方向過來。
但皇太雞或多爾袞絕對不傻,沒有十足把握就貿然殺過來,隻能過來送人頭。
上次多爾袞吃了坦克的大虧,這次一定會吸取教訓,順便找到破解坦克大陣的辦法。
“報~!啟稟皇上,蠻明出動大量戰車,車頭裝有類似鐵鏟之物,可推出大量泥土,正迅速填滿壕溝!”
“哦?嗯~!再探!”
“嗻~!”
皇太雞是正月二十五抵達的錦州前線,之前此地的兵馬均由多爾袞指揮。
不過多爾袞將發現大量艦船經海陸向北進發的消息報告之後,皇太雞便再也坐不住了。
很明顯,錦州都被圍困三年之久了,祖大壽所部的糧食應該吃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