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給祖大壽送餐的壓力之後,某太子的生活就輕鬆多了,但已經成為大明鎮海侯的鄭芝龍不能閒著。
還滯留在京城的十四隻藩王,連同一堆郡王,還得動用鄭氏集團的船隊送到封地去,婆羅洲有十隻,蘇拉威西島有四隻。
每隻藩王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不想吐露出來,又想得到其他宗室的想法。
總結起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看到報紙上與私信裡,移藩北地的諸多藩王,日子過得有模有樣,心生羨慕,也想自己儘快啟程,到封地上大展拳腳。
畢竟自己掌握生殺大權的感覺實在是超凡脫俗,是夢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比窩在先前的封地,甚至在京城這邊要強太多了。
聽說北地都是極寒之地,但從私信裡發現藩王們都是吃穿不愁,隻要天氣晴朗,身體上佳,便可以帶著人馬天天打獵捕魚,何其快哉啊!
哪怕是生活在最北端的崇王,在自己的封地裡也能種地,據其所述,當地的氣溫其實比遼東冷不到哪去。
腳下都是火山灰覆蓋的沃土,連人工肥都不用施,一年每畝收獲一石土豆毫無問題。
加上捕撈海鮮的那部分,每個百姓都能吃飽穿暖,甚至油光滿麵。
崇王朱由樻通過販賣硫磺,現在又辦起了硫磺皂工廠,活得是有滋有味。
連在堪察加半島生活的崇王都是如此這般,其他藩王的日子就更不用多說了。
有藩王甚至懷疑這是小太子的把戲,說不定那些藩王都死在半道了……
但這也就是在腦子裡想想而已,可是不敢輕易說出口。
楚王朱華奎早已被貶為庶瑉,那真是爽歪歪了!
硫磺不能有假,毛皮更不能有假,沒有北地的諸多藩國子瑉開采狩獵,光憑鄭氏船隊的水手去上岸置辦,都得被累個半死。
另外一種想法,就是放棄移藩,留在京城。
不去海外就藩倒是容易,隻要太子點頭應允即可。
但是也要放棄相應的權力,在京城老老實實做王爺。
家仆凡事,就得被送到順天府衙受審,宗室親屬也是如此。
這就跟移藩海外的情況截然相反了,啥特殊待遇都被一並取消了。
至於好處,那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任何仿自仙界的新鮮事物,都可以儘快獲得。
隻要兜裡有錢,買得起,市麵上還有賣的,譬如電話,那就毫無問題了。
在封地也能用電話,但隻能限於家裡這點人,而且封地遠不如京城繁華熱鬨。
封地那邊可是沒有諸多總彙這種好去處,裡麵的娛樂表演乃是天下一絕。
那邊無非是碧海、藍天、沙灘、椰子樹,加上一群群無比醜陋的土著!
太子也不是不近人情,允許藩王每年一次,回本土看看。
但一來一回恐怕就要半年時間,工夫都得被耽誤在茫茫大海之上。
住在京城可享人間繁華,就藩封地能夠無拘無束!
這確實是個難以抉擇的問題,但去北地的藩王當時沒這個顧慮。
大家想的都是儘快離開這個鬼地方,再也不想被小太子給算計了……
等輪到啟程去南地就藩的這十四隻藩王的時候,情況又發生了些許變化。
京城已經被太子治理的越來越好了,似乎真有了中興的跡象。
到處都在大興土木,常住人口日益增多,各種項目紛紛上馬,娛樂與美食都層出不窮。
去就藩之後,麵對一片荒蕪之地,心裡難免會產生巨大的落差,感到孤單寂寞。
抽簽之後得到封地位置比較好的人,譬如荊王朱慈煙,其封地就在婆羅洲東北部。
距離呂宋群島最近,前往瓊州用不了一個月。
由於擁有地段上的優越感,這隻藩王就很樂意就藩。
往後可以近水樓苔先得月,利用地理位置優勢做貿易賺錢。
而像蜀王朱至澍這樣的,自己本不願意來京城,是硬被廠衛給押來的。
看到算計自己的小太子就心裡上火,眼不見心不煩,對就藩之事早已望眼欲穿了。
肅王朱識鋐原來住在蘭州,對老家還戀戀不舍。
結果來到京城之後,聽說柴時華反了,還聯合了土默特騎兵蠢蠢欲動。
後來李逆也帶著手下跑到西北去了,萬幸自己挪窩了,不然非得被這倆反賊逮到給淩遲不可。
如此看來,這西北不是個好地方,起碼不適合大明藩王居住,必須另擇他地而棲。
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去南邊看看,莫說就藩,就算是旅遊也是好的嘛。
按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規矩,藩王不能四處遊蕩,朱識鋐可是早已憋壞了。
遊山玩水,打漁摸蝦,這種閒雲野鶴的日子,就是他一直盼望的結果。
南邊的封地真如太子所言,全年如夏,海邊風景秀麗,那可是遂了自己的心願。
鎮海侯鄭芝龍已經把馬尼拉及附近的風光拍成了相片,給諸多藩王們瀏覽過了。
雖然相片是黑白的,隻能端詳出大概,不過看似的景色還是非常宜人的,算得上賞心悅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唯一的問題是,到了那邊都得白手起家,從零開始,連木屋都得自己蓋,比較棘手。
但想想北地那些不蓋木屋就得被活活凍死的宗室,自己這封地起碼不冷……
嫌熱的話,住在距離岸邊不遠的地方就行了,天天都能被海風吹到。
摟著瘦馬小妾,吃著美味的海鮮,再一起品鑒《關外秘史相冊典藏版》,這日子貌似還真不錯!
還有一個重要考慮,那就是搶地盤!
雖然在出發之前早就定下了各自的封地位置,但是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有藩王不去就藩,光憑郡王出頭,往後兩個藩國有了土地方麵的紛爭,沒有藩王就藩的藩國說話底氣就不足了。
現在的理念是人可以不去,但地盤不能不搶!
自己可以不要封地,但宗室不能首先就明搶!
周王來信說,周國的諸多郡王為了搶地盤爆發了連年的戰爭。
儘管規模都比較小,最多也就是兩三千人而已,但也讓周王痛疼不已。
往大了說,打起來的兩邊還是一家人呢!
換成是藩國之間,那勢必是水火不容了……
於是就藩婆羅洲的十隻藩王在出發之前,都簽下了君子協定。
那就是隻要劃定的地盤與實際無錯,那就不得輕易搶奪其他藩國的土地。
從地圖上看,婆羅洲足有湖廣、浙江、南直、江西、福建加起來這麼大。
在此基礎上,某人還要搶奪其他宗室的地盤,是不是有些貪得無厭了?
縱使婆羅洲是十隻藩王的封地,也足以容納十國子瑉了。
某太子估計在初期應該不會上演戰國時代,因為船隊的搭載數量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