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雞已將攻略蠻明北地藩國之事全權交給多爾袞來負責,多爾袞先前將行營設在鬆花江上遊一帶,順便監督造船情況。
待興建的艦船完工,搭載步兵順流而下之後,多而滾對此並不放心,又將行營北移到了興凱湖西岸。
雖然此前派出錫圖庫率三個甲喇的步兵利用水師戰艦,東出黑水,攻略福國。又讓博爾輝率一個甲喇的騎兵渡過阿速江,去突襲徽國。
但鑒於此前的偵察行動或許已經驚擾到了蠻明藩國兵馬,待大清王師主力抵達,對方或許已經早有防備。
從沈陽到北地海邊,進兵速度再快也須兩三個月的時間。
比較起來,那魔童從海上對其藩國施以援手,就大為便捷了。
多爾袞不得不考慮萬一對方增加兵力,加強防禦,自己派去的人馬就有些過少了。
博爾輝麾下隻有一千五百鐵騎,基本不具備攻堅能力。
倘若蠻子堅守不出,該部此行豈不變成了遠程漁獵?
強攻勢必會造成極大的傷亡,隻能躲在山區熬過寒冬。
為此,心神不寧的多爾袞最終決定再派三個甲喇的檬古與一個甲喇的漢軍炮隊,增援博爾輝所部。
同時帶去大量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總不能打不下來,還讓堂堂大清天兵活活餓死在北地吧?。
待將近過年之際,多爾袞方才得報,說錫圖庫所率之艦隊在黑水出海口遭到蠻明艦隊阻擊。
而後,錫圖庫派出的巴牙喇經過千難萬險,總算聯絡到了博爾輝所部,將進攻福國失敗的消息報了過來。
博爾輝大吃一驚,同時派飛騎報與多爾袞,博爾輝則按兵不動,因為對麵的狗蠻子實在太多了。
不主動進攻己部,那就算是萬幸了,迫不得已,隻能先行後撤二十裡,短期之內是無法進攻蠻子藩國了。
出兵四千五百人,折損四千多……
打孱弱不堪的蠻子藩國居然能打成這樣,錫圖庫這狗奴才不是個廢柴麼?
不過錫圖庫的來信,說是在所部抵達目的地之前,蠻子便增兵此地。
等所部登陸之後,又遭到了來自鄭芝龍艦隊的夾擊,故而才會損失慘重。
想來也隻有鄭芝龍那廝能夠一次向海外某地投送數萬大軍了,這倒也在情理之中。
此番順流而下,突襲蠻子藩國,本就是高度機密之事,當時知曉內情之人極少。
多爾袞不相信能夠提前泄密,從錫圖庫上報的情況來看。
黑水出海口的蠻明戰艦數量並不太多,這便說明狗蠻子也對此處的重視程度不大。
而鄭芝龍的艦隊能夠儘快抵達福國,說明其極有可能本就駐紮在徽國,這才能夠快速馳援福國。
加之博爾輝此前曾報告蠻子大舉增兵徽國,結合二者前後所言,想來情況當是如此。
鑒於如此情況,是否繼續攻打蠻明北地藩國呢?
當然要打,哪怕不采取一蹴而就的戰術,也要佯攻一番。
這樣便可大幅度地牽製蠻明的兵馬,減少狗蠻子對大清遼東一帶的威脅。
按照多爾袞的推測,倘若有一個大清天兵出現在蠻子藩國境內,便須至少五個狗蠻子來防禦。
若是自己投入一萬大清天兵,那魔童便須馳援北地五萬大軍,方可助其藩王守住地盤。
自己還可做疑兵之計,利用大清鐵騎之機動能力,讓對麵的蠻子誤以為有數萬騎之多。
佯攻蠻明藩國能牽製住十萬狗蠻子的話,那就等於魔童兵臨遼東時便會少十萬蠻兵。
想到這裡,多爾袞便在年後又派出三個甲喇的檬古騎兵。
不求戰果,這些手下隻需不停地襲擾蠻明藩國即可。
讓其無法耕作與捕獵,隻能不停地向那魔童伸手所要錢、糧、兵!
福國距離徽國較近,一旦發現其中的一國守備兵力被調走,大清王師便可迅速對其發動進攻。
大不了再造些船,在狗蠻子有所懈怠之際,再次突襲福國。
在北地維持數萬人馬,對大清來說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而且消耗會比蠻子要小得多,故而多爾袞認為這買賣怎麼做都會劃算……
某新皇得到明軍在福國殲滅四千辮子步兵,又在黑水出海口消滅數十艘辮子戰艦,自然是非常高興的。
皇太雞這步棋下的還是相當可以的,看樣子不但惦記上了自己海外的地盤,還想反客為主。
打得下來就算賺到了,打不下來也能將大明拖入曠日持久的海外消耗戰的模式裡不能自拔。
如今大明在福國駐有兩萬多人馬,再徽國的駐軍則高達六萬多,合計近九萬,開銷並不比在南方剿寇時少太多。
某新皇本打算開源節流,沒想到被皇太雞給“開流節源”了!
倘若放棄徽國與福國,將兵馬撤回來,倒是可以省錢,但這倆國就算是徹底完犢子了。
辮子還可能得寸進尺,繼續北上進攻潞國甚至周國,那就等於某新皇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
出於麵子和裡子的原因,海外藩國是不想保都不行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皇太雞打算玩一次全新的遊戲,那就陪他玩好了,就當鬥雞了!
再說首次對弈,自己還賺了四千辮子兵,皇太雞不繼續下注,那就沒法回本了!
皇太雞會繼續玩麼?
某新皇認為會的,畢竟那邊的賭注實在太大。
吃了好幾次虧之後,皇太雞會換個桌子來試試自己的手氣如何。
順便還能給自己的一群門徒拿點經驗,全當是去海外刷野怪了……
尤其是鄭成功與鄭省英這倆貨,人家家裡是擅長海戰的,貿然讓這倆弟子去打陸戰,隻恐有失。
還是從低強度的登陸作戰開始練級比較合適,等初步掌握了兩棲作戰的要領之後,再慢慢將學習的重點轉到純陸戰上。
從鄭成功的私信與戰報上,貌似打得還不錯,但某新皇也就是勉勵幾句而已,沒有嘉獎與表彰的意思。
倒是有四千人戰果,但這裡麵純辮子數量很少,奴才兵是大頭。
這還不算,首戰是楊展、羅岱、唐通帶兵打的,次戰等於是唐通所部當了誘餌。
細算起來,唐通才是是役裡的居功至偉之人,剩下這三位都算是輔助而已。
而且要提醒諸將,必須戒驕戒躁,是役己方可是兩萬多打對方四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