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皇看在普特曼斯斥資五百萬銀幣采購各種土特產的份上,就告訴了他想知道並且隻能知道的內容。
你要是花五千萬,那就另當彆論了,想知道什麼事,某新皇都可以考慮透露出最為關鍵的一小部分出來。
荷蘭人不信邪,那就讓他們嘗嘗“省錢”的滋味吧!
這就叫做丟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
你想單買反艦導彈?
可以!
一枚五十萬銀幣,一百枚枚起售!
完美不?
非常完美!
論商品的促銷方式,某新皇可以輕鬆加愉快的當荷蘭商人的祖宗!
某新皇跟鄭芝龍說起荷蘭人快完蛋的事情,大明鎮海公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也不怨他這麼想,主要是因為荷蘭人現在在海上貿易,特彆是遠洋航運方麵占據優勢地位,說主導也差不多。
全球一半以上的遠洋型商船都屬於荷蘭,但這也僅僅是表麵風光而已,算是典型的“大而不強”了!
相比荷蘭規模龐大的船隊,荷蘭海軍的艦隊就完全不夠看了,幾乎等於是總公司下屬的一股海上保安力量而已。
倒也還算正規,但規模就與船隊大相徑庭了,而且完全不成比例。
假設荷蘭有一萬艘大型商船的話,那麼按照百分之一計算。
荷蘭海軍的既定編製也要達到一百艘主力艦的標準,然而結果卻讓人瞠目結舌。
參加唐斯海戰的幾十艘荷蘭戰艦,還是東拚西湊出來的。
或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自討苦吃,讓荷蘭獲得海上霸主地位太過容易了。
至今已經忘了還有競爭對手這回事了,沒幾個荷蘭人覺得他們隨時可能失去這個地位。
對於本土戰略縱深幾乎為零的荷蘭來說,輸一次,那可能一蹶不振,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荷蘭是靠海上貿易起家的,而英國是靠海上打劫起家的,這本就是天敵克星般的關係。
當年英國戰艦是怎麼打劫西班牙商船的,以後就這麼打劫荷蘭商船,而且英國控製的兩條水道就位於荷蘭商船返回本土的航線上。
英國又不滿荷蘭占據全球海上貿易的一半以上份額,所以對其下手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鄭芝龍聽了某新皇的這套分析,自然是茅塞頓開。
某新皇掌握仙術,素來神機妙算,說荷蘭人要完犢子了,那就肯定是如此這般!
收了鄭芝龍的兩千萬兩銀子之後,本來某新皇是可以分得其中的四百萬兩作為設計專利費的。
刨去近八百萬兩成本,朝廷能賺一千兩百多萬兩銀子,但某新皇不鬆口的話,那就剩八百多萬兩了,這是決計不夠北伐之用的。
某新皇便將自己的那份拿出來借給戶部,這下戶部回款數額就是鄭芝龍百分之百的支付金額了。
加上原有攢的錢,以及還能收獲的近千萬兩銀子的歲入,總以支撐明年北伐之用了。
現在就能北伐,但某新皇認為事關重大,尚未完全準備妥當,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或者無限接近這個標準才行。
蒸汽坦克必須達到兩千輛,馬拉或人推坦克要裝備一萬輛,戰術導彈五千枚,銅炮逾一千門,燧發槍要完成全員列裝。
隨軍出征的飛艇已經建造了一百艘以上,大致是夠用了,而且為了防患於未然,某新皇還下令製造由佛郎機改裝的長管版高射炮。
這玩意就是跟八十八毫米高射炮一樣,可以高、平兩用,上能打辮子飛艇,下能轟辮子戰車。
每個士兵從頭到腳,都需要被武裝到牙齒。
除了步槍、刺刀、頭盔、甲衣、背包、子彈、發射藥、手榴彈之外,急救包、飯盒、水壺、風鏡、雨披、睡袋等都要發放到位。
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壓縮餅乾和炒麵,這是在遼東安身立命的本錢。
沒吃的,那大明王師就得吃敗仗了!
按照一百萬人計算,打一年的話,也就六百萬石而已,無非是加上牲畜的部分,會翻一番。
糧食基本上已經準備妥當了,等軍餉、武器、輜重到位,那就可以達到某新皇的出征標準了。
這次還要征調大量漁船前往遼東灣捕魚,三年不打仗就等於三年休漁期,大池子裡麵的海產品應該可以恢複過來了。
此次北伐,除了倭軍與法德聯軍之外,大明王師也要出動至少三十萬人。
光是榆林兵就高達九萬,加上孫傳庭原來的秦軍,陝西兵的規模便超過了十一萬。
能打硬仗的白杆軍在是役也不可或缺,某新皇上次班師回朝,便下令秦良玉再征召兩萬土司兵。
這樣白杆軍的規模被擴充到了五萬之多,已經創下了曆史記錄。
加上劉國能與李萬慶的人馬,這四部的兵力之和便有二十萬以上。
宣大總督楊文嶽出兵一萬,遼西總督王在晉出兵四萬。
保定出一萬,山東出兩萬,將洪承疇所部六萬調回來。
加上某新皇五萬東宮衛隊,以及猛如虎、劉光祚、虎大威、高傑四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明王師的兵力便超過四十萬,倭軍再出動四十萬,算法德聯軍、天津水師、登萊水師、鄭芝龍的陸師的話,就接近一百萬了。
配合大量坦克與飛艇,這樣還打不下遼陽與沈陽,全軍就可以集體閉門思過了……
能夠出動如此規模的兵力北伐,也多虧了德川二貨大將軍的鼎力相助。
對方已經同意明年春季出動四十萬以上的倭軍,幫助大明王師北伐。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某新皇這邊沒動靜,倭國就遍地哀嚎了。
窮!
沒錢!
活不起!
這樣的聲音幾乎就從未停止了……
去大明打仗賺錢,已經是大名、武士、足輕這三個階層的同一心聲。
足輕沒錢就無法吃飽,更養不起家。
武士沒錢就沒法買馬,更換不起盔甲。
大名沒錢就無法購置明國的新奇商品,他們是最不想過沒錢日子的一群人。
故而這些人便不斷上書德川大將軍,請求出兵相助,順便賺點零花錢。
尤其是享受到明國皇帝位自己養兵的實惠之後,很多大名都不想自己花錢養狗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