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對內事務裡,移瑉、耕種、收稅是三件頭等要事。
某新皇之前便采取了分片包乾的方式,每個府縣都有一定的商稅指標。
根據當地曆年的商稅上繳金額,定得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
以本年的完成額度來測評地方官員的任職能力,達到六成就算合格,七成半為良好,九成為優秀,十成及以上可以獲得升遷資格。
一年不達標會被提醒,兩年不達標會被警告,三年都不達標的話,吏部會責成人員下去調查情況。
如若非地方官員之責,則可免被處罰。否則會被降職處理,勾結商賈偷逃稅款,那就會被下獄問斬了。
對於前兩項,耕種與移瑉其實是掛鉤的,人多了,人均的土地自然就少了。
之前一堆藩王占據了大量良田,某新皇已經將其一個不剩地全部遷走了。
山西、陝西、河南、湖廣、四川等內陸省份的災瑉,全部可以外遷。
儘管可能涉及到兩三千萬人之多,但隨著朝廷與鄭氏艦船數量的直線攀升,現在已經可以達到每年向海外屬地移瑉兩百萬以上的規模了。
預計二十年之內,便可完成向北地與南洋三千至五千萬的移瑉任務,屆時恐怕實際移瑉數量會超出預期。
對於這些移瑉,某新皇一點都不心疼,更不留戀,因為這些人留在本土也很難過上好日子。
畿輔地區完全是因為自己猛砸錢的結果,隻有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譬如陝北或者登萊地區,才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其他內陸省份的大部分百姓,基本還是以種田為主,商業與工業發展水準還停留在十年之前。
百姓要種地,首先得有地,其次自家的田地在數量或質量上要占據一樣,否則還是無法養家糊口。
要麼麵積大,要麼產量高,兩樣皆不占,碰上旱災或水災,那就又得指望當地官府開倉賑濟了。
某新皇暫時也無法讓北廷八隅的大部分地方的土地都變成良田,隻能從麵積上下手,用較為高產的作物,土豆或地瓜來保證畝產。
藩王連同郡王全部遷走之後,便能騰出相當大麵積的土地。
根據戶部從藩王、君王、蛀蟲、奸商那裡得到地契所進行的統計,總麵積已經達到上億畝之巨。
某新皇便用這些土地來安置大概一千萬災瑉,但大頭最終還是要轉移到沿海或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海外。
本土的安置上限是每人二十畝,下限是五畝,這個標準在海外就完全不值一提了。
藩王們開始還以數十畝為基數,後來發現給百姓發的荒地越多,自己收上來的糧食就越多。
乾脆便提高到百畝標準,在北地的諸多藩國裡,隻要百姓不與鄰裡發生土地劃界的衝突,你自己愛種多少都行。
呂宋島就是目前最佳的災瑉安置地點,某新皇認為向該島移瑉五百萬是完全可行的。
整個群島能容納六七百萬人,餘下的就可以去婆羅洲,及南太平洋諸多島嶼上的藩國定居了。
等拍死辮子之後,再向北地大規模移瑉兩千萬,徹底包圍檬古,那就隻能讓牧瑉們以後能歌善舞了……
將兩千萬百姓填進廣袤的西伯利亞,哪怕每人都得到百畝土地或林地,也不算多大難度的事情。
某新皇還能借助已經建成的金礦鐵路,橫穿整個檬古,與位於北地的五個藩國連接起來。
將那邊的木材、獸皮、礦石南運,再將本土的諸多土特產北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互利互惠。
在這之後,就是有計劃的向澳洲大陸開始移瑉了,往後發展澳洲才是根本,能讓大明不愁鐵礦石,還同時坐擁兩洋優勢。
趙王朱常臾與鄭王朱翊鐘瓜分了新西蘭的南島與北島,兩隻藩王抵達之後,每年都會拍照並寫信。
說明當地情況的同時,在字裡行間也希望得到本土的長期支持,畢竟遠離本土,藩國的物資及其匱乏。
新西蘭的氣候與澳州南部差不多,隻要新西蘭能適合大明百姓安家落戶,那大規模移瑉澳洲的計劃也就是非常可行的了。
某新皇已經拍了上萬人過去搶地盤了,在北澳、西澳、東澳、南澳這四麵都駐紮了上千人馬。
幾年之前,便正式宣布澳州乃是大明的一個省,歸北廷直屬治理,任何人等不得覬覦及侵占。
北澳可以控製東印度群島,西澳有巨型鐵礦石群,東澳氣候最佳,南澳適合耕地及放牧。
占住這裡,就等於某新皇新開了一片礦,隻要將其徹底消化,大明在千年之內都將利於不敗之地。
南有馬鞍山鐵礦,北有鞍山與本溪鐵礦,馬鞍山已經到了甩鍋爹手裡。
等後者被某新皇得到以後,加上泡菜國北部的鐵礦,那暫時就不愁鐵礦石的來源了。
有了充足的鐵礦石,在冶煉之後便可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了。
現在北都新城裡的所有房屋,打地基時都或多或少地摻入了鋼筋混凝土。
這就是為了堅固起見,避免地震時房屋倒塌所帶來的連帶傷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根據某新皇的估計,至少可以抵抗六七級地震。
沒聽說北都發生過八級地震,想來房屋具有這種抗震能力,應該是夠用了。
往後在全國範圍內,都要如此這般,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城市裡,房屋必須遵從這個建造標準。
由於甩鍋爹經曆了王恭廠大爆炸,在目睹了當時的慘狀,且心有餘悸之後,已經下令南都開始同步推廣了。
另外消耗鋼鐵的大戶就是鐵路與造船了,由於不缺鋼鐵,某新皇下令修建的金礦鐵路都是雙向車道的。
由於在抵達目的地之前,都是單向行駛,無需擔心對向開來列車,這樣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撞車事故的發生。
所有鐵路橋都是鋼筋混凝土的橋墩,搭配鐵架結構的橋麵,能夠最大限度地抵擋洪水的侵襲。
火車與鐵甲艦就更不用說了,整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由鋼鐵材料組成的。
大規模采購原材料之後,還能直接降低這兩種高科技產品的造價。
另外一個耗鐵行業就是生活用品了,譬如鐵盆、鐵碗、鐵桶、鐵鍋等。
之前東宮衛隊的部分士兵便得到了一款小鐵鍋,在野外可以當燉煮食物的小火鍋使用。
在列裝取得廣泛好評之後,某新皇便下令用蒸汽鍛壓機開始大規模生產。
軍用小鐵鍋由於原材料摻入了稀有金屬,故而都是不鏽鋼的。
退一步說,就算是上鏽,也全當補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