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特羅姆普率領艦隊攻入泰晤士河,並擊沉了多餘己方損失的英軍戰艦,但仍舊無法迫使克倫威爾認輸。
對荷蘭來說,唯二的好消息是克倫威爾與馬薩林的身體都時日無多,眼看著可能在最近幾年就要油儘燈枯了……
能熬死兩個對手,也算是件喜事了,畢竟其繼任者不可能有如此強悍的能力。
哪怕是法國方麵,馬薩林的能力不如黎塞留,隻是借助與明帝國結盟,而讓法國深受好處。
奪取了西屬尼德蘭,還占據了亞平寧半島北部地區,除了尚未得手的萊茵蘭之外,算是三塊土地得其二了。
據說之後路易十四將親自掌權,但在這位老臣尚未咽氣之前,多少還得留一些麵子。
特羅姆普與執事威廉二世擔心隨著馬薩林的去世,年輕氣盛的路易十四是否會選擇反悔。
用兩千萬銀幣買來的和平,到底能維持多久?
對荷蘭上下來說,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那算是個可能爆炸的火藥桶,但暫時是受潮了。
已經爆炸的火藥桶,讓荷蘭都疲於應付,因為隨著戰爭的持續,每天都有荷蘭商船被英軍戰艦劫掠到英國。
要想解決根本問題,要麼打掉英軍艦隊,要麼占領倫敦,迫使克倫威爾作出妥協與讓步。
顯然對荷蘭陸軍來說,攻占倫敦不啻於一種奢望,結果全部壓力都背在了特羅姆普身上了。
好在這位能力過人的指揮官沒有在前些年戰歿,可以讓荷蘭海軍多撐一段時間。
作為戰略縱深無幾,嚴重依靠海外貿易生存的荷蘭來說,跟占據地理位置優勢的英國打持久戰是非常吃虧的。
但是眼下要是沒擊敗布萊克的艦隊,那就根本無法結束這場戰爭。
在布萊克選擇主動避戰的情況下,特羅姆普也隻能先確保海峽航線的安全。
再次率艦隊駛入泰晤士河的話,要是被對方用縱火船襲擊,那就會蒙受極大的損失了。
特羅姆普唯一所能寄托自己希望的武器,就是即將完工的六艘鐵甲艦!
加上第二批采購與用新幾內亞島換購的鐵甲艦,荷蘭海軍即將擁有多達十艘鐵甲艦。
放眼全歐,也是與法國並列第一的,它們便是擊敗英國海軍最大的倚仗。
通過泰晤士之戰,特羅姆普等荷蘭海軍將領也看到了鐵甲艦的巨大威力。
要不是有四艘鐵甲艦,在英軍戰艦與岸防炮火的夾攻下,己方艦隊的損失必定會高得多。
為此,特意派海軍中將魯伊特率領八十艘武裝商船前來明帝國取走訂貨。
如果到期尚未完工,魯伊特便可一直待在造船廠,等到完工之後再行歸國。
此次來到明帝國,魯伊特除了取貨之外,還有一項特殊任務。
那就是與馬薩林的助手柯爾貝合作,說服明帝國皇帝,向兩國輸出鐵甲艦的建造技術。
魯伊特由普特曼斯陪同,柯爾貝則由蒂雷納侯爵陪同,有熟人介紹,生意自然比較好談。
“輸出不是問題,問題是兩位打算出資多少錢?”
話雖如此,但某新皇心裡隻認錢,不認人。
刷臉要是能致富,乾嘛還挖礦啊?
“不知道陛下打算以多少錢出售這種技術?”
魯伊特不是商人,在眼下的場合也沒必要委婉,便選擇直接發問。
“一次性支付一億銀幣,可以轉讓建造技術,不包括發動機與反艦導彈。增加四千萬銀幣,可以轉讓發動機技術。再增加四千萬,可轉讓反艦導彈技術。如果嫌貴,可以附贈四艘鐵甲艦,兩國海軍剛好可以各得兩艘。”
某新皇不接受任何降價的方式,想買劃時代的技術,還不想多花錢,那就不用談了。
“陛下,一次性支付一億銀幣,即使由我們兩國分攤,一國也需要支付五千萬銀幣,對財務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柯爾貝想到的理想方式是分五年付清,最好再獲得兩艘贈送的鐵甲艦。
“那麼你們是想要分期付款嘍?”
某新皇也不是沒想過這種方式,更不怕對方玩仙人跳,因為自己完全有防備。
“陛下英明,最好如此!”
經過翻譯,魯伊特急忙肯定下來,而且現場與柯爾貝又溝通了一番。
雙方決定先買下全套技術,如果無力支付後續款項,也可以讓兩國得到鐵甲艦的建造技術。
由於兩個大客戶對總價沒有異議,某新皇也就可以做出讓步給了法荷兩國為期九年的支付時間,每年支付一千萬銀幣即可。
總額一億八千萬銀幣,足額支付之後,法荷兩國將會獲得鐵甲艦的全套技術,包括發動機與艦載武器,附贈銅炮技術以及六艘致遠型鐵甲艦。
某新皇會先讓負責造船的工程師與工人們培訓兩大客戶的手下,然後奔赴歐洲,現場指導,等再視客服的付款情況輸出蒸汽機與反艦導彈技術。
反艦導彈到現在,荷蘭也沒仿製出來,因為沒有拿到實物。
不論是隸屬於朝廷的水師還是鄭芝龍那邊,一旦發現有人吃裡扒外,抓到便會被淩遲處決,其家眷也會被發配挖礦!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簽約之後,魯伊特與柯爾貝立刻向賣家各支付了一千萬銀幣的貨款。
某新皇這邊的效率也很高,三天之內便會安排客戶的手下去造船廠學習相關技術。
當然,隻能學致遠型,來遠與吉野暫時是不可能對外銷售,更彆說輸出技術了。
更強大的定遠型計劃在今年開工建造,不過跟之前一樣,作為試驗艦,數量隻有一艘。
但與原型不同,某新皇讓科學院設計的七千噸級的定遠是吉野的放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