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所部從大明本土得到的武器補給是有限的,僅能維持固守自己的地盤。
想要對外擴張,尤其是奪取西班牙人的地盤,那就必須依靠不斷打勝仗來繳獲戰利品了。
現在上萬人馬所裝備的火槍,連同一些隨身物品,都是從西班牙俘虜和死人身上拔下來的。
北美本地的戰馬也比大明那邊的矮馬要好得多,不但承載力高,而且衝刺速度更快,唯一的缺點就是特彆能吃……
但在眼下,就不能計較那麼多了,好不容易盼來了本土過來的艦隊,幫助己方滌蕩西海岸。
隻要帶著酋長們乾掉新西班牙總督派來的援軍,那就算是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了。
張獻忠打算起碼要吃掉半個加州,以及內華達和猶他州,餘下的可以慢慢蠶食掉。
不得不說,加州真是個好地方,大軍沿著薩克拉門托河一路南下,氣候是越來越暖和了。
等抵達長灘,將士們甚至看到了棕櫚樹,這與十月份就寒冷非常的加拿大有天壤之彆。
不少人都覺得他們的皇帝陛下定都此地才算是妥貼,起碼冬天不會忍受刺骨的寒風了。
此事傳到張獻忠的耳朵裡之後,這位大東帝國的皇帝也覺得有些道理。
明軍艦隊消滅了大部分西班牙艦船之後,餘下的也就構不成多大威脅了。
遷都到加州南部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為了以防萬一,完全可以在內陸二三十裡處定都嘛。
距離海邊又不算遠,接受本土送來的補給也是較為便捷的,有了來自海上的敵襲,還能儘快預警。
當然,還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長灘城堡還沒打下來……
張獻忠也舍不得采取強攻的戰術,暫時還是以圍困為主,爭取實現圍城打援。
至於除了岸邊的一切,張獻忠都吩咐手下一定要掃蕩乾淨,這可是大東帝國起家的本錢。
往後能從大明那邊換購到甚子玩意,就看這趟能撈到多少好處了。
包裹人和牲畜在內的一切財物,都要進行詳實統計,誰敢中飽私囊,就休怪他翻臉無情。
來到北美之後,張獻忠在兩位軍師的建議下,首先做的就是要像大明官軍那樣強化紀律。
尤其是讓眾多手下從流寇轉為官軍,從而實現部曲的正規化。
散兵遊勇永遠不能成氣候,那麼是朱元璋的手下,也是軍紀嚴明,不會跟強盜一般荼毒百姓。
在北美這邊,百姓都是士卒的家屬,荼毒百姓就會引起嘩變,這等於就是自尋死路。
故而張獻忠嚴令手下,完全禁止搶劫百姓財物,若有違規之人,一旦核實,就地懲處。
再就是以供同抗擊西班牙人為理由,用些新奇商品去拉攏當地的土著,並且約法三章。
各部落的地盤,張獻忠不會強占,打下來的地盤,隻要不用建城或農耕,都可以作為部落的牧場。
活捉了西班牙士兵,可以到他那裡領取賞銀,一個人五十銀幣,數量不限,交易時錢貨兩清,從不拖欠。
對於強大的部落,雙方形成聯盟,對於弱小的部落,可以歸附大東帝國,大家攜手對西班牙作戰。
憑借這三條,加上張獻忠所部的確非常能戰,每十戰勝率可過半,餘下之役也不會輸,無非是兩敗俱傷。
印第安部落看到了來自遠方的軍團這麼能打,對自己部落的根本利益也表示出了足夠的尊重,無意冒犯之後,便也願意與其並肩作戰了。
最重要的是,張獻忠拿出了某新皇為其準備好的資料,上麵顯示印第安人就是當年商人的後裔。
在商朝滅亡之後,一部分商人北逃,去向不明,但通過仙界研究發現,這些商人最終通過封凍的北極海峽,來到了北美。
千年之後已經遍布北美各地,而且一切可以用文字記錄的印第安文明也顯示出與商朝的一定關係。
搞明白這點之後,張獻忠便在兩隻軍師的指點下,跟諸多酋長歃血為盟了。
大家都是商人的後裔,自然要齊心協力,攜手禦敵,不能讓西班牙蠻夷的陰謀得逞。
儘管張獻忠心裡隻是想要本著利用的原則來達到目的,但往上追溯的話,海內之人的確以商朝為正統。
自己否認是商人的後裔,便等於承認是南蠻、東夷、北狄、西戎之一了。
儘管張獻忠出生在陝西北部,可世人都知道該地是秦代才收複的地區。
當地人隻能從秦國或者中原遷移過去,這麼一來就完全說通了。
張獻忠是商人的後裔,諸多酋長自然也是。
於是大家便以兄弟相稱,無非是酋長們比張獻忠的膚色更深一些而已。
大敵當前,這次就不能像在本土一樣玩虛的,沒事就算計同行了。
隻要自己夠得著的地方,但凡酋長們前來求救,張獻忠便會慷慨出兵相助。
吃不下加利福尼亞倒是可以,俄勒岡是一線,萬不能丟。
再往北就是華盛頓,過了這裡便是都城溫哥華了。
張獻忠可不想真被西班牙蠻夷,給攆到加拿大腹地去當野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於是聯手印第安各部落便成了既定戰略,特彆是看到某新皇向倭國借兵之後。
張獻忠也就照貓畫虎,讓己部帶著印第安各部落的武士去打西班牙人。
這些土著武士倒是悍不畏死,但就知道猛打猛衝,連一些可以減少傷亡的戰術都不會。
張獻忠隻能讓手下耐著性子當老師,用實戰的方式給酋長們上幾堂課。
如何偷襲,怎麼打伏擊,幾乎都是手把手的教授。
玩過幾次之後,各部落也就基本掌握了。
對戰西班牙人時傷亡大為降低,而且戰果頗豐。
張獻忠也通過言出必行,在各部落酋長心中建立起了一定的威信。
儘管人生地不熟,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不占,依靠正確的策略和戰術,張獻忠還是帶著昔日的部下打開了局麵。
時至今日,他就更不想吐出用手下浴血奮戰得來的戰果了。
大東帝國的邊境隻能越來越往南以及往東,戰利品與俘虜也隻能越來越多。
待自己百年之後,便是大東帝國太祖皇帝了,由自己的兒子張天寶繼續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