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羅刹兵折騰廢了,接下來怎麼打,萬禮還要審慎一些,切不能腦子一熱,就讓部下強攻過去。
隨著一路攻城陸地,需要派兵駐守沿途的重要節點,加上押送俘虜和戰利品,萬禮已經減少了超過八千人。
故而必須小心謹慎,沒等渡過伏爾加河便在戰鬥中折損五六千人的話,那以後的仗便決計不好打了。
攻城還是釣魚?
這是一道貌似艱難的選擇題!
考慮到麾下數萬不遠萬裡從本土過來的將士們,萬禮最終還是忍痛放棄了聚殲城內大量羅刹兵的可能。
下令各部迅速建造木屋,以免在持續降雪之後,樹木難以砍伐與拖拽。
至於城內的守軍,在羅刹騎兵遭到重創之後,短時間內應該不會給己方造成多大的威脅了。
聽俘虜說,距離伏爾加河封凍至少還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
這便意味著隻要讓己方騎兵加強對沿河地帶的警戒,及時發現對岸羅刹人的舉動。
他們就無法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實現大規模渡河,進而向己部發動進攻。
不攻城的話,大明王師接下來乾甚子?
能做的事情可多了,除了大興土木之外,還能捕魚、打獵、刮地皮!
萬禮命令所有檬古騎兵一邊沿河巡邏,邊在伏爾加河東岸進行狩獵與搜刮戰利品。
凡是羅刹人的村莊,一律搜刮乾淨,不能讓這些玩意資敵。
沒人的地方,那就可以隨便獵殺動物用來果腹,打死任何獵物,都不違法。
明軍騎兵則主要負責環城巡邏,防止城內羅刹兵趁機逃過河去。
順便還得幫助步兵拖拽砍伐後的樹木,好能儘快將木屋蓋起來。
空軍、炮兵、裝甲兵自然是大爺般的兵種,基本可以坐享其成了。
考慮過一番之後,為了勸降城內的守軍,萬禮將之前抓到的俘虜基本都放掉了。
主要是送進城內,幫助裡麵的守軍消耗糧食和藥品,省得自己還得養活這些家夥。
順便給守將舍因帶個話,隻要繳械投降,便可以得到優厚待遇,至少不用死了。
否則城內的這三萬來人,隻怕最後沒幾個能活到老的了……
萬禮在嚇唬對方麼?
顯然沒有!
之前發射的“飛毛腿”戰術導彈裡都安裝了劇毒彈頭!
打上之後,中彈之人便會在未來數日之後喪失戰鬥力,甚至直接蹬腿咽氣!
萬禮當時用望遠鏡看過彈著點的情況,相信四萬羅刹步兵的戰鬥減員不會低於一萬!
也就是說,此時城內的守軍至多也就三萬而已。
若是自己運氣好的話,恐怕將會減員至兩萬五千。
因此而產生的傷兵,萬禮認為自己也沒有施救的義務。
己部攜帶的藥品本來就不多,自然先得可自己人來用。
除了有價值的俘虜,譬如高級將領之外,其他人就看天吃飯好啦!
為了幫助守軍加速消耗糧食,萬禮將檬古騎兵俘獲的羅刹人也都送進城去。
這是多麼仁至義儘之舉啊!
以至於萬禮都快認為自己是個聖人了……
周邊據點的羅刹兵想來給喀山城內的守軍解圍的話,萬禮表示十萬分熱忱的歡迎。
打死就可以直接喂狼群了,不死被俘的就全都送進到喀山城裡去。
不過似乎幾天前的慘敗的消息已經被逃兵們傳揚出去了,根本就沒人來給守軍解圍。
周邊上百裡都是檬古騎兵們的活動區域,大家可以心安理得地刮地皮,好不快活啊!
檬古騎兵的打仗能力遠遜於他們的祖先,但刮地皮的能力似乎更勝一籌。
由於其普遍窮於明軍官兵,故而地皮刮得是非常徹底的,通常連鐵鍋和舊衣服都不會放過。
皮製品更是廣受檬古騎兵們的歡迎,牲畜就更不用說了,每個檬古騎兵的副業都是屠宰……
明軍士兵更注重利用繳獲來的船隻在伏爾加河裡進行撈魚,一天撈個數千斤倒是不成問題。
故而儘管萬禮所部兵力不少,在沒有獲得城內守軍的糧食的情況下,日子過得也並不算太差。
萬禮也想在這裡等待後續的部隊,因為己部的口糧挨過這個冬天便所剩無幾了。
繼續西征的前提條件都不存在了,隻能暫時用圍城打援的辦法來修整兼釣魚。
釣不著魚的話,那就是純粹的修整,等待兄弟部隊能帶過來一些口糧了。
城內的舍因看到黃皮猴子並不打算攻城,便稍稍鬆了口氣。
以黃皮猴子的火力,恐怕打巷戰,己部也占不到太大的便宜。
如果能維持當下的狀況到明年開春之後,屆時己方的援兵前來解圍,那形勢便截然不同了。
問題在於城內的傷兵很多,而且黃皮猴子還送進來不少平瑉,加快了存糧的消耗速度。
根據舍因的估計,加上帶來的糧食,省著點吃的話,最多能吃到明年三月份。
至於之後怎麼辦,那就到時候再說了,大不了屆時拚死突圍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向莫斯科求援的人,在上次交鋒失利之後便已經出去了。
自己的任務很簡單,就是率部堅守喀山城,直至援兵的到來……
“皇上,聽俘虜交代,在羅刹南部,還有一處黑土地,麵積不下當年我大清在關外之地。且附近還有不少驍勇善戰之兵,名曰哥薩克。若是能將此地作為我大清的興龍之地,或
可重振我大清國威!”
多爾袞已經將目標鎖定在了羅刹國以南的一片土地上,這裡的氣候和條件幾乎與遼東彆無二致。
“皇上,睿親王所言極是,據哥薩克首領拉辛所述,若我大清能助其反抗羅刹人的壓迫,數萬哥薩克便可為皇上衝鋒陷陣!”
善舞長袖的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雅秦也認同多爾袞的觀點,而且對大清來說,熟悉當地環境的哥薩克是最好的幫手。
“哥薩克兩麵三刀,心懷鬼胎,不可重用之!”
豪格一如既往地與多爾袞對著乾,凡是多爾袞的提議,就要想方設法攪和黃了。
但是沒人附議豪格所言,因為這家夥不動腦子早已被群臣所熟悉了。
當年還極力反對西征,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