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詞是對下麵的,後兩個詞是對他自己的。
把這些年在科學院學到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那就算是大獲成功了。
科學院裡不講排場與資曆,一切均已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為測評依據。
有真本事之人,哪怕不善人際關係,也能在科學院出人頭地,讓全家人衣食無憂。
昊菁皇帝希望長子能夠秉承科學院的風氣,不要將本土那些烏煙瘴氣的東西帶過去。
即使澳洲那邊已經被傳染上了,等他過去之後,也有權利進行大力整飭。
時至今日,大明本土還這德行,逢年過節到處都是送禮之人。
軍機處的大佬們已經被皇帝給喂得差不多了,反而比較收斂。
下麵那些人的德行,廠衛早就將相關消息報給了昊菁皇帝。
隻要做到不太過分,不影響到普通百姓,朱慈烺也懶得收拾了。
清廉在權利麵前,那就是兩個字——嗬嗬!
樂觀地估計,全國應該隻有一成左右的官員嚴於律己,不會經常收禮,收也就是象征性的。
超過一半的官員,隻要上麵不查,那就使勁撈,但有每年秋後勾決的前車之鑒,加上昊菁皇帝還沒老到昏聵不堪,都會差不多就收手了。
那些管不住自己爪子的,時時刻刻都指望收禮收出一個沈萬三的,其下場就是刑部大牢或者廠衛的詔獄!
昊菁皇帝也不給每個省的巡撫加派收拾蛀蟲的指標,爾等不是最好揣摩聖意麼?
那就猜去吧!
多有意思的遊戲呀!
昊菁皇帝根據每省的人口、官員數量、納稅金額、經濟狀況,便可以算出其應該上繳的蛀蟲數量與款項金額了。
達標算及格,超標算優秀!
若是某位巡撫表示麾下的官員都廉潔自律……
那最高興的就是吏部,因為從巡撫開始,出了一堆的肥缺!
除了皇帝指定的人選之外,其他人想補缺可是要花錢的!
當年左懋第的門生許久福補上了陝西巡撫的缺,直接讓一群備胎都痛不欲生!
但是這是天子開了金口的事情,決計改不了的,大家隻能想辦法找其他的缺來補。
對於兒子要遠行澳洲,其親媽也是皇後薛婉晴是非常不舍的。
留在自己身邊哪怕不做攝政王,隻要能天天看到兒子,身為母親也會心滿意足的。
好在朱祥堂已經有了一堆兒女了,尤其是某些兒女很是叛逆,平時就不聽他的話。
一部分子嗣會留在北都,這下就可以讓薛婉晴有親近孫子孫女的機會了。
去澳洲當攝政王也不是永久的,為期十年,到期之後,昊菁皇帝也會前去進行考察。
做得好的話,再視具體情況而定,否則,下半輩子就老老實實在科學院上班吧!
不過即使去了澳洲,在閒暇之餘,朱祥堂也可以繼續從事他的喜好之事。
對於這方麵,昊菁皇帝是懶得去管的。
皇長子的隨從很多,諸多要事都會有專人來打理,他就負責最後定奪即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就相當於去澳洲遊學,不是去具體的學院聽課,而是行萬裡路的那種實踐學習。
關於這個決定的成因,朱慈烺也跟薛婉晴進行了詳細解釋。
不針對長子,更不是薛婉晴平時做得不好,反而恰恰相反。
處於對帝國前景的擔憂,自己才不得不這麼做。
長子長期從事科研,行事小心謹慎,派其他皇子去,朱慈烺反而不太放心。
還有一件要事,那就是昊菁皇帝希望長子去東澳的大分水嶺實地考察一番。
由於大分水嶺的存在,導致宜人的東澳與乾旱的內陸的氣候截然不同。
昊菁皇帝想看看是否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讓暖濕氣流進入內陸地區。
對於這個秘密任務,朱祥堂倒是非常感興趣,他的地理成績很好,也知道大分水嶺的存在,的確想過去親眼查看一番。
若是能成功的話,那便是功德無量且造福千萬百姓之舉了,朱祥堂與昊菁皇帝為此,與科學院的諸多專家研究了半個月。
最終,科學院也要派一個項目組過去,若是真的可行,哪怕是用愚公移山的辦法,也要拆除大分水嶺。
大家一致認為,即使工程量浩大,若能使大分水嶺西側出現一個麵積接近東澳地區,適合耕種的地方,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派自己的兒子過去炸山???
身為皇後的薛婉晴已經不知該如何評價了……
昊菁皇帝認為長子長期在科學院混飯吃,是這件事的最佳人選。t配合大量工程機械,堅持挖一兩百年也能成功。
自己的大爺喜歡木工活,自己愛好建造鐵甲艦,兒子出道的首要任務去炸山!
真可謂是人才輩出的大明皇室啊~!
東澳那邊的部分荒地已經得到開墾,糧食早已實現自給自足,還有部分盈餘。
皇長子駕臨之後,勢必會加劇本土百姓向澳洲,特彆是東澳遷移。
當地新來的人口數量越多,便意味著開墾荒地也就越多,收獲的糧食能夠快速增加。
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是產糧區,東澳的糧食不夠吃,也能從該島進行調撥。
澳洲內陸的乾旱狀況必須得到改變,否則以後那些地方也就適合挖礦與放牧而已。
隻有北澳、南澳與東澳的部分地區可以耕作,約占澳洲大陸總麵積的不到兩成,這是昊菁皇帝無法接受的結果!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