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清上下都將反敗為勝的希望寄托在察尼的百萬大軍之際,殊不知察尼也麵臨著進退兩難的問題。
明軍在發動進攻之前,張煌言已經召見了駐莫斯科的各國領事。
對於能夠獲悉如此重要的情報,各國領事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都在第一時間或派人,或由本人返回故土,麵見元首。
這也就意味著在中歐地區的盟軍幾乎可以與明軍南下的時間大致同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牽製清軍回防的作用。
蒂雷納元帥在得到可靠情報之後,便命令法軍傾巢而出,從大軍駐地巴伐利亞的慕尼黑一帶,直接向北攻入薩克森。
利奧波德則帶著聯軍從中路攻入圖林根,在大量法軍戰機的配合下,盟軍的反擊打得是有聲有色,進攻頗為順利。
為了確保進攻順暢,法國空軍出動了超過兩千架“信天翁”戰鬥機,還有六十二架剛到手沒多久的“大力神”轟炸機。
盟軍士兵還是頭一次見到地毯式轟炸的盛況,一個個都被嚇得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
不光是韃靼騎兵,連同森林裡的成片樹木,凡是位於彈著區域內的動物和植物,都被這種轟炸給抹殺殆儘了,真是讓大家感到不寒而栗。
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支兵力約在萬人左右的韃靼騎兵集群,被地毯式轟炸直接乾掉了至少三千人。
其餘則陷入了戰鬥機部隊的反複絞殺之中無法自拔,最終在地麵部隊的配合下,隻有千餘敵人逃出升天。
不光是這一路清軍遭到重創,凡是遭遇盟軍反擊的清軍騎兵集群,都在機群與騎兵的聯手攻擊下,被打得潰不成軍,某些路的清軍更是到了全軍覆沒的地步。
蒂雷納之前沒出手,就是在等待明軍先出手,或者雙方同時出手。
唯有如此,才能一舉牽製住總兵力高達四五百萬的清軍。
更重要的是,蒂雷納深知明軍重型裝備的普及程度遠比盟軍要高。
如果法國空軍每年可以獲得二十架“大力神”轟炸機,那麼明軍每年至少可以列裝十倍於此的轟炸機。
放眼全世界,也隻有明帝國才有這個實力做到快速且大規模裝備成本高昂的科技型重武器。
蒂雷納相信為了降低明軍的人員傷亡,對方投入的轟炸機肯定不會低於三四百架。
這就意味著要想頂住明軍的強勢推進,清軍就必須在東線投入至少兩百萬以上的兵力。
那麼西線這邊的壓力變會降低一些,在百餘萬的基礎上,清國皇帝應該不會再追加投入更多的兵力了。
這都是蒂雷納的推測,具體情況還要通過實戰來檢驗。
不過“大力神”轟炸機的威力確實非同一般,對方賣的貴也在情理之中。
通過親眼所見,百餘架“信天翁”戰鬥機的殺傷效果都不如二十架“大力神”轟炸機。
在這種高科技武器麵前,韃靼騎兵部隊沒有一絲一毫的抵抗能力,隻有一門心思的跑路。
每架“大力神”轟炸機都早已噴塗了法國皇家空軍的標誌——藍底黃蜜蜂!
原本還想噴金蜜蜂,然而金漆實在是太貴了……
在出戰之前,蒂雷納還叮囑各路將領,包括副統帥利奧波德,儘可能多抓俘虜,之後用他們向明帝國抵債,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充抵軍費開支。
等打起來之後,很多盟軍士兵見到自己出生的村莊變成一片廢墟,立刻變得怒火中燒,想要直接弄死殘暴的韃靼人了。
不同等他們動手,法國空軍與聯軍空軍的機群就幫大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隻要看到地麵上的軍旗或者騎兵所穿的甲衣與己方不一樣,便會立刻發動進攻。
在航彈和子彈都打光之前,機群便不會返航,會儘可能幫助地麵部隊掃蕩敵軍。
德國中東部的柏林、漢諾威、馬格德堡、開姆尼茨、哈雷、萊比錫、卡塞爾、德累斯頓等城市裡都已經修建了機場。
哪怕把一些無關緊要的建築物拆除,也要騰出建機場的地皮,大家都已經意識到了空軍對己方的重要性。
大城市就建大機場,小城市就建小機場,即使跑道貫穿了整個城區,甚至影響到日常出行,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對於土匪一樣的韃靼,各地的德意誌人都表現出空前的團結,大家同仇敵愾,就是為了等到有朝一日,盟軍可以擊敗,乃至最終消滅該死的韃靼人。
眾所周知,一旦讓韃靼人破城,城內所有人能麵臨的選擇隻有兩個,要麼去死,要麼被押解到東歐去挖礦。
所以每座城市的市瑉都會拚命死守,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地出地,能打敗韃靼人就不算是白忙活一場。
在盟軍開始反擊之前,各城的飛機都隻負責偵察與聯絡,並不會貿然對韃靼人發動攻擊。
而現在,各地的戰機都變成了騎兵部隊的鷹眼和開路先鋒。
這直接導致在威拉河以東的廣大德意誌地區,實施“箭雨戰術”的各路清軍從此前的遍地開花,變成了遍地挨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哪怕不遭遇對方的騎兵部隊,也會不厭其煩地被飛臨頭頂的幾架、十幾架飛機給掃射一頓。
在五十萬法軍大局北上之後,盟軍的總兵力並不比入侵本地的清軍少,反而要多出一些。
加上完全掌握著製空權,利用空中掩護的優勢,盟軍的反擊在十天之內便取得了殲敵超過二十萬的戰果。
不能算特彆巨大,但對比此前一直被動挨打的局麵,已經大為改觀了,而且各路盟軍都處於士氣高漲的階段。
相信將韃靼大軍驅逐出去,進而收複整個德意誌地區也隻是時間問題了。
在勃蘭登堡城以西的察尼在收到附近各路人馬相繼遭到蠻夷反擊的報告後,便感到情況不妙,說不定此番行動是蠻夷開始大舉反擊的標誌。
因為出動的飛天邪物的數量遠比此前要多得多,而且在瘋狂攻擊大清鐵騎,這是此前數年都完全沒遇到過的事情。
若是堅持進攻的話,說不定大清王師還將遭到更為慘重的損失,故而察尼打算先將人馬撤到普魯士境內。
待拉大蠻夷軍隊的補給線,再出動大清鐵騎打擊其七寸部位,這便是以退為進之策!
然而“箭雨戰術”的優點是如水銀瀉地一般,缺點便是無法儘快做到令行禁止。
聯絡各路人馬至少需要半個月以上的時間,天知道屆時戰況會變成甚子模樣……
附近的近二十萬清軍已經先後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迅速向東奔向普魯士境內。
更靠西和在德意誌中南部作戰的人馬,獲得消息的時間就相對滯後了。
等他們得到撤退命令時,幾乎都已經被對方打得丟盔卸甲,連滾帶爬地往東北方向撤退了。
然而後抵達普魯士境內的人馬並未見到察尼,因為察尼已經接到了保成皇帝的告急信,火速率兵回師救援了。
他們也要回師盛京,這是大清的新龍之地,狗蠻子還是大清的宿敵,不論如何都要將其擊退。
由於害怕老家有失,察尼率部從普魯士星夜兼程返回了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