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雷納甚至猜測三千波立騎兵都不一定打贏一千訓練有素的瑞典軍隊。
卡爾十一世也讓部分瑞典軍隊接受了明軍的訓練,接受並掌握了空地一體戰以及步坦協同戰術。
蒂雷納認為在戰術與武器都很先進的前提下,瑞典的常備軍雖然不到十萬,實際軍力卻能相當於五十萬,甚至更多的波立軍隊。
盟國無視韃靼人與奧斯曼的威脅,先去打瑞典?
這種打算當然是非常不理智的,路易十四陛下也不能同意這麼做。
所以索彆斯基的請求隻能被蒂雷納忽略不計,要不是明軍南下,這位波立國王就是名義上的而已,因為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國土……
在瑞典方麵不太過分的情況下,蒂雷納認為索彆斯基可以接受當下的現狀,反正你又打不過兵強馬壯的卡爾十一世!
中歐各國可是挨打了二十年,瑞典剛好休養生息了二十年,雙方完全沒有可比性。
索彆斯基想打也可以,要麼現在自己去,要麼等大家都緩過來再說。
凡是覺得自己吃虧的,都可以去韃靼人的地盤找補回來。
明帝國已經與盟國約定,沃倫沼澤以南及盧奇河以西地區,明軍都不會進入。
言外之意,這一片地區,誰搶到就算誰的,上麵的人口也是如此。
在收複波希米亞之後,蒂雷納便下令法軍原地修整了。
繼續向東,收複摩拉維亞以及更靠東部的地方,那就是盟友的事情了。
由副統帥利奧波德全權指揮,他是懶得再去多管閒事了。
法軍地麵部隊停止前進,法國空軍則會繼續支持盟友的軍事行動。
這種支持也是在可控的範圍內,不會攻擊與轟炸匈牙利與瓦拉幾亞境內的任何目標。
等十一月,聯軍攻入了韃靼人的地盤,便開始了一場複仇之戰。
當初韃靼騎兵是如何對付自己的,如今便可以連本帶利地討回來。
夏季在植被茂密的地方,還能隱藏不少清軍騎兵。
到了冬季,樹葉掉光,草木枯萎,在高空很容易發現地麵目標。
在東喀爾巴千山以北地區的平原上,經常出現法軍戰機恣意獵殺清軍騎兵的場麵。
一同攻入該地的還有利奧波德的八萬騎兵、索彆斯基的三萬騎兵、腓特烈的一萬騎兵、漢諾威公爵布朗史維希呂能堡公爵的一萬騎兵、薩克森公爵奧古斯塔的五千騎兵、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的五千騎兵。
都是騎兵沒有步兵的原因就是便於配合天上的法軍戰機,來高速剿殺清軍騎兵,降低獵物逃出包圍圈的可能。
十四萬騎兵加上三百架法軍戰機以及二十架轟炸機,足以保證能夠繼續發揮己方的優勢,消滅殘暴的韃靼人的目的。
由於行動的方向的緣故,這次行動也被稱之為“新十字軍東征”!
其餘的聯軍部隊不是沒有介入戰爭,而是負責保護後方城池以及補給線。
跟隨利奧波德的元首隻有兩個,那就是索彆斯基與腓特烈,其他都是由本國將領代為指揮。
這兩位均與韃靼人有滅國之恨,所以不親自帶兵攻入韃靼人的地盤,是不會解心頭之恨的。
定承皇帝弘皙在兵力上占優,然而在戰場上,清軍頻繁遭到對方的飛天邪物先發製人的打擊,而後又被敵軍騎兵圍追堵截。
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察尼指揮各路人馬,總計打了九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中,隻有三次算是打成平手,雙方各損失不下萬餘騎兵。
餘下六戰全部告負,還包括一次大敗。
每次都是清軍率先退出戰場,累計損失接近十萬人。
到聖誕節時,弘皙已經打沒了將近一半的兵力。
好在由於嚴冬的原因,對方已經收兵撤退了,不然損失兵馬的數量還會增長。
與其相反,雍正皇帝胤禛這邊的情況就好很多了,因為明軍並沒有繼續西進。
這讓雍正皇帝的部隊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近五十萬大軍也有了修整的時間。
凡是跑到南布格河西岸的包衣奴才,都已經被就地安置下來。
等到開春之後,再進行大規模春耕。
在此之前,胤禛已經竭儘所能,向奧斯曼求購糧食了。
薩利赫隻同意用真金白銀或者奴隸來換購,絕對不考慮任何的賒銷方式。
奴隸隻接受年輕漂亮的西夷女子以及適齡的青壯年,老人與兒童被排除在外。
更重要的是,薩利赫隻願意拿出十萬石糧食來換購。
如果對方自願投奔奧斯曼帝國,他倒是非常歡迎……
胤禛對此非常惱火,但又能如何呢?
難道再帶兵討伐奧斯曼?
這不是等於腹背受敵了麼?
此時再給大清國找個敵人,那真就是自取滅亡之舉了。
胤禛同意讓失去家人的西夷女子,以及部分失去女人的青壯去換購糧食。
同時遣人篩選出那些不適合春耕的人,直接將其放走,去投奔奧斯曼。
再寫信派人送往伊斯坦布爾,麵陳易卜拉欣蘇丹,希望獲得更多的糧食與武器。
隻要能讓大清國熬過這個寒冬,胤禛可以考慮任何苛刻條件……
由於糧食短缺,有超過十萬奴才沒能堅持到了翌年春天。
弘皙那邊倒是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已經被宿敵給報複地不剩多少百姓了。
包括劫掠來的西夷在內,大清國原有超過兩千萬百姓。
如今最樂觀的估計,也就剩下六七百萬。
等於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不是被蠻明與西夷劫掠回去了,就是已經被打死、凍死、餓死,甚至投奔奧斯曼去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去年夏季,凡是來不及逃過第聶伯河的百姓,最終都會被狗蠻子俘虜,送去挖礦……
喜歡明末黑太子請大家收藏:()明末黑太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