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的時間暫定於一七一六年春季,因為春季是中東歐地區的枯水期,不是大河的話,河水是很淺的,有利於明軍裝甲部隊的推進。
今年是肯定來不及了,另外三家都要從各自的地盤上調兵遣將,尤其是卡爾,得通過海運的方式將兵力和裝備投送到波羅的海南岸。
對朱慈烺來說,奧古斯塔就是隻惱人的蚊子,隻要聯合小夥伴將其拍死就行了,自己對蚊子腿上的肉不感興趣。
在意識到這貨的地盤上有歐洲第一大銅礦之後,利奧波德、小腓特烈、卡爾三人的眼神裡自然露出了濃重的綠光……
最初,這三位並不看好挖礦事業,甚至在參觀了明帝國的礦區之後,反應並不太熱情,另一方麵也是由於各自地盤上的礦產資源並不豐富的的原因。
直至出現了一個參照物,那就是印加帝國!
憑借挖礦這一祖傳手藝,複活之後的印加帝國的經濟隻用了短短二十年的時間,便直接起飛了!
時至今日,該帝國已經成為了僅次於明帝國、法蘭西帝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在財收與冶金這兩方麵則均位於明帝國之後,排名世界第二,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原本貧瘠荒涼的海岸山脈地區,就因為開采銅礦,一下子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好地方。
隻要發現了巨型銅礦,不出三年時間,當地就會從一個規模不大的小村子,變成數十萬人口的工業化城市。
拉普拉塔省出產的糧食與牲畜,則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往礦區,來養活辛苦勞動的礦工。
加上擁有兩洋優勢,印加帝國的水產捕撈量正在逐年遞增。
使得即便該帝國開啟了工業化進程,也沒有出現饑荒的情況。
與之相反,工業化之後,正好拉動了農業、畜牧業、水產業的快速發展。
還有一點,那就是波洛明智地選擇了以印加人為主的秩序模式。
拉普拉塔省的白人也能享受同等子瑉待遇,而且在當地可以擁有一定的自理權利。
總的來說,那就是隻要確保白人在當地的利益,那麼其他方麵,就均由波洛說了算。
除了拉普拉塔省之外,其他地方的文武主官均由內閣任命的土著人士來擔任。
如此安排便是波洛聽取了朱慈烺的建議,可以確保既能快速發展經濟,又能保證帝國的穩定與安全。
對外有印加與明帝國的雙邊軍事同盟來保證,對內有印加軍隊與顧問團的合作。
不論是外敵還是內賊,都可以通過雙邊關係來予以解決。
與利奧波德的神聖羅馬帝國不同的是,印加帝國自從擊敗了西班牙人的反攻,就再沒打過大仗。
與法軍攜手瓜分巴西,算是印加軍隊參加的第二次大規模戰爭了。
之前為西班牙人效力的仆從軍,在其主子敗逃之後,便開始成建製地向波洛投降了。
這些仆從軍幾乎沒多大戰鬥力,完全是一群隻會打順風仗的貨色。
哪怕不用顧問團出馬,單憑波洛的軍隊也能將其擊敗。
神聖羅馬帝國剛從第二次歐戰的戰火裡爬出來,利奧波德本想休養生息一番,然後將帝國傳給自己的約瑟夫。
沒想到奧古斯塔這家夥當真是腦子不好使,惹了瑞典不說,還去主動招惹明帝國,這下好了……
從會麵結束到開打,留給三方的準備時間其實也隻有半年而已。
對獵物是保密的,一切都在水麵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卡爾與小腓特烈出兵三萬並不難,利奧波德也隻能將自己的大部分常備軍拿出來,用於這次行動。
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奧斯曼不能再次北犯,否則帝國的主力部隊還得先用來保衛維也納的安全。
奪取匈牙利的主要原因便是接觸奧斯曼軍隊對奧地利,特彆是維也納的威脅。
然而現在一切都得從長計議……
一七一六年四月十日,星期五!
三個軍十八個旅的明軍兵分三路,在近五百架武裝直升機、兩千架戰鬥機、四百架轟炸機的掩護下,對此前頻繁入侵大明國土的波立發動了閃電戰。
對麵的波立空軍倒是在這些年裡已經積攢了百十來架“信天翁”戰鬥機,但由於飛行員的技術能力以及實戰經驗欠缺,加上數量上的絕對劣勢,在開戰之初便被消滅殆儘。
明軍機群遮天蔽日,飛在最前麵的近三百架“黑腳信天翁”就是用來奪取製空權的,同時還能兼顧對地打擊。
遇到波立空軍的“信天翁”,是這些“黑腳信天翁”的機組最為開心的事情,因為可以恣意獵殺目標。
空戰的結果是毫無懸念可言的,連波軍建在靠近邊境的機場也被一並摧毀,來不及起飛的戰機全部變成燃燒的殘骸。
在一天之內奪取製空權,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連這個任務都無法完成,那就是天氣惡劣,甚至大明空軍出問題了……
地麵的裝甲部隊在向腹地浩浩蕩蕩地進發時,揚起的漫天塵土,每輛坦克上都搭載了一個班的步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既南下收拾狗韃子之後,西部軍區的明軍的第二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場麵幾乎與上次彆無二致。
每個軍包括兩個裝甲旅、兩個騎兵旅、兩個步兵旅,既可以一路猛攻,又可以發動鉗形攻勢。
波軍騎兵還是第一次遭遇如此大規模的裝甲部隊,連與法軍並肩作戰時都不曾經曆過,
麵對明軍坦克集群的強勢推進,波軍騎兵部隊被打得無力招架。
通常連衝到白刃戰的距離都沒完成,就連人帶馬都被打得麵目全非。
也有不怕死之人,一個大約三四百人的騎兵營向明軍的一個坦克連發動衝鋒。
十二輛坦克,連同搭載的步兵一起開火,不到五分鐘便消滅了至少兩百人。
餘下的自然被嚇破膽了,不顧受傷的同伴,兀自撥馬逃命去了……
對方的火力是他們完全無法抵擋的,哪怕戰馬速度再快,也快不過對方的子彈。
除了坦克上的機槍之外,明軍每個步兵班還裝備了四支衝鋒槍。
在麵對敵騎時,這些衝鋒槍就能派上大用場。
除此之外,單兵火箭筒也已經裝備了步兵班。
分為摧毀工事與坦克的穿甲彈,以及對付騎兵的榴彈。
單兵火箭筒是從來都沒有對外出售過,這算是大明的核心科技之一。
朱慈烺不可能把這種武器賣給潛在的競爭對手,譬如法國,然後讓路易十四將火箭筒當作禮物送給奧古斯塔,再由波軍士兵發射來摧毀明軍的坦克。
坦克炮、機槍、衝鋒槍、火箭筒、彈匣式步槍、手榴彈!
當明軍士兵這些武器一起收拾敵人的時候,波軍騎兵從頭至尾都是懵的……
通過這一仗,一些僥幸生還的波軍騎兵甚至認為他們的長矛恐怕永遠都用不上了!
那些黃皮猴子的火力,幾乎是他們看過的最為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