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補償波洛與易卜拉欣內心的失望部分,朱慈烺也頭一次同意轉讓汽車生產線。
向兩國轉讓轎車生產線一條,越野車生產線一條,卡車生產線三條,囊括輕卡、中卡、重卡這三個型號。
奧斯曼帝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油比水還便宜的國家,能夠一次獲得五條汽車生產線,真是讓易卜拉欣大喜過望。
當然,考慮到奧斯曼帝國的配套能力,在當地鋪設的生產線前期每天的產量最多也就在五十輛左右,一年上萬輛而已。
等到三五年之後,才會達到日產一兩百輛的規模,真正成為奧斯曼的支柱型產業。
為了獲得這五條生產線,波洛與易卜拉欣都付出了價值五千萬銀幣的成品油與精銅。
代價不可謂不大,然而獲得的回報也是較為豐厚的,等於實現了產業升級。
以前是造馬車的,如今可以造汽車了,這當然能夠振奮人心!
前期,所謂的生產線也就是條總裝線。
直白地說,就是用從大明進口的零部件進行組裝!
就這,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不會,連偷師學藝的機會都撈不著!
以最簡單且風靡世界的甲殼蟲轎車為例。
車殼包括前後保險杠、發動機蓋、車門、邊窗、擋泥板、車燈、踏板、雨刷器……
底盤包括轉向連杆、轉向齒輪、減震彈簧、懸掛支撐、底板、手刹、托臂、製動背板……
這些連一半的配件都不到,最精密的發動機就更彆提了。
哪怕有了生產線,除了從大明帝國進口發動機之外,彆無所求了。
可以說,奧斯曼帝國與新印加帝國的產業工人前三年都是在給大明的師傅當學徒。
等把整個組裝流程弄明白了,在沒有師傅指點的情況下能夠自行組裝好一輛汽車了,這才算是出徒了。
至於自行製造汽車所需的全部配件,沒有五十年是彆想了……
即便有這個願望,兜裡也有足夠的錢,那還要看朱慈烺的心情!
讓兩國均具備每年不到十萬輛汽車的產能,對大明汽車的市場份額威脅並不大。
而且兩國工廠的產能也遠遠滿足不了其自身的需要,未來五十年,依然還要從大明進口整車及零部件。
好的一麵就是這兩個被朱慈烺重點扶持的盟友,在工業基礎方麵,迅速追平,甚至反超了法荷等國。
此前,法國已經引進了“信天翁”戰機的製造技術。
但這款戰機就是一戰時期的玩意,其技術含量並不會比甲殼蟲汽車更高。
朱慈烺之所以對其他國家在短期內仿製不出“黑腳信天翁”很有信心,就是因為這是一款基於二戰飛機研發出來的東西。
二戰飛機大多數也都是采用了螺旋槳發動機,簡單地說,就是一戰飛機的升級版,並沒有添加太多的零部件。
但在外形設計與機體材料方麵,就比一戰那些純木頭飛機要好太多了。
當初大明科學院對原型bf110等比例縮小,之後造出來的衍生品,可是耗費了不少資金。
高昂的研發費用也直接導致了雙發的“黑腳信天翁”,在量產時的價格遠超單發的“信天翁”。
可以說,為了研發“黑腳信天翁”,哪怕科學院不是從零開始,也投入巨大的財力與人力才算成功。
朱慈烺認為,除了大明之外,其他國家想要製造出同類型的戰機,研發費用不會低於兩千萬銀幣。
要使用場地和設施,要聘請大量航空設計師,要打造多款不同尺寸的樣機,再進行成百上千次的測試,加上項目組的優厚待遇……
故而方方麵麵加起來,兩千萬銀幣的研發費用,其實一點都不多。
按這個標準,路易十四每年投入一百萬銀幣,說不定二十年之後就真能造出性能接近“黑腳信天翁”的戰機了。
如此看來,自己將“黑腳信天翁”的出口時間定在二十年之後也是合情合理的。
等法版“黑腳信天翁”問世,明版“黑腳信天翁”再降價促銷……
路易十四的手下要是真能在十年之內造出法版“黑腳信天翁”,那真是能讓朱慈烺刮目相看。
這也就意味著法國誕生了某個航空天才,可以直接來個彎道超車了。
朱慈烺倒是願意拭目以待,因為世界上最好的航空方麵的專家,應該都在大明科學院。
年薪五百銀幣起步,薪資跟能力掛鉤,上不封頂,衣食住行,以及女人,全部免費。
科學院還提供最好的設備,資深人士還能看到某皇帝親自撰寫的合訂本……
這些待遇加在一起,相信世界其他國家的同類機構就望塵莫及了。
在安保得力的情況下,歹人哪怕想綁票,都找不到下手的機會。
若是被抓了個現行,那就等於在大明與某國之前出現無法彌合的裂痕了。
想要賠禮道歉,得看某皇帝的心情,以及對方賠償的究竟是甚子玩意了!
這種事,矢口否認是沒用的,當作啥都沒發生,那就更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等大明王師登陸某國本土,打個稀巴爛,朱慈烺也當啥都沒發生!
海軍,尤其是陸戰隊,對跑到對方沿海地區搶一票非常感興趣!
這都是拜揭暄所賜,當年就是這麼折磨西班牙的秘魯總督區的……
事到如今,朱慈烺可以負責任地說,普天之下,沒一個國家能擋得住大明海軍的劫掠!
海上就抵擋不住大明海軍的平推,一路推到你家門口,剩下的事情就不言而喻了!
某皇帝給海軍添置的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就是用來乾這事的。
即使有了這兩種能夠搭載艦載機的海戰利器,揭暄仍然對海軍的規模不甚滿意。
一百年之內的小目標就是讓海軍擁有由五百艘各種戰艦組成的大艦隊!
目前海軍規模已經超過了兩百五十艘,還差一小半……
按照一個建造批次需要七到八年計算,填上兩百二十艘的大坑,需要每批次多造二十艘。
都用小型鐵甲艦彌補缺口的話,這倒是個很簡單且省錢的法子。
但揭暄需要的是三級鐵甲艦以上的玩意,那就非常費錢了。
不過常規巡邏近海以及群島的話,經濟實惠的小型鐵甲艦還是很實用的。
之前,造艦計劃的重點是建造主力艦以及三級鐵甲艦。
今後的建造重點,將是頂級主力艦、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以及小型鐵甲艦。
也就是說,噸位劇中的戰艦一下子變成雞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