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約瑟夫皇儲眼中嚴重親明的黑森公爵卡爾一世,反而在這次戰爭中,歪打正著地幫了神聖羅馬帝國一個大忙。
起碼對入侵黑森公國土地的韃靼騎兵給予了沉重打擊,黑森軍隊的作戰效率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對於這麼一個幾乎與帝國的意誌背道而馳的公國,約瑟夫皇儲不是沒想過要將其消滅,進而完成吞並。
但又必須考慮到這麼做所帶來的嚴重後果,那就是對方一旦負隅頑抗,而黃皮猴子在聞訊之後又發動猛烈進攻。
帝國就麵臨腹背受敵的險境了,更彆說南線還有一直蠢蠢欲動的數十萬奧斯曼軍隊了,對方隨時可以從匈牙利北上圍攻維也納。
暗殺,或者邀請卡爾一世到維也納或慕尼黑,在將其長期囚禁起來的策略,約瑟夫皇儲倒是真的用過。
不過卡爾一世除了每兩到三年去一次明帝國之外,其餘時間一直深居簡出,並不會經常拋頭露麵。
在半路暗殺這位公爵,除非炸斷鐵路,然後再製造混亂,否則連機會都很難尋覓。
然而對方出行乘坐裝甲列車,鐵路的目的地又是荷蘭,在路上下殺手也不太容易。
刺客被對方抓住,導致事情敗露的話,那麼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譽就算是掃地了。
明的不行,暗的也不行!
卡爾一世就像是一隻趴在自家家門口的癩蛤蟆,讓約瑟夫皇儲感到惡心又惱火。
對於自己引起了某些人的厭惡,卡爾一世也心知肚明,而且在報紙上公然宣稱。
如果自己遇刺身亡,那麼明帝國皇帝朱慈烺、法蘭西皇帝路易十四、荷蘭執事威廉三世、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將聯手認可自己的兒子繼承爵位,並確保黑森公國不被其他國家所吞並!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並未是吸引眼球的大話,明帝國住黑森公國的領事隨後便公開承認了確有此事。
而法國、荷蘭、瑞典三國駐黑森的領事也相繼承認,讓黑森公國幾乎得到了威尼斯的相同的再保險待遇。
在上次的戰爭中,路易十四援助了利奧波德大量的武器和糧食,最後對方成為了勝利者,而什麼都沒撈著。
所以歐皇陛下非常樂意見到卡爾一世與利奧波德父子對著乾,既然自己暫時無法得到德意誌西部地區,那麼支持一下黑森公國也無妨。
威廉三世則需要卡爾一世提供大量的雇傭兵,以維持在非洲和印度的海外屬地的安全。
荷蘭輕壯年對於從事海外貿易很是上心,但對於在海外打仗就沒多大興趣了。
不列顛島上的地盤倒是用不著黑森雇傭兵,不少本土缺地的農瑉都願意搬到那邊去定居,距離本土也不遠,聯係也較為方便。
利奧波德則受製於還要向法國與荷蘭伸手索要援助,也隻能選擇隱忍不發,對方願意支持黑森也就全當不知道。
路易十四與威廉三世之間還有一件事重大事情需要商量,那就是後者打算用荷蘭本土換取法國在不列顛島的所有土地。
對於徹底放棄本土,將老家搬到不列顛島上去,荷蘭議會已經同意了這項提議。
荷蘭是依靠海上貿易起家的國家,現在經濟也嚴重依賴這方麵。
顯然歐陸戰火已經燒起來了,而且還有越燒越旺的趨勢。
在這種情況下,想方設法撤離歐陸是最佳的選擇。
儘管荷蘭本土不大,但剛好與法國北部接壤,而且基礎設施都很完備。
與對方換購土地的話,也便於路易十四經營半個歐陸的地盤,更有利於其東進戰略。
威廉三世還承諾,將造船廠等重要設施都留給對方,不會加以拆除和破壞。
荷蘭本土比法屬不列顛的麵積要小一倍不止,所以這些基礎設施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對於這個開價,路易十四當然不會貿然同意,在跟柯爾貝等重臣商量一番之後,才進行了還價。
那就是荷蘭本土與荷屬南美,再加上船齡在十年以下的一千艘蒸汽商船,才能換購法屬不列顛。
像那樣單換的話,明顯是法國吃虧了,路易十四肯定不會接受,必須達到心理預期的加碼才行。
既然不涉及錢與人,那就應當儘可能公平合理的換地,再弄一些荷蘭本就富餘的商船便可以了。
之前法屬南美都打包送給明帝國了,這些好不容易逮到一個機會,看看能否再弄回來一塊地皮。
最終經過多次談判,雙方同意,用荷蘭本土與荷屬南美,附加五百艘千噸級商船,換購法屬不列顛。
從一七三五年六月一日開始計算,五年內完成換地,也就是到一七四零年完事。
由瑞典國王卡爾十一世作為公證人,如其中的一方違規,在換購土地上不完成撤軍,那麼將一次賠償給另外一方一億銀幣。
簽約之後,雙方都得到自己認為滿意的東西。
荷蘭再也不用擔心歐陸戰火的問題了,可以專心經營不列顛島了。
法國也得以進一步擴大歐陸國土的麵積,並獲得了一塊位於南美的屬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則交易算是皆大歡喜,剩下的就是從涉及到的地盤上遷走移瑉了,無非是費點事罷了。
已經在法屬不列顛島上定居的法國人當然不願意輕易搬到荷蘭本土去,架不住歐皇陛下給他們提供了免稅十年搬家條件。
留在當地也可以加入荷蘭國籍,但稅費是必須要正常繳納的,相比之下,當然搬到對方的地盤上更為劃算。
荷蘭人裡也有故土難離的,但一想到今後要接受歐皇的控製,這些人留在老家的意願就土崩瓦解了。
法國不同於荷蘭,雖說兩國的君主都有一定的話語權,可法國是皇帝指使內閣的模式,荷蘭則是執事受製於議會的模式。
在法國,皇權至高無上,這是黎塞留任首相時期便定下的規矩,深得年幼的路易十四的歡心,曆經馬薩林與柯爾貝傳承下來,如今變得越發的鞏固。
荷蘭就大不一樣了,即便是有充足的理由,威廉三世也要在議會上當著七省議員的麵,說明情況,議會投票通過之後方可授權其執行。
在荷蘭,某項提按在議會上通不過還可以進行辯論,然後暫時擱置一下。
換成法國,有人從中作梗的話,那就可能倍視為與皇帝為敵了,尤其是在透視團夥第二次作死之後。
歐皇陛下認為此前自己對這個團夥過於仁慈了,這才導致了在明帝國皇帝來訪之後,居然遇到了這麼大的糗事。
兩位皇帝在凡爾賽宮差點被對方給雙殺了!
在收拾了該團夥的大部分成員之後,凡是現在還敢露頭與自己對著乾的,路易十四都會認為對方是該團夥的餘孽!
現在路易十四對該團夥沒什麼耐心,就是采用零容忍的策略,見一個抓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