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吃苦耐勞_明末黑太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80章 吃苦耐勞

第1480章 吃苦耐勞(1 / 2)

根據朝廷製定的經濟恢複計劃,從昊菁一百零四年至昊菁一百三十四年為經濟恢複期17481778)。

由於大搬家涉及的範圍太廣、人口太多,朝廷不可能對所有行業和所有城市都投入足夠多的資金用來恢複經濟生產。

有限的資金隻能優先向工商業發達的城市,以及耕地多較多且氣候很好的地區傾斜,這也可以確保工業品的生產和糧食的供給。

對農業的投資會優先確保西州伊比利亞)、法州法蘭西)、德州德意誌)、波州波蘭)、第州第聶伯河)、頓州頓河)、伏州伏爾加河)這七大州。

天氣不那麼好的英州,土地不那麼多的瑞州、意州、丹州丹麥以牧場為主)獲得農業投資的時間都會推遲一年以上。

這麼做的目標就是確保前三年每年收獲一億噸糧食,供給五億人食用,確保人均四百斤穀物,讓所有百姓不至於因為搬家而被活活餓死。

像已經有大量糧食剩餘的澳州、北美、南美、南洋等地區,在將餘量投放給新移瑉之後還有剩餘的,可以出口給本土,朝廷會按照市價進行采購。

與此同時,還會向法國、荷蘭、印加等國購買糧食,隻要在前三年不出現大規模的饑荒,往後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好。

昊菁皇帝明確指示,一要防禦天災,二要嚴懲人禍。

對於前者,朝廷必須可以儘可能地降低損失。

對於後者,絕不能姑息縱容,必須以儆效尤。

天災就是洪水與乾旱,由於歐洲除了亞平寧搬到之外,其他地方極少發生地震,所以並需要考慮這抗震的問題,這就能剩下一大筆錢。

對於旱災與水災,其實有一個通用的辦法,那就是興修水利,建設水庫,旱季能放水灌溉耕地,澇季能儲水確保下遊安全,比較重要的就是六大水庫。

在伏爾加河流域的喀山、烏法、薩馬拉三城的合圍的三角區域內修建伏爾加水庫。

在第聶伯河中下遊的基輔、切爾卡瑟、紮波羅熱、赫爾鬆一帶修建第聶伯水庫。

在維斯瓦河中下遊的華沙、盧布林、比得哥什一帶修建維斯瓦水庫。

在易北河中下遊的哈雷、萊比錫、德累斯頓一帶修建易北水庫。

在萊茵河的波恩至杜伊斯堡段,修建萊茵水庫。

在馬德裡與裡斯本之間的塔霍河與特茹河修建兩河水庫。

除了這六大水庫之外,在歐洲的各主要產糧區,朝廷還下令修建了大大小小近百座水庫。

在乾旱季節,水不光是糧食,水還能救命。

不得不說,法國本土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冬季不冷,夏季也不算太熱。

河流雖然不長也不大,但數量足夠多,幾乎像毛細血管一樣覆蓋了絕大部分耕地。

平均每十年也就隻有一年會糧食欠收,其他時間都可以讓農戶穩穩獲得兩次收成。

大明農戶抵達法國,分配到土地之後,也不禁感慨,這裡的耕地與氣候實在是太好了。

用很多人的話說,這裡就是歐洲的湖廣,而且水患問題也沒有後者那麼大,十年有五年會讓人擔心。

之前法國人用來當作花園的土地,也被大明農戶用來種菜了,用花當菜吃是肯定不行的。

眾多河魚更是位於內陸的農戶眼中不可多得的美味,有道是鯰魚燉茄子,撐死老爺子。

法國人不喜歡吃河蟹,當初引入法國本土的大閘蟹早就泛濫成災了。

現在好了,大閘蟹的天敵克星來了,不被吃滅絕就不錯了……

由於西班牙經常遭遇乾旱天氣,法蘭西這塊地皮就被昊菁皇帝的寄予厚望。

希望能夠被開發成第二個第聶伯頓河平原,成為大明的第二大糧倉。

對於法州的農業播種計劃,也必須執行科學合理化的耕作方案。

根據法國農業部提供的報告,搬家之前高產小麥的土地,依舊種小麥。

之前小麥產量低,但是灌溉成分的地方,可以改種水稻。

之前小麥產量低,但是比較缺水的地方,一律改種土豆。

之前種土豆的地方,非必要,不得改種其他品種的農作物。

西州地區,以小麥為主,土豆與玉米為輔。

位於原葡萄牙境內,不缺水的地方,可以改種水稻。

英州降雨充沛,當地可以小麥為主,水稻與土豆為輔。

德州與波州的相關情況類似英國,耕作標準亦可等同。

其他地區,譬如第州、頓州、伏州、莫州這四大業已開發多年的地方,依舊以豐收作物為主。

這些地方的收成就是確保新本土不出現饑荒的前提條件,任何人,不論高低貴賤,凡是膽敢破壞更作者,一律嚴懲不貸。

之所以朱慈烺如此重視歐洲地區的農業生產,就是因為在烏拉爾山以東地區,還生活著兩億人。

當地的糧食缺口大約是五千萬,也就意味著當地的農田隻能喂飽一億五千萬人。

不是沒有多餘的農作物,譬如土豆,還是有富餘的,但總不能天天吃土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有餘糧的情況下,必須以主食為主,土豆與地瓜最多能算第一和第二副食。

隻要歐洲,特彆是四大糧倉正常收獲,喂飽五億多百姓就完全沒問題。

四大糧倉能有兩個正常收獲,依然不會出現饑荒的情況。

倘若隻有一個糧倉能正常運轉,那就很尷尬了。

廣大百姓可以考慮吃土豆過活了……

好消息是,大明帝國的搬家不是一次搬完,而是前後曆時十年時間。

這就意味著在移瑉之前,前沙俄的南俄地區與第聶伯地區的糧倉已經開始正常運轉了。

等開始移瑉之後,波州與德州平原地區也被農戶們開墾了。

最後完成換地的法蘭西與伊比利亞半島地區,由於時間靠後,延遲開發也沒太大問題。

饑荒的風險被降至最低,而且被廣大地區和較長的時間給分散掉了。

第聶伯平原地區開發時間在沙俄被滅亡之後,直至法蘭西本土被接收。

前後曆時十餘年時間,幾乎等於一帶新生在當地兒長大成人。

鄉下的發展速度比不了城市,然而土地獲得受益的速度卻少於城市投資回報的時間。

隻要不是鹽堿地,且沒遭遇天災,一般沒本錢得來的耕地一年就能回本,兩年就是淨賺。

戰爭開支肯定不能平攤到耕地裡,因為大量的城鎮也是獲勝得來的受益。

所以才有了最初遷往北地的農戶,三年就能致富的真實故事。

第三年之後的糧食,不但完全吃不了,而且不好出手,因為家家都是大豐收。


最新小说: 禦獸:從被禦開始 人點香,蛇纏身 鞋廠女工論道,她知道那麼多! 紅樓雙姝記 鬥羅:掌控能量的我有驚世智慧! 咬春婚 一世之尊 道醫贅婿 侯門嫡女慘死重生,世子爺日日輕哄 諜戰1937:我的外掛是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