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四日清晨
紫禁城
崇禎皇帝朱由檢在龍榻上猛地驚醒!
他昨夜聽奏報至子時,心力交瘁,連龍袍都未脫,隻是和衣小憩了片刻。噩夢纏繞著他,儘是城破宮傾、賊寇獰笑的景象。
“萬歲爺!萬歲爺!大事不好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連滾爬爬地衝進寢殿,聲音帶著撕心裂肺的哭腔和極致的恐懼,撲倒在龍榻前,渾身抖如篩糠:
“闖、闖賊入城啦!!!”
“什麼?!”
崇禎如同被冰水澆頭,瞬間從榻上彈起,臉色慘白如紙,雙目圓睜,布滿血絲。
“不可能!九門呢?!九門還有幾萬守軍!他們、他們難道都是紙糊的不成?!”
他一把抓住王承恩的肩膀,指甲幾乎嵌進肉裡。
“奴婢、奴婢不知啊萬歲爺!”
王承恩涕淚橫流。
“隻聽說、聽說宣武門、阜成門都、都開了!賊兵像潮水一樣湧進來了!萬歲爺!快、快逃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逃?朕往哪裡逃?”
崇禎猛地推開王承恩,踉蹌幾步,臉上閃過一絲茫然,隨即化為一種近乎瘋狂的偏執。
“王承恩!傳旨!撞景陽鐘!召集百官!立刻!馬上!早朝議政!”
“萬歲爺!這。。。”
王承恩還想勸阻。
“快去!”
崇禎厲聲嘶吼,聲音在空曠的宮殿裡回蕩,帶著一種末路帝王的歇斯底裡。
“咚——!咚——!咚——!”
沉重而急促的景陽鐘聲,帶著不祥的預兆,一遍遍響徹在紫禁城的上空,也響徹在已然陷入混亂的北京城上空。
鐘聲悠長,回蕩不息。
崇禎獨自一人,一步步,如同走向刑場般,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太和殿。
他走過空無一人的丹陛,走過寂靜無聲的廣場。晨光熹微,映照著他孤獨而瘦削的身影,在巨大的漢白玉石板上投下長長的、絕望的影子。
推開沉重的殿門,一股冰冷的氣息撲麵而來。
昔日百官肅立、山呼萬歲的殿堂,此刻空空蕩蕩,死寂得如同巨大的墳墓!
沒有一個人!一個也沒有!
那些平日裡慷慨激昂、忠君愛國的閣臣尚書們呢?那些動輒引經據典、彈劾忠良的言官禦史們呢?那些世代勳貴、食君之祿的國公侯爺們呢?
全都消失了!如同陽光下的露水,在這滅頂之災來臨前,消失得無影無蹤!
崇禎一步一步,走上那高高的禦階。他的腳步異常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破碎的山河之上。
終於,他走到了那象征著九五至尊的龍椅前。他沒有坐下,隻是伸出顫抖的手,輕輕撫摸著那冰冷、光滑的扶手,仿佛在撫摸一個垂死的親人。
他緩緩轉過身,背對著那空蕩蕩的、象征著權力與秩序的金鑾寶座,麵朝著同樣空無一人的、象征著忠誠與臣服的巨大殿堂。
目光所及,隻有冰冷的金磚,高聳的蟠龍金柱,以及透過高窗射入的、慘淡的晨光。
一股巨大的、無邊的孤獨感和被整個世界拋棄的冰冷,瞬間將他吞噬!
“嗬。。。嗬嗬。。。”
崇禎忽然發出一陣低沉而淒涼的笑聲,笑聲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充滿了自嘲與絕望。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他緩緩閉上雙眼,兩行渾濁的淚水,無聲地滑過他那因操勞過度而深陷的臉頰。
所有的憤怒、不甘、恐懼,在這一刻,似乎都化作了沉重的疲憊,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解脫。
至少,不用再夜不能寐地批閱那些永遠處理不完的奏章了。
至少,不用再麵對那些口是心非、爭權奪利的朝臣了。
至少,不用再為那永遠填不滿的國庫和四處烽火的江山日夜憂心了。
他猛地睜開眼,眼中最後一絲軟弱被一種玉石俱焚的決絕所取代!
他是大明的皇帝!他絕不能讓他的血脈落入賊寇之手!更不能讓他的妃嬪遭受侮辱!
“王承恩!”
崇禎的聲音異常平靜,卻帶著一種令人心悸的寒意。
“奴婢在!”
王承恩一直跪在殿外,此刻慌忙爬進來。
“去坤寧宮!”
崇禎大步走下禦階,背影決絕。
“召集皇子!還有袁妃、周皇後,都叫到坤寧宮來!快!”
接下來的一個多時辰,是這位末代帝王生命中最為悲愴、最為血腥、也最為決絕的時刻。
在坤寧宮,他強忍著撕心裂肺的痛楚,對著尚且年幼的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厲聲囑托:
“爾等今日是皇子,明日便是平民!切記!切記!隱姓埋名,混跡民間!見到老者呼之為翁,見到少者呼之為伯叔!保全性命,以圖將來!若天命未絕,祖宗有靈,他日或可中興社稷。。。”
話語未儘,已是哽咽難言。
隨後,他轉向他深愛的皇後周氏。周皇後早已淚流滿麵,卻異常平靜地跪下:
“妾事陛下十八年,今日同死社稷,亦無所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崇禎心如刀絞,卻隻能狠心點頭。
他又看向袁貴妃等妃嬪,聲音冰冷:
“城破在即,爾等,自行了斷吧!莫要辱及皇家體麵!”
妃嬪們哭成一團,哀聲震天。
周皇後第一個站起,對著崇禎深深一拜,然後決然地走入內室。
很快,內室傳來凳子倒地的聲音,袁貴妃等人也在宮女的幫助下,懸梁自儘。。。
最後,輪到年僅十五歲的長平公主和更年幼的昭仁公主。
兩個女兒嚇得瑟瑟發抖,緊緊抱在一起。
崇禎看著女兒們天真而恐懼的臉龐,肝腸寸斷!他拔出佩劍,手抖得厲害,聲音帶著哭腔:
“你、你們為何生在帝王家?!”
他閉上眼睛,狠心揮劍!長平公主下意識抬起左臂格擋,鋒利的劍刃瞬間斬斷她的左臂!
她慘叫著倒在血泊中,昏死過去。昭仁公主則被一劍刺穿胸膛,當場香消玉殞。。。
做完這一切,崇禎渾身浴血,如同從地獄中走出。
他最後看了一眼這充滿血腥和絕望的宮殿,在王承恩的攙扶下,踉蹌而出。
最終,他選擇了煤山。
登高遠眺,崇禎看到了自己的江山,以及自己的命運。。。
在一棵歪脖子老槐樹下,這位一生勤勉、多疑、剛愎卻又在最後時刻展現出驚人決絕的帝王,在王承恩的幫助下,將腰帶係上樹枝,自縊殉國。
臨死前,他在自己的衣襟上,用鮮血寫下最後的遺詔:
“朕涼德藐躬,上乾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風起,吹動他那散亂的頭發和染血的龍袍。
在王承恩悲憤的喊出:“恭送大明皇帝上路!”後,一代帝王,就此隕落,以最悲壯的方式,實踐了“君王死社稷”的祖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