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題,薑淮就想起三年前,自己和杭永望幾人前往明興縣救災的場景。
那時街道成了河林,所有東西漂浮在水麵上,百姓一片哀嚎。
出這題估計也是考慮到近幾年南方水患頻發吧?
畢竟水患之時,大片良田變成“魚鱉之鄉”,城內水深數尺,田廬儘沒,哀鴻遍野。
頻繁水患,不僅摧毀百姓家園,威脅百姓生命和財產,更是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隨後也修築堤防了,但效果並不好。
儘管有官員開渠分流,一定程度緩解了河水的壓力,但治標不治本的。
每逢大的水患,朝廷往往會下令受災地區免稅,以減輕百姓負擔,但除了自然因素,人為因素也不容忽視。
薑淮想了想,治水要從多個方麵考慮。
之後他提筆寫下。
一,勘測源頭,派精通水的官吏,率匠人溯流而上,查到臨河淤塞之處,記錄薄弱點,畫水勢輿圖,這樣下次也好有個參考,一切以科學勘察為先。
二、疏浚,征調民夫以工代賑,重點疏通臨河下遊入海口。單純築堤不如疏導,使水有歸路,這樣才會通暢。
三、農林固土,防禦的同時要固土,比如上遊禁墾殖,在堤防處植柳固土,廣植涵養林,再禁墾山田,可減三成泥沙。
四、移民避讓,劃定行洪區,遷高地重建聚落,建立疫病防治機構,保障百姓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五,儲糧備災。建常平倉,於州縣設“水備倉”,存儲繩索、樁木、舟船等防汛物資,有備無患…………
就這樣,薑淮洋洋灑灑,寫了治水十策,最後又來了個總結。
總之治水之道,貴在持久,切忌急功,以科學勘察為本。
同時因地製宜,官民同心,方可使水患化為水利…………
等薑淮寫完看了看天,大風驟起,陰雲密布,好像馬上就要暴雨了。
真是天公不作美啊!
薑淮趕緊拿出一旁的油布,加上錘子和釘子,將油布釘在牆縫之間,這樣形成了一個擋雨擋風的油簾。
之後他又將答好的卷子卷起,小心的係起來,掛牆上,這樣以免卷子掉在地上,被雨打濕,廢掉。
雨水淅淅瀝瀝,不一會兒就大起來,砸在頂頭的瓦簷上,劈裡啪啦。
溫度驟降,八月的天,倒是有了幾絲寒意。
薑淮聽到隔壁左鄰右舍敲牆釘油布的聲音。
沒帶油布的仁兄隻想想辦法將卷子護起來了。
薑淮正準備繼續答題,就聽到好幾聲哀嚎。
“我的卷子!被雨打濕了。”
“白寫了!”
“天殺的啊!”
薑淮聽在耳中,不由得為那位仁兄痛惜。
雨太大了,薑淮沒再答題,隻靠坐在號房的一角。
這才第二天夜晚,還有七天的硬仗呢。
很快,第三天了,天亮了。
一夜過去,雨小了,太陽也出來。
油布上的水淅淅瀝瀝,流到地上的青磚上,將他的鞋襪也打濕了。
薑淮隻好脫了,攤開曬著了。
這麼三天,大夏天,沒有洗澡,薑淮覺得身體黏膩的難受,但沒辦法,沒條件洗。
隻能再熬熬。
帶來的青菜已經吃完了,後麵幾天隻能啃些饅頭裹腹,偶爾就煮個白粥,就著醃葵菜醬瓜吃了。
第三天晚上收卷子,又是一片哀嚎。
許多卷子打濕,看不清,或者臟汙破損,基本白做了。
這樣的考生隻能被提前清出考場,畢竟這樣的卷子,肯定是入不了閱卷官的眼,後麵的兩場自然也無需再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