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倉方的高約為十九尺。
這題比較簡單,放在現代,也是比較基礎的正方體體積計算題,
再看下一題。
“今有堤高一丈二尺,上廣六尺,下廣一丈八尺,長三十丈。用徒八百人,限五日築畢。問每人每日功幾何?”
把堤壩看成一個立體梯形。
“堤壩高一丈二尺,就是高12尺,上長六尺,下長一丈八尺,就是十八尺,側長三十丈,就是三百尺。需要八百人,五天造成功。問每人每天要造多少?”
首先計算堤壩的麵積,堤壩的橫截麵是梯形,用現代公式也可以得出,用梯形上底+下底乘以高除以2。
6尺加18尺乘以十二尺除以2,得出梯形麵積為144平方尺。
堤壩側長三十丈,就是柱體總長度三百平方尺。
堤壩的總體積是梯形麵積乘以側長。
144平方尺乘以三百尺,等於立方尺。
八百人工作五日,八百乘以五,總工作量為4000人日。
除以4000約等於十點八立方尺。
答案就是每人每日需完成十點八立方尺的土方量。
寫完了這題的答案,薑淮明顯感覺大家翻頁的速度變慢了。
動筆的頻率降低,沉思的時間變多。
對於計算題,確實要多計算思考一下。
薑淮做完打算休息一下。
剛好,號軍過來送飯了。
一個饅頭,一小碟鹹菜。
這會兒真有些餓了,薑淮拿起大口咬了一口。
確實澀口。
但饑腸轆轆,顧不得那麼多了。
之後他就著熱水吃了一頓,身上暖和不少。
然後又煮了一鍋薑湯,用來暖身子。
繼續答題。
接下來是律令題。
題目是這樣的:“子孫毆祖父母、父母者,斬;祖父母毆殺子孫者,杖一百。其立法之理安在?”
薑淮看了看,本題出自《大黔律·刑律》,涉及親屬相犯量刑差異。
這題的意思是,為何子孫毆打祖父母、父母,處死刑。而祖父母毆殺子孫,僅處杖刑,杖一百。問這立法背後的依據?
首先自古以來,父權權威不可動搖,“以孝治國”是大黔基本治國手段。
而且君主就是天下之父,《孟子》就有說“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如果允許子孫反抗尊長,那就是違抗皇權,肯定會動搖本朝基礎,所以子毆尊長,必須嚴懲。
從倫理層麵,《孝經》中也說“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而毆打尊長直接違背“孝道”,屬“惡逆”,是十惡重罪之一,所以必斬,而且毆打尊長屬於破壞家庭倫理根基,必須從嚴處罰。
倫理層麵,儒家認為尊長對卑幼有教育懲戒權,若子孫違反教令,尊長可減刑甚至免,但設“杖一百”也是限製尊長濫用私刑。
大黔律是根據親屬尊卑關係設定不同刑罰,也是為了維護儒家倫理,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
薑淮做完這幾題,天又暗了,這會兒大家都點上了蠟燭,薑淮隱隱可以看到左右的火光,看來大家都在燃燭奮戰,就是為了最後一天不慌亂。
深夜更冷,薑淮蜷縮在被子裡,感覺手腳都凍麻了。
這一場考完,就是第三場策論了……
喜歡假少爺回村後,成京城第一狀元郎請大家收藏:()假少爺回村後,成京城第一狀元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